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7.12.17

河婆人“少而弥坚”

今年121日,应马来西亚河婆同乡会联合总会之邀,参加第一届“世河”文化节(吉隆坡)(说起来也可算是第三届的世河客属恳亲联谊大会,因为第一届世河大会在云顶举行(2009年);而第二届世河大会则在古晋举行(2012年))。
感谢主办当局赠送《河婆人史迹》(三册),使我对河婆人有更深一层的认识。这是由“河婆文化基金会”出版,而它也在2016年在其会所内设立了《河婆文物馆》。这一前一后印证了河婆人对历史的传承与文化发扬的重视。
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以“鸦片战争”作为分界线的。所谓“鸦片战争”是英国政府东印度公司(1600-1875)所挑起的。事缘清廷对西方列强的垄断企业无节制地将鸦片通过马六甲海峡贩运入中国各口岸,造成中国人斗志丧尽,整天沉溺在鸦片馆里,进而被讥为“东亚病夫”的贬义词十分反感。
为此清廷委任两广总督(广西和广东)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在广州一带没收一大批由英国资本家运入的鸦片,总共有两百余箱,并在1839年在虎门公开焚烧,相等于是向英国发出警告。但英国商人不甘就此断了财路,乃促使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840年派军舰开入中国南方口岸。两军交战,清廷失败,乃在1842年将香港割让予英国,中国第一次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
根据史料显示,在1840年之后东南亚的华人移民人数已有显著的变化,客家人依然是冲锋陷阵的民系。比较如下(香港也就成为华工移民的跳板):
(一)槟城华人人口
(二)新加坡华人人口
(三)马六甲华人人口
年份
人口
年份
人口
年份
人口
1842
9,715
1840
17,704
1842
6,882
1851
24,188
1849
24,790
1852
10,608

(四)砂拉越华人人口
(五)沙巴华人人口
年份
人口
年份
人口
1841
1,000
1891
7,156
1857
4,000
1911
27,801

(六)华人移居美国
年代
美国总人口
华裔
占百分比
1840
17,069,453
没有记录
--
1850
23,191,876
4,018
0.02%
1910
92,228,496
94,414
0.10%
1980
226,542,199
812,178
0.36%
2000
281,421,906
2,432,585
0.86%
2004
285,691,501
3,353,486
1.17%

虽然在鸦片战争前,华人海外移民少之又少,但不是说没有,倒是有关河婆人的故事填写了那一段历史的空白。下列的例子证明了客家人是华人南来的开路先锋。
(一)在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根据刘伯奎查阅各姓族谱时,发现有位名叫刘尚恺(又名刘良简)来到马来亚吡叻的红土坎(Lumut)开垦农田。可惜没有更多的资料佐证,也就只能当成有待考证的“史料”。
(二)来自嘉应的罗芳伯(1738-1795)于1772年从虎门渡洋到西加里曼丹的坤甸进行开采金矿。1777年成立“兰芳公司”,其中有河婆的客家人。直到1884年被荷兰消灭,历时108年。
(三)在1830年时,有一位来到兰芳公司参与采矿的河婆人刘善邦(乃河婆刘高千后裔,故乡在罗庚山。有考证说他的原名是刘世邦),眼见兰芳公司有衰败迹象,乃率众离开坤甸进入砂拉越的三发,但不容于“大港公司”和“三条沟公司”,只好越过边界到石隆门,先组“义兴公司”,后易名为十二公司。因不满砂拉越詹姆斯布洛克白人的崛起(1841年),对十二公司抽取人头税和禁鸦片买卖。乃在1857218日在石隆门帽山(Bua)起义反抗,可惜战败,刘善邦也死于战场。后人为他建了一座刘善邦庙,且在1989年被砂拉越政府平反,列为反殖英雄,在纪念碑上刻有其肖像。在当时的古晋,也有河婆人组成的十五公司,但未介入石隆门起义事件。
此外,在砂拉越的城邦江(Simanggang)(今日的斯里阿曼)也有华工4000人进行采金矿生活,其中有65%是河婆人。因此古晋、美里及城邦江后来成为河婆人的大本营。
(四)另外在1799年时,槟城海珠屿有了大伯公墓碑,用以纪念逝世的客家人张理、丘兆进和马福春。从此变成大伯公庙而成为客家人的第一个土地神,其后各民系也惯用大伯公来称呼福德正神。
(五)还有槟城的嘉应会馆及增城会馆分别于1801年及1802年设立,是为客家人乃至华人最早注册的地缘性组织。
在鸦片战争之后,一支由客家人起义的农名革命军在客家人洪秀全的带领下,于1851年在金田起义,是为“太平天国”。虽然在1864年被消灭,但它是客家人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滥觞”。
与此同时,在太平天国的期间也有更多的客家人向海外迁徙,包括开辟吉隆坡的叶亚来(1854年)(惠州人)、参与签署《邦咯条约》(1874年)的增城人郑景贵、被授权发行钞票的郑大平,他也是太平开埠人、开辟怡保的姚德胜及对槟城发展有大贡献的张弼士(1894年)等。
根据统计(非正式数字),在中国共有5千万客家人,住在中国境内21个省,其中包括台湾客家人450万,香港客家人120万及澳门客家人10万左右。至于在海外的客家人也大概有500万左右(海外华人共有45百万人)。
在马来西亚有140万的客家人,其中15万人是河婆人,而河婆人连中国在内也只有30万人。换句话说,有一半的河婆人都迁住在马来西亚,因而有了18个同乡会之设。从1958年开始有了第一间吡叻河婆同乡会后,就有其他地区的同乡会之设,更在后来成立了总会。
在过去张国林、黄纪达及刘南辉是河婆人的大族长,今天又见新一代的族长蔡文洲及张吉平克绍其裘,继往开来。他们带领了河婆人在海外创造了历史。但在国内的历史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包括从揭阳分割出来成揭西,不再附属于潮州人的地域,进而将揭西化成霖田都,再统称为河婆。
河婆县有六约(狮头约、象门约、南山约、吴埔约、马路约及龙潭约。约相等于乡)。昔日各乡镇有“乡约”之设,以族长为首。
在河婆人的生活里,“擂茶”是他们最美的佳肴,也是他们津津乐道的独特美食。
再有一个“三山国山”是河婆人心中的神。还有在砂州有最多的大伯公庙,共65座,可见客家人的土地公也变成福德正神和大伯公了。河婆人堪称“少而弥坚”的民系。

刊登于2017年12月7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