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6.4.18

第一篇:1955年的普选 拿督翁斗东姑


马来亚原先是英国的殖民地。在日本侵略军于1945年战败投降后,又由英军重临掌控大权,进而把马共一脚踢开。英国虽然在日本侵占马来亚期间(194112-1945815日)与马共合作一齐抗日,但日军投降后,英军先是引诱马共抗日军缴械以获得津贴重返社会;后是对马共的公开活动大举取缔。
根据当时的统计,约有6000名抗日军退役,在各个城镇谋生。另外也有相同数目的抗日军并未缴械,他们将武器埋葬在森林内,以防变卦。
与此同时,英国在工党掌权下,也迫不及待抛出“马来亚联邦”(Malayan Union)宪制,硬要人民接受。当民间冷漠回应后,一个奇迹出现了,那就是柔佛的州务大臣(署理)拿督翁号召马来人大团结。于194634日,41个马来政团响应号召,齐集吉隆坡抗议英国实施“马来亚联邦”宪政 ,指责这个宪政否定苏丹的权力,也取消马来人的“特别地位”,因而决定成立“全国马来人统一机构”(UMNO),简称为巫统。这个政党在同年的511日正式获准注册,拿督翁也就成为党主席。
这个时期,英国一方面要应对马来社会的情绪,另一方面又要应对马共的活动(战后马共一度被允许公开活动,也出版马共喉舌报《民声报》)。
在权衡之下,英国接受巫统的反对,而决定与巫统另行举行会议,制定新的宪政。转过头来,英军事政府也对马共的活动感到不自在,因而借助与巫统的谈判取得成功后(用“马来亚联合邦协定”取代“马来亚联邦”),英国在1947年公布协定草案。当时的华社对此草案群起反对,因而有了1947年在陈祯禄号召下的大罢市(马新两地同步进行)。这个以陈祯禄为首的工委会,也向英国提出“人民宪章草案”,以便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因为华社发现在协定条文中对华人申请公民权有严格限制,且条文中对华人的照顾不力。
虽然如此,英国不但将“人民宪章草案”束之高阁,也决心实施“马来联合邦协定”。这份协定在法律上将新加坡隔开(即马新分家),理由是加入新加坡,华人人口会超越其他种族。
当“马来亚联合邦协定”在194821日生效后,英国就部署对马共展开限制,包括阻止工潮和阻止械斗事件发生。
结果在1948620日宣布马共为非法组织,所有左翼工团遭取缔,《民声报》被封闭,导致诸多华人又回到森林进行游击战和英军对着干。
一场“不宣而战”的战争也终于打响了。
为了制止左翼运动的发展,英国在1950年查封了“马来国民党”,指它涉及共党活动;也在1948年迫使“马来亚民主党”自我解散。
当“白色恐怖”再度笼罩在华人社会上空时,英国巧妙地在1951年推出“乔治市市议会选举”,大力宣传通过投票作出改变,而不是使用武力改变现状。于是政党纷纷成立,计有较早成立的巫统(1946)、马华公会(1949年)、印度国大党(1946年)、劳工党(1951年)和马来亚独立党(1951年)。
独立党是很奇特的政党,它是由巫统创始人拿督翁成立的。拿督翁因不满巫统党内不接受他的开放门户政策(允许其他民族入党。他的用意是在将来成为各民族的领袖,不单单是马来人的领袖)。
因为他的苦心不被谅解,愤而离开巫统另创独立党。在初时,他得到马华的陈祯禄和林苍祐的支持(林苍祐在1951年成立“急进党”,目的是要派出候选人角逐市议会选举)。
由于是局部选举,只选9名市议员,另6名是由参政司(相等于总督)委任。因此民选议员不能当主席,即便在那一年林苍祐的急进党赢了6席,也不能执政。
英国认为民间反应不错,也就决心将民主选举制往吉隆坡推行(1952年)。
吉隆坡市议会的选举基本上塑造了马来亚的政治格局。这边厢马华与巫统合作推出12名候选人,结果马华胜6席,巫统胜3席。这是马华李孝式与巫统隆主席耶哈耶暗度陈仓促成的,不是陈祯禄与东姑促成的。
另一边厢,拿督翁的独立党也因有华人领袖的支持,再加上马华的总秘书杨旭龄(杨邦孝的父亲)及财政邱德懿也是独立党中委,致使拿督翁信心满满能在隆市议会选举中脱颖而出。讵料独立党在阴沟里翻船,派12名候选人参选,结果只有2人中选。拿督翁这一败,预示着他的政途已蒙上乌云。
也因为马华与巫统合作成功,导致东姑与陈祯禄合作,当然不忘“功臣”李孝式。林苍祐后来也加入马华的阵营(1954年)。
讵料李孝式这一搞,也使到华人成为拿督翁攻击的对象。拿督翁不但指责马华公会是国民党人的“残余”,而且也企图将马来西亚变成“中国第20个省”;更在1953年在殖民地州议会上动议关闭马华发行的福利券,理由是政党不能涉及赌博。
这种转变和种族论调也迫使拿督翁思维的转变,在后来也造成各种族政党一直保留种族色彩,甚至种族倾向一年比一年明显。
最关键时刻则发生在1955年。本来拿督翁是反对提早举行普选,但东姑的立场则认为越早越好,以便争取马来亚早些独立。在讨价还价下,英国接受1955年举行普选,以便让马来亚先走向自治。
这是独立前的选举,因此只能选出52名立法议员,另46名议员由英国委任。这种安排意味着选举后马来亚已是一个自治邦。
即使不是全席选举,但也关系到各政党的命运。先是拿督翁的独立党在1953年宣布解散,而在1954年另立“国家党”。这个受到英国支持的政党代表上层有权势的马来精英,也拥有大批公务员的支持,缺点是在基层势力有限。这就是说,拿督翁是“乐(观)见其成(功)”的。
在巫统方面,它在1954年拉拢马华与国大党联手合作组成“联盟”,以迎接拿督翁的巨大挑战。
1955615日提名时,巫统派出35名候选人,马华派出15人及国大党派出2人(全部以联盟候选人的名义上阵)。
国家党派出30名候选人、劳工党4名候选人和人民进步党2名候选人全军覆没,甚至连拿督翁也在新山落马。这意味着拿督翁再一次受到沉痛的打击,他的未来更是灰暗一片。这一场序幕战宣布东姑打败了最强大对手拿督翁。
联盟总共赢了51席,只剩1席由回教党拥有。
在联盟大胜下,东姑出任自治邦的首席部长,教育部长由拉萨出任。三位华人部长分别是李孝式(交通部长)、梁宇皋(卫生部长)及翁毓麟(邮电部长)。
虽然东姑不拥有实权,但英国同意他在同年的12月杪在华玲与马共进行谈判。马方的代表有东姑、陈祯禄及马绍尔;马共的代表是陈平、拉昔迈丁与陈田。
由于双方各持己见,谈判无法取得突破,东姑要马共投诚;马共则要求成为合法政党,以便参加选举。
最后是谈判破裂,双方回到原位继续进行武装斗争。
值得注意的是,在1955年选举时,合格选民只有128850人,占总人口的20%,其中马来选民有177562名,占84.2% ;华人选民只有142946名,占11.2%;其他种族6346名,占4.6%
这意味着马来亚的马来人热衷登记成为选民,华人仍然不积极响应,直到独立到来时华人才开始领悟到成为选民的重要性。还有因为华人选民只占11%,却被分配28%的席位,难怪巫统内出现不少吵杂声。
这一连串的吵杂声,也终于唤醒了华人重视公民应有的权利。
刊登于2018年4月16日《号外周报》第884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