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5.12.17

忆林苍祐与林连玉

不知不觉,林苍祐离世已经七年了,他出生于1919528日,而在20101124日逝世,终年91岁。
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也许林苍祐这三个字已有所模糊,甚至也记不起来了。再过一代人即20年或30年以后,新一代的国人将可能只留下一个名字的认识。比如在槟城的沿海大道已正名为“敦林苍祐大道”,但没有人叙述他的历史功绩和光荣的纪录。
也许在三五年后,又见在雪兰莪州出现一间“林苍祐国民型华文小学”。但什么时候落实?要等马华公会作出详细的交待才能知晓。
除了路名和校名外,还有什么标志是纪念林苍祐的?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未见有人提议建立一座“林苍祐纪念馆”。若再拖拉下去,也就会对这位改变槟城命运的政治人物越来越不知其所以然了。
我姑且提出一件“陈年旧事”(也不算太久远)来了解林苍祐对于兴办华校的心态。在1999年时,已故许平城(前州议员)传达西南区九间华小的心愿,希望能在西南区兴建一所国民型中学,以收容西南区的华小毕业生。当时陈国平和我才进入韩中董事会,有太多的校务要整顿,也就希望此事可放缓。但当地的华小董事会表示已不可能再等了,因为九间华小的毕业生越来越多,被分派到市区的国民型中学的学生已越来越少。从过往的60%(毕业生的人数比例),到今天(指1999年)只剩下不到50%,已逼使成绩较好的华小毕业生被派往国民中学。
我们后来做了一个实地调查报告,结果发现情况已有所恶化,因为西南区内没有一间国民型华文中学。
当陈国平和我把报告及建议书草案征询林苍祐的意见时,林苍祐的回应是教育乃政府之职责,我们不必为教育而操心。后来经过我们的解释,他才了解到我们名义上是要建国民型中学,实则希望能保存华人文化及华校传统。
因此他支持争取兴建国民型中华文中学,但又反问我们用其名字为校名是否恰当?因为上层不一定认同用华人的名字。
不过我们认为这是众人的意见,也是要用来纪念他对槟城的贡献;尤其是他把峇央峇鲁的稻田和农业地变成工业区和高楼大厦的住宅区。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他把国际知名的工厂引进槟城,从10间开始慢慢地发展。
与此同时,他也在威省的施布朗再也发展包括重工业区在内的新工业区和建上数以千间的廉屋。
就这样峇央峇鲁在他的精心策划下,朝向电子工业迈进。到了八十年代,这个地方已成为“东方的矽谷”(Malaysia's Silicon Valley),进而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子产品的生产基地。
这不但增加万千个就业机会,也让槟城人回到自己的家乡发展。从1970年到1990年的整整20年,林苍祐用行动回答了陈修信形容槟岛在自由港消失后(1966年起),将会沦为一个渔村。
槟城不但没有沉沦下去,反而成为全马发展最快速的州,每年的经济成长超过10%
如果在西南区建林苍祐中学,肯定会获得峇六拜区的商家和工厂的大力支持,筹款不成问题。
在不置可否下,林苍祐同意用他的名字尝试申请看结果如何。当我们呈上申请书半年后,了解到政府从未批准一间新的国民型中学成立,至多只有分校或相同名字的第二校,而且此事不在教育部长的权限内,除非首相首肯。因为这是大事,也需要“大老板”点头。
由于情况不允许,我们的申请暂时被搁置。后来时任首席部长的许子根转而要求教育部批准菩提国民型中学迁校,总算解决了西南区华小生升学的问题。
2012年时,恒毅也捷足先登向教育部申请在西南区建分校(其时的董事长是骆育民)。结果在2014年获批准而在2017年开课。
这样一来,西南区就不存在缺乏中学的争议了,反而有人开始担心西南区的华小生越来越少。
至此我们也要挑起另一段往事。
回顾1958年,林苍祐参加马华公会改选,被提名攻打总会长与创会会长陈祯禄对垒。出乎意料地,林苍祐的阵容全胜,连同他的亲密战友朱运兴(副教长)也当选总秘书,杨邦孝则当选宣传主任。
在林苍祐当选总会长后,教总主席林连玉的回忆录中这样说,林苍祐鉴于危机的可怕,乃出面斡旋。当时是政府要将考试制度作改变,其一不用甄拔考试,用初级文凭考试以英文出题和作答,但学生要及格才能上高一,否则不能升级。其二是高中会考(甄拔考试)被政府的教育文凭考试(后来的SPM)或剑桥考试取代,而且用英文出题和作答。
站在教总的立场是:初中会考只能当成测验性质,不能当成升学的条件,同时不论是初中会考或高中会考,均以学校的教学媒介语出题和作答。
195861日的马华教育中央委员会开会时(马华、董总和教总,共33名委员组成,马华总会长为主席),林苍祐身为主席也解决不了问题,就决定派杨邦孝找教育部长佐哈里商议,结果传来佳音,教长同意初中会考只属测验性质。
由于没有白纸黑字,杨邦孝就自签下“保证书”,也使到林连玉宽下心来,消弭另一场大规模的全马大罢课。
及后林苍祐也支持林连玉对华教的据理力争,包括在19596月给东姑的密函中也要求在政纲中列出对教育多元性的保证和要求分配40个国席参选以便在修宪时先与马华磋商。
讵料此信成为计时炸弹,东姑拒绝与林苍祐合作,径自与陈修信及陈东海派合作,逼使林苍祐在1959年大选后修函辞卸马华总会长(他也不是联盟的候选人)。林连玉说,林苍祐的被排斥让所有华人都感到非常痛心。
1961年林苍祐重返政坛,成立民主联合党。此时林连玉公民权已被褫夺,林苍祐挺身而出为他作证人。这一华教情让林连玉终生难忘。
1968年林苍祐又合创民政党,在1969年大选胜出,成为槟州第二任首席部长,直到1990年退休。在这之前的5年,林连玉走完他的坎坷一生(1901-1985)。
此外,杨邦孝退出政坛后,1969年迁居新加坡,1990年被李光耀委为新加坡首席大法官,在2006年退休。如今已是91岁高龄。

林苍祐与杨邦孝“珠帘合璧”不成,反而在10年后各放异彩。时局弄人,莫过于此。还有我在2005年时承诺替林苍祐找一张与林连玉的合照,可惜找来找去都找不到。直到今天,我还欠林苍祐这张“找不到”的旧照片,真是抱歉!
刊登于2017年12月5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