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6.11.17

客家话萎缩的争议 —答书灵《祝愿客家话与世长存》

书灵君于1030日在“异言堂”版发表一篇题为《祝愿客家话与世长存》的文章中极为希望客家人必须从自己和家庭做起,让下一代也会讲客家话。只有世代相传,客家话才不会消失,连带也保护了客家文化和传统。
他是针对我引用一位客家学者廖玉禅(Jessieca Leo)(马来西亚人)的著作《全球客家:客家身份的重塑》(Global Hakka: Hakka Identity in the Remaking)内提及再过两代(60年)客家话将会走向消亡作出了痛心疾首的回应,而认为优美的客家方言一旦消失,整个客家文化就无法生存和传承下去。
作为客家人,我支持他的良苦用心,也希望客家话能在马来西亚“源远流长”。但我们也得正视整个世界形势的变化和客家话所受到的冲击。
先从我本身说起吧!我父亲在我们懂事时就已经在吡叻州的巴力工作,一两个月才回来一两天,根本没有时间和机会教我们说客家话。反而是从母亲那儿学到了潮州话,而福建话则是从小与左邻右舍交谈中学会;至于广东话是在后来从电台和电视中学到的。当我父亲退休回家安享晚年时我已经进入报界工作。在采访生涯中,用华语、英语和马来语就比较多,客家话好像不在社交场所成为流行用语,即使不会讲客家话也不打紧,因为我们有共同的语言与他人交谈。
我是后来应邀参加客家公会及大埔同乡会担任理事后才学些客家话,因为平时少用客家话,讲起来就会有点不自然。此后经过多年的熏陶,客家话才派上用场。
不过我没有把客家话传给孩子,因为那时我还不会讲,待到我会讲时,他们出国留学了。
所以当家庭的方言教育不成功时,我们的下一代就会对客家话和客家文化显得生疏,甚至也提不起兴趣学习,更不必说发扬了。
这在马来西亚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因为客家话和客家文化派上用场的地方不多,自然而然的它在时代的转变下成为非社交语言。
吊诡的是,在马来西亚客家人占华人总人口(超过650万人)的21%,比福建人的37%为低,但比其他籍贯(如潮州、广府、海南、福州等)人为多,约有140万左右,理应客家话是继福建话后第二流行的方言,事实却并非如此。毕竟我们发现在吉隆坡及吡叻的客家族群中仍是用客话交谈,也发现在槟城的浮罗山背讲客话还是社交用语,下来就是一些华人新村中的客家村(如甲洞、沙叻秀等)。
此外,在东马的客家人比较突显客家话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沙巴。因为这里的华裔约50万名,其中半数以上是客家人,客家话也就成为当地的主要语言。诸如卡达山族首领及下一代大多会说客家话。整个沙巴有人口逾3百万。
在砂拉越,同样有客家族群与福州族群形成为两个主要民系,因此客话的行得通是不令人意料之外的。
今天马来西亚民众所接触的电视、电视剧及舞台表演等,有客家文化色彩的少之又少,除非是客家人公会本身主办和邀请的。这些团体基本上是从中国和台湾团前来表演,也只有这两个地方的客家文化团体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与赞助。
所以马来西亚要普及客家话和客家文化活动,就不得不通过各地的客家单位推动。也正因为这样,马来西亚即便有不少的客家人,但我们在缺乏推动力下又能怎样?
举一个现实的例子,李光耀是客家人后裔,他在中国祖地也有李光耀祖宅的保留,但他不讲客家话,也没有刻意学,只有在60年代因政治需要他才与客家公会的领袖有所接触。
但在70年代之后开始,他就积极推动“多讲华语,少说方言”运动。其目的是希望新加坡人无需重视方言,但要把英语和华语学好。这种双语政策在李光耀看来是行得通的,因为他也在电视台限制了方言节目。
原本我们以为李光耀身为客家人,会借势推动客语,其实不然,他要把新加坡人塑造成新的新加坡人,不再是中国人,也不是中国的华人,而顶多是新加坡的华裔。
另一方面,有两个地方突出了客语的重要性是令人震惊的:(一)在南太平洋中的一个苏里南国家(Sunriname),竟出现客语是官方认可的语言。这个国家的面积有如中国河南省一样大,人口有55万,但华人有超过10万。政府除了规定荷兰语是官语外,也将华语及客语列为法定语言。在那里的客家人感觉到这个国家是一个“客人有份的国家”。
(二)另一个是大溪地(Tahiti),中国称为‘塔希提”,仍是法国殖民地,人口20余万,其中有10%是华裔,客家人约万余名。这是一个群岛围绕的国家,景色优美,被誉为“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最近有来自大溪地的华人,他原是从吡叻移民的,他说住在大溪地是极幸福的,没想到客家人也有“出头天”。
当然还有一些地区也是鼓励方言的,例如台湾这些年就希望新一代学习客家语,虽然也是在推动方言文化,但内中的政治议程则是希望与中国大陆有所切割,大陆是普及普通话,昔日与台湾一样;但现在台湾要去中国化,不免要鼓励人民学习方言,如闽南语和客家话,以配合当局在教科书的内容减少古文的学习。
虽然香港有人也学台湾,用复兴广东话来抵御普通话,企图塑造“港独”形象,但这种做法所起的效用不大。
其实,不论是闽南话、客家话乃至广东话都没有文字作支撑,文字早在公元2000年前已被秦始皇统一了,所以中国才能形成一个国家。
即便在中国的客家人有5千万名,分布在19个省及180多个市/县,也有500万的客家人在海外成家立业,但客家方言除了大陆和台湾有客家电视台传播外,在其他地方则不复存在。
退一步说,在海外的小地方(如苏里南及大溪地)能使客家人及客家话扬眉吐气的话,也对整个时局的改变没甚影响。

因此客家话的萎缩也许有人过于悲观而引起争议,但要确保不会在两代内消失,就得靠客家单位力争上游了。
刊登于2017年11月6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