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8.8.17

“默玛里事件”的省思

813日的下午,在沙亚南拉惹慕达慕沙礼堂有一场由土著团结党青年团主办的《毫无隐瞒2.0论坛》,主讲人是反对党“希盟”的领袖前首相马哈迪,他也是土著团结党的名誉主席。
不料在答问阶段,有听众提及19851119日发生的默玛里悲剧,导致论坛起骚乱,但不幸又牵涉到政府说要设立调查庭调查当年的“默玛里悲剧”。
究竟“默玛里悲剧”是怎么一回事?而它为何直到今天(已经过了32年)还被认为是“重要的课题”?
先说说事件发生的背景:“513”事件过后,敦拉萨拜相(1970年)。1974年伊斯兰党加入国阵,但在1977年,巫统与伊党因吉兰丹州州务大臣纳西(伊党要求撤换,巫统坚持不换)起冲突,导致伊党被开除出国阵,更因丹州发生暴力事件而被中央接管州政权。
趁伊党元气大伤,中央在19783月先在丹州举行闪电州选,一举击败伊党(只剩两名州议员),而首次由国阵(巫统)执政。接着在同年7月的全国大选伊党又再受挫(国席剩下6席,原本是13席)。
在连串打击下,伊党更换尤索拉哇出任党主席(1983年),也委任哈迪阿旺出任登嘉楼伊党主席(2002年升任全国主席至今),他们抛弃了原主席阿斯里的民族主义路线,逐步走向宗教政治;尤其是1979年伊朗宗教革命成功后,进一步刺激伊党向伊朗看齐(不过因马来西亚的穆斯林绝大多数是逊尼派,不可能与伊朗的什叶派有任何瓜葛)。
在这样的变化下,从埃及阿扎哈大学毕业回来的哈迪阿旺以登州伊党主席的身份在1981年发表了著名的“哈迪阿旺的训示”(Amanat Haji Abdul Hadi)。他说伊党与巫统对抗,是因为后者延续了“殖民地时代的宪法”和“异教徒的法律”,故与之为敌和斗争是进行“圣战”。如果在斗争中死亡,我们将成为殉教的烈士。
在此之前,有一位宗教导师加入了伊党,这个人就是“默玛里事件”的主角依布拉欣马莫(Ibrahim Mahmood)(1942-1985)。他出生在默玛里。中小学在吉打受宗教教育,及后他出国深造(利比亚和印度),最后在开罗的阿扎哈大学完成学业。
1974年依布拉欣马莫学成归来,刚巧碰上安华领导的反饥饿运动(在华玲)他也参与其中。
不久他进入首相署宗教部门任职。因为曾在利比亚留学,因此他又被当地人民称为依布拉欣利比亚(Ibrahim Libya)。1976年他辞卸政府工作,在默玛里开办了Islahiah Diniah宗教学校。
根据依布拉欣马莫的追随者尤索夫胡欣(Yusof Husin)提供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描述依布拉欣马莫:他是一位有超凡魅力的演说家,他善用其天赋激发默玛里的宗教复兴。1978年,他参加华玲巴由州议席选举,获5081票,输给巫统候选人(6169票)。在1982年,他仍然在同区以伊党候选人身份参选,可惜仅以100票之差再次落选。因为他具有煽动力,思想过于偏激,回教局开始限制他在回教堂开讲,也不准再在媒体亮相。
慕沙希淡(前副首相及内政部长)(1981-1986)在2016年出版的回忆录(Frankly Speaking)中有一章专门讲述默玛里的悲剧。
慕沙希淡这样说:“本来警方已订在198492日逮捕依布拉欣马莫,但被挫败,因有百名支持者护着他。在警方被喻令不准用武力下,只好撤退。较后警方数度要逮捕他,也不能成事”。
最后政府决定动用576名警察包围依布拉欣马莫的住家,日期是19851119日凌晨开始。在拒捕和一连串攻击下,悲剧终于发生。有14平民被击毙,包括依布拉欣马莫,另有4名警员殉职,总共18人丧命;此外有23名警员及14位平民受伤,及后有159人被扣捕,包括妇女和孩童。最后只有36人在内安法令下被拘留约半年之久。
由于事态严重,政府在1986年又发表第二份白皮书(1984年曾发表第一份白皮书),阐述事件的始末。但慕沙的回忆录是为自己洗清冤情,因为在此事件后,他被指为“幕后黑手”,直到2014年,他才抖出真相。
不论此事件如何表白和厘清,也成为巫统与伊党解不开的历史恩怨,其中牵涉的人自然包括首相马哈迪在内。
由于近年来马哈迪身份有变,从执政党到反对党,默玛里悲剧也就成为剑指马哈迪的课题。历史有时就这样被巧妙地摆上政治舞台。无论如何,这宗悲剧还是值得省思的,因为它涉及宗教走向激进的道路。

刊登于2017年8月28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