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独立60年了,我们的国家有了明显的改变吗?从物质上的改变,马来西亚确实进步很多;在精神面貌和智慧上,人民也因受过高深的教育变得聪明起来,甚至也踏上高科技的征程。
遗憾的是,60年了,我们依然生活在种族政治中。在很多方面,也是以种族作为重要标签。比如马来亚在争取自治和独立的过程,就以巫统扮演主导和决定性角色,因为英国只承认与巫统商谈自治的条件。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也是有其历史背景的。
在日本投降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年),英军就重临马来亚和新加坡。虽然曾在一个短时期允许马共公开活动,但英军的目的是要解除马共的威胁。于是在1946年有一个表扬和鼓励马共成员放下武器重返社会的仪式(说白了是招降仪式)。在当时有半数约6000人交出枪械,也有人领了勋章(陈平就是其中一个在新加坡领勋章的马共领袖),但仍有一半的人不交出武器,将之深埋森林之中。他们怀疑英军不会“真诚”地与马共合作。
就当时的国际政局而言,中国的国共内战再起(1946-1949),毛泽东领导的解放军已超越蒋介石的领导的国民军。
眼见中共部队在1948年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英国担心“骨牌理论”的效应,也就对马共采取更严厉的控制和镇压;尤其是英军于1948年2月1日与巫统达成《马来亚联合邦协定》后,也就在马来亚筑起一道反共的壁垒。一方面在1948年6月20日将马共列为非法组织,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另一方面则将50万华人驱赶入用铁刺网围起来的新村。在两面夹攻下,英军取得了相对的优势。马华公会在这种情况下成立起来(1949年),以援助陷于水深火热的新村华人。
在较早时,几乎和巫统同一年成立的是印度国大党(1946年)。这支政党原隶属印度尼赫鲁的国大党所领导,后来被尼赫鲁劝服转向关注本土政治。
这三个政党(巫统、马华及国大党)在1954年合组成联盟,在1955年的普选中大胜,竞选52席,赢得51席(另一半46名议员是由英国委任)。就这样,身为联盟主席的东姑阿都拉曼出任马来亚联合邦(自治邦)首席部长。
也是在这一年杪(1955年12月),东姑率领马华陈祯禄与新加坡首席部长马绍尔在华玲与马共代表团展开和谈。因为立场南辕北撤,谈判破裂(东姑坚持马共投诚;马共要求给予合法地位参加选举)。在各有坚持下,马共又回去森林打游击战(这一打又是41年,直到1989年马泰政府才在合艾与马共签署和平协议,结束森林战争)。
其实在战后马来亚已有种族倾向的政党成立,如在吡叻成立的“马来国民党”(马来民族党)(1945-1950),由布哈鲁丁领导,具左翼思想,后被英军认为受共党渗透,予以封闭。
又比如在同年底在新加坡成立的“民主同盟”(1945-1948),领导人是菲立何亚琳、林建才及余柱业等,也被英军怀疑有共党参与,促其自动解散。
正因为种族政治在战后开了头,接下来的政党就不可避免地被归纳成种族性政党。
即便在五六十年代,有政治精英试图建构非种族性政党,但仍无法扭转局面,而是功败垂成。举例来说,巫统创党人拿督翁因不满巫统党内反对其开放门户,愤而脱离巫统另立“马来亚独立党”(1951年)(1954年改名为国家党),打出非种族旗号,且委任橡胶大王连裕祥担任党副主席。
讵料在1955年普选中阴沟里翻船,全军覆没,迫使拿督翁在1959年大选后移师登嘉楼,走回马来种族政治路线,更骂马华企图将马来亚变成中国的第廿个省。因为得到伊斯兰党的合作,国家党才取得1国4州议席(1962年拿督翁逝世,也就人亡政息)。
此外,在1951年由林苍祐成立的“急进党”;由费边主义英文教育者成立的“劳工党”(1951年)及1955年成立的左翼人民党。虽浮现非种族形象,但最终仍被视为种族倾向的政党,如急进党(1954年解散,林苍祐率党员加入马华)、如劳工党号称非种族的社会主义政党,结果还是以华社为立足点。1965年后,这个党走向街头斗争,杯葛1969年的大选,终于在1972年被吊销注册。还有人民党也以非种族姿态出现,但还是以种族为导向。1967年与劳工党分家是因为人民党支持国语法案,而劳工党反对国语法案。自此之后,人民党走向马来社会,但无法取得突破。目前仍存在的人民党已属新的结构(在2003年时,赛胡申主席宣布解散人民党,集体加入公正党,但有部分党员未追随,以致留下尾巴,有人因而将之复苏起来)。
当马来亚进入六十年代时基本上以种族结构为导向,即使1963年马来亚扩大成马来西亚联邦,也无法将种族政治翻转过来。
在那个年代,左翼政党如马来亚的社阵(劳工党与人民党组成)、新加坡社阵、砂拉越人民联合党及汶莱人民党组成五邦社会主义阵线,大力反对马来西亚的成立,与印尼站在同一阵线,导致华人在1964年大选时,不支持左翼政党,也包括不支持李光耀的“人民行动党”鼓吹的“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造成执政的联盟几乎大获全胜。
尽管国内外(印尼搞对抗;五邦左翼也搞对抗)有重重压力,马来西亚还是在1963年9月16日成立。
但因为不是在8月31日,而是在9月16日,东马人民就“不承认”马来西亚是1957年8月31日独立的,也“不承认”8月31日是国庆日。
1965年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后,马来西亚仍然保持东西马之分。但无可否认的,在60年代及70年代乃至新近成立的政党都较为明显表现出种族色彩。
诸如1962年成立的“民主联合党”在1968年并入“民政党”,但它在加入国阵(1974年)后已是被视为华基政党。与此同时,砂拉越的人民联合党也在1970年加入联合政府后,同样被视为国阵内的华基政党。
在下来我们也看到1974年成立的社会正义党、社会民主党、无产阶级党虽标榜多元政党,但其种族痕迹依然抹不掉。在东马的政党也不例外。
即使在今日被视为最代表华社的“民主行动党”也是在1966年取代“人民行动党”后,走上了华基政党的道路。
就连近年成立的国家诚信党(由伊党分裂出来)(2015年)及土著团结党(2016年)也是离不开种族色彩。
因此一甲子的独立换来的是社会在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但换不掉和无法改变的是,种族政治成了我们不变的标签,我们仍然在原地踏步。
刊登于2017年9月4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