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朋友提出了世界上有百余个“唐人街”,若能将全部(或大多数)的唐人街引进中国的一个城市,按各自的特色建立本国的唐人街,不但展示了各国唐人街的不同文化特色,而且也让参观者对各国的唐人街有个轮廓的认识,不必亲自访问百多个国家的唐人街。
虽然这个概念是不错的,但由谁来主导和推动?其可行性又如何呢?除了牵涉一大笔基金外,朋友说,这倒不难,在各自的唐人街上,集资建了房子(或住屋或商店)卖给有兴趣的人居住,肯定会成为另一个热闹的旅游景点,前提是获得中国政府拔地建“世界唐人街”。
不过这还是个“海市蜃楼”,仍未是时候深入探讨,倒是在槟城的一年一度的新春庙会,却因各种因素包括人为因素而由各姓氏宗联委及青联委组成的“工委会”却宣布解散(12月16日)了。这意味着,明年的春节期间(2月16日起)可能不再有热闹的庙会。除非峰回路转,政府挑起大梁,不然明年的春节就会比较平静了。
提起庙会,我倒是想起十多年前的前尘往事。大概从1999年开始,槟城的古迹区就有少数民间团体或个人在春节(指定的日子)呈现艺术供观赏,也有卖艺和字画的人,形成一个小集市。这些活动基本上集中在观音亭后巷的街道,也在叶氏宗祠的那条路上直到本头公巷和大伯公街等。虽然是“小打小闹”,但也有一定的特色。比如用面粉搓成的小泥人,有古代人物如刘备、关公、张飞和诸葛亮等,是数十年前的沿街摆卖的小工艺品,十分精致,后来似乎失传了。因此在庙会上出现这类的稀有或逐渐失传的珍藏品或艺术品,是令人眼前一亮的。我记得我的一位朋友曾向我说,他只在街头画人像,未想有不少人光顾;尤其是外国的游客。
虽然槟城在1999年时,有向联合国教科文机构提呈将槟岛某些古迹划为“世界文化遗产区”,但因不符条件被退了回来,而得重新申请(马来西亚是在1988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缔约国)。
当时遵照中央政府的建议是将马六甲也纳进去,用“马六甲海峡的古城”作为主题提呈申请书。所谓马六甲海峡的古城自然指马六甲和槟榔屿,而且它的历史也包括马六甲王朝,不让西方殖民者专美,如只用槟城,就会以英国开埠人莱特为首来阐述槟城历史。一旦加上马六甲,性质就不同了。至少证明马来亚(马来西亚)是马来王朝崛起的地方。
本来第一阶段的申请书是将乔治市内古迹区的1.93平方公里列为核心地带,而2.65平方公里是缓冲地带,总共4.58平方公里(约占乔治市41平方公里面积的11%)。
但在2003年时,槟城又将面积缩小(因为按联合国规定无需这么大面积),核心地带只占0.9935平方公里,缓冲地带也只有0.8929平方公里,合起来总共只有1.88平方公里,占乔治市范围不及5%。
本来政府预算会在2006年获得联合国批准将槟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因此州政府也在那一年开始将春节庙会办得有声有色,各个单位都参与其中,整个古迹区在盛装打扮下,焕然一新,第一次呈现春节的大联欢场面。
可惜的是,庙会只能主办一天,而且从下午开始至午夜。因为槟城天气闷热,游客出游的时间有限,不然参观者会吃不消。
只可惜那年等不来“入遗”的批文,但州政府不气馁,仍在2017年主办庙会,还是等不来一纸批文。
未想在2008年308的改朝换代下,前朝一直企盼的批文却在2008年7月7日批出(这一年中国的土楼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区)。
这份迟来的爱,自然让许子根扼腕,因为他努力多年的“大红包”竟花落他家。
就这样,新上任的首席部长林冠英只执政短短4个月内,他又接到“大红包”。因此在2009年的庙会上整个春节氛围更浓,游客更是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要看看“入遗”的槟榔屿是怎么样的?
游客来到之后,槟城也捉住游客的心,、。它的美食、它浓浓的人情味、它绮丽的风光和美丽的海滩,成为了吸引游客的“文化遗产区”。
自此之后,庙会配上“入遗”,已把槟城推进世界旅游区内。
虽然每年庙会推出的节目大同小异,也具有商业色彩,但它已成了“入遗”的新春联欢常态,展现了乔治市的华人文化色彩。这对槟城旅游业的贡献是难以评估的。如果说罗兴强行政议员所说的今年上半年来槟游客已破600万人次,那槟城破1000万人次也是在预料之中。
如果明年的庙会不要中断,就不知道槟州政府能否在民间团体的协商下,保住庙会?
当然若因时间关系不得已停办,但2019年一定要办下去。不论其形式和内容是大改变或小改变,庙会已成为槟城人民及游客的最爱。
我常常与人说,槟城乔治市是没有唐人街,我们的整个城市就是以华人社会为主力构成的,正如新加坡、香港和澳门,槟城仍是一个华人的城市。如果我们不想乔治市有一天在文化传承不力下沦落成真正的“唐人街”,那就是我们对不起祖先的期盼了!
刊登于2017年12月21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