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1.18

港大新校长在争议中诞生


香港大学于今年1218日公布任命54岁的美籍华裔学者张翔为新任校长后又引发争议。批评者认为没有主持校政经验,也没当过院长的张翔,加上不熟悉香港情况,质疑他能否应对自如?
张翔究竟是何人?资料显示他出生于中国南京,于1989年前往美国深造,目前是著名的研究“纳米”科学家。在2008年获美国《时代杂志》选为十大发明者之一。当下在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担任讲座教授。他将在2018年的正月份接替已辞职的马斐森(Peter Mathieson,英国人)的空缺,成为港大第十六任校长,任期五年(无独有偶,曾任第11届的校长王赓武也是南京大学校友。他原是马来亚大学的历史系主任,后赴澳洲大学出任研究院院长,已入籍澳洲。1986年到1995年任港大校长,目前在新加坡定居。在他之前也是马来西亚学者黄丽松接任第10届港大校长,拥有四个博士。曾任马大化学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1969年出任南洋大学校长,1972年转任港大校长。他是第一个华人出任此高职者(1972-1986)。他们这两位在香港回归前担任港大校长,是英方在试探中方对港大的看法。结果他们两人不负众望,顺利完成任期)。
不过张翔在提交候选人的建议书中有指出港大现时“不能得到国家级资源”,应与中国的领先大学如清华大学合作,也要向中国教育部争取更多的资源。他的言论被视为倾向中国。
其实早在2014年,当马斐森出任港大校长前,也有过争议,指他不熟悉香港和中国的情况。
这位原先是美国布里斯托大学医科及牙科学院的院长,来到港大后,也发现一些学生在思想上似乎与中央没有达成共识,因而在今年22日正式提出辞职(任期五年未到,理应任职到2019年)时,已接获英国爱丁堡大学之聘请出任校长。这样一来,港大又需招聘新校长。
它的遴选程序是由英国人订下的。一向以来,于1912年正式办学的港大是由港督担任校监,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后,改由特首出任校监。目前的校监(chancellor)是林郑月娥特首;而担任副校监(Pro-chancellor)兼校务委员会主席(University Council Chairman)的是李国宝。
依照港大条例,校委会应是最高权力机构,共有24名成员组成,其中7人是校外人士,由校监委任;另外校委会也会委任6名校外人士出任委员,但条例中没有指明这6人是如何被选出来的,委任人数达到13名。
以陈文敏事件来说,就反映出校委会的威力。例如《文汇报》于20141126日报导:“港大内部流传消息指校务委员会正在考虑委任于今年(2014年)6月份卸任港大法律学院院长的陈文敏为港大副校长”。但有人质疑陈在担任法律学院院长期间,为该学院副教授戴耀廷的“占中”行动站台,还发表文章表示支持。这显示了陈文敏与戴耀廷的特殊关系成为前者上位的阻力;尤其是梁振英(前特首)与中联办也介入干预。
在这种情形下,被视为是喉舌的《文汇报》提前爆料,其他媒体也随即跟进,用意是向陈文敏施压。
当时港大校长马斐森公开表示背后可能有政治因素,后来也有媒体披露梁振英事前曾三次会见马斐森,可能向后者施压。
在风波闹大后,校务委员会不得不在2015929日召开会议,结果以12票赞成对6票反对,通过否决陈文敏接任副校长的提名(由提名委员会提出)。有人形容校长马斐森在这件事件中也被架空了。
与此同时,港大也因为“港独”和回忆“六四”事件成为政治焦点之一。因此需要一位与北京关系良好的新校长接班。
但无论如何,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和保持50年不变的体制下,应被赋予一定程度的民主和自由;尤其是在选举上、言论上和学术研究上可采取较宽松的政策,以争取港大进一步向中央靠拢,而不是越走越远。


刊登于2018年1月1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