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30.1.17

华裔副首相之争议

马来亚乃至马来西亚是不是应该有一位华裔出任副首相?这个问题打从独立之后在华社就存在这样的问号,但碍于政治敏感,都没有提上政治议程。其中一个理由是马来亚的华人在独立时虽然有37.2%(超过2百万名),而马来人有49.5%(超过3百万名),但因在1955年时马来亚的登记选民只有128万名(占人口的20%),其中马来选民有107万名(占选民的84%),华人选民只有14万名(占选民的11%),也就使到华人要争取较多议席的条件不足,只好由当时的巫统作出安排。由于只选52名立法议员,巫统分得35席、马华15席及国大党2席(这三个政党共组成“联盟”)。就选民数目比例来看,马华也不能有再多的索求。选举结果巫统胜了34席、马华胜15席及国大党2席;反对党(回教党)只1席,有望胜利的国家党(拿督翁领导)则全军覆没。
当时华裔选民少是因为华人并不热衷申请公民权,也就没有登记成为选民。但在普选(1955年)后,马华发现失衡情况严重,也就全面鼓励华人申请公民权和登记成为选民。截至1959年举行独立后第一次大选时,选民已增加至217万名,其中华人选民已达75万名(占34%)(较1955年的15万名增加了60万选民),但人数还是无法接近马来选民。因此在席位分配上终于爆发巫统与马华的斗争,最终以林苍祐派(1958年当选马华总会长)败下阵来,无法实现马华被分配至少1/3席位(约3540席),以便修宪时需要与马华协商。接着下来是由陈修信取代林苍祐的角色,同意议席做如下的安排:巫统69席、马华31席及国大党4息(总数是104席)。
换句话说,马华只被分配占29%的议席,不能达到至少1/3席位的安排。这也意味着马华在联盟的地位已降到第二位,不再与巫统平起平坐。
1963年,马来亚演变成马来西亚联邦,加入了新加坡、沙巴及砂拉越,种族的比例也起了一定的变化;只是不论人口结构有何变化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英国把权力交给巫统,它相信巫统可以管好这个新生的国家,也有办法压制左翼势力的扩展。在这方面,尽管新加坡的李光耀发挥了其魅力与影响力,他还是无法震撼及改变马来西亚的政治结构,反而把自己搞出马来西亚(19658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亚成为独立国家)。
自此之后,特别是1969年大选后,马来西亚因为华人的政治地位有所衰退,也就没有政党鼓吹重视华裔的政治代表权,更遑论有副首相之建议。
不过倒是有一件在华社引起震荡的是在513后的70年代,马华在锐意革新下,有人提出了给马华一个副首相职,以便能提升华人的政治地位。可是在敦拉萨当政的年代,此事也只是传言,没有人公开争议过。一个较为人熟知的故事是陈修信在搞完华人大团结后,又面对反对党挤入执政大家庭带来的威胁,也就建议首相多委一名华裔副首相,可惜得不到回应,结局是陈修信在1974年下台。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约在2009年时,身为民联实权领袖的安华曾公开表示如果民联在下届大选攻下布城,将会推荐林吉祥出任副首相。
对此林吉祥及行动党也没有作出回应,毕竟行动党也不知道如何回应,沉默则成了答案。
及至最近,又见前首相马哈迪提起行动党曾有要求副首相职,如果反对党执政的话。后来马哈迪又说弄错了,是马华不是行动党。他接着提起在2009年时,马华领袖之一的陆根佑(曾任副财长)有向政府提出委马华领袖出任副首相(可以是第二副首相)一职。
可是首相纳吉又说在他任期开始以来(20094月),马华不曾要求副首相之事。这句话倒是有些依据,因为陆根佑所建议的纯个人意见,不代表党。不算是马华提出的。
现在随着行动党否认有此要求及马华澄清未有此要求后,是不是意味着华裔不再奢望副首相职,更何况在华裔人口所占的比例不断下滑之际(当下只有24%,与独立时的37%相比,可谓是越来越少),又如何争取华裔副首相呢?
其实这与人口结构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要地球村的概念越行普及,在世界任何角落都可能会出现少数民族的出类拔萃的人物。谁会想到美国也会选出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因此对副揆一职的看法各族有各族的想法。如果华人希望和梦想有一位华人副首相,也不是罪过,更不是触犯法令,我国宪法没有限制非土著不能出任正副首相。
这就是说,政党间提出这样的课题不能被视为敏感的,而是有其值得探讨的价值。

刊登于2017年1月30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