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4.9.17

免费教育适可而止

马来西亚的教育制度和系统基本上是完善的,除有收费的学前教育(一般孩童2岁以上就会被送去所谓的托儿所或安亲班学习)外,学童到了7岁父母便会为他们报读国内的小学(分类计有国民小学、国民型华文小学、淡米尔文小学及宗教学校等)。此外,近年来新崛起的国际学校也如雨后春笋普及起来,已经操作的有近百间,准备要操作的还有30间。如果以学生人数来看,国际学校的学生目前已达近7万名(这是包括小学和中学生)。在高收费下仍有这么多家长愿意将子女送进国际学校,是因为他们相信孩子接受的是素质教育,将来更有机会进入名牌大学而出人头地。
不过在另一方面,由于小学教育是免费的,也就有绝大多数的家长将子女送入这类学校。其中华文小学生也是有60万名学生,但有近20%是友族学生。虽然这些学生分布在1294间的华小受教育,但我国有超过35%的华小是属于微型的(学生不超过150人,共有455间);更有微微小的(学生人数不到10名的有16所),也有106所的学生不超过30人。
如果以全国的小学生人数(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来算,我国有超过300万名的小学生(占人口的10%)。
此外在中学则实施五年制(从中一到中五),但绝大多数是进入国内的国民中学(约1700间)就读,只有约12万名进入国民型中学就读(约有79间)。
当他们考完SPM后,可以选择进入大学先修班(中六二年)。在考取STPM后,便可凭成绩进入国内大学或大专院校。
至于华文独立中学则有60间,学生人数约7万余名。因为独中是有收学费的,所以不算是免费教育。只有在政府学校攻读的学生才享受免费教育。估计这类的学生有200万名之数。
根据政府提供的数字显示,2017年(今年)的教育开支是439亿令吉,比2016年增加26亿令吉。但因为市场紧缩,政府也削减了一些方面的开销,比如在今年就无法拨款给国民型中学。在2015年时曾获得2500万令吉的拨款。
不过对华文小学还是维持5千万令吉的拨款,只是比起2012年及2013年的拨款少了一半(过去是1亿令吉)。
虽然我们对教育的开放,鼓励私人办学,以致在90年代后,国立大学及私立大学和外国大学分校纷纷设立起来。直到今天我们有20间国立大学,25间私立大学及超过20间大学学院和近10间外国大学的分校设立,还有我国也有超过400间的学院到处林立。
除了国立大学收费较廉宜外,其他大学/学院的收费比较高,但若与外国的大专教育收费作比较,马来西亚还是相对便宜的。
就拿国立大学来说,已有人提出索性也在大学提供免费教育。这些人是基于数十万人(60万人)欠高教贷学金(PTPTN)未还而提出干脆将欠款免掉,转成免费教育(约欠79亿令吉)。
可是国立大学原本的学费不高(本科生约每年6千令吉到1万令吉,有者超过万元令吉,视科目而定),比私立大学为低。这是因为政府已对大学提供95亿令吉的行政拨款及26亿令吉的发展拨款。
以学生人数计算,相等于每个大学生(国立)获得政府提供12188令吉的拨款(占总学费的90%),而学生所付的学费也不过是总开销的10%,当然国立大学收生也有限的。
在固打制下,若也提供免费教育就不一定让所有中下层阶级受惠,因为不论有钱没钱的一旦进入国立大学的一概不缴学费。这不但对在私立大学受教育的是不公平的,也显示不出对穷人的照顾。
这就是说,在我国有100万名大专生中,约有30万可进入国立大学,其他的就要付学费的。因此在这样的有公及私教育制度下,如果鼓励国立大学免学费,政府要付出的肯定超过百亿令吉(有人估算如果国立大学免学费,政府要多拿出17亿令吉来补贴)。看来还不是时候提供免费大学教育。

刊登于2017年9月4日《号外周报》第853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