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4.9.19

安华接班有阻力?


这一边厢,我们看到安华接见美国大使雷荷花及其代表团及林吉祥也会见了安华商谈国事的新闻图片;但在另一边厢,当记者问及马哈迪首相为何安华没有纳入内阁时,马哈迪的答案是没有空缺。当有空缺时,再来考虑适合的人选。
这件事情一方面说明安华将是未来的接班人;另一方面则没有确定性。
如果我们回顾今年6月马哈迪在曼谷接受媒体访问时,他是直截了当表明任相不会超过3年,当时间到他会把棒子交给安华。这等于说明了他的继承人是安华,不会有第二人选。但不论是希盟内部或反对党阵线或民间都对安华的未来不肯定性表示同情或揶揄。可是安华不做这么想,他认为不必给马哈迪压力,届时该发生的事会发生。
但什么时候才是该发生的事呢?按照希盟最早的定案,一旦上台执政,安华是首相人选。
可是在这之后,政局突然发生变化,主要反映在巫统党内,纳吉采取大刀阔斧手段,砍掉署理主席慕尤丁、副主席沙菲宜及吉打州务大臣慕克力,引发马哈迪强烈的不满。其中被开除的人包括他的儿子慕克力,这也促使马哈迪连同这批人合组土著团结党。
这意味着反对党之中又添多一位元老猛将。当这位曾任相22年,且经验老道的元老马哈迪浮现在土团党榜首时,他的声望和名气足以压下安华。
因此在马哈迪提出土团党要加入希盟时,后者是无法反对的。若是有反对,第一个声音自然是来自安华及其阵营的人。结果也正如意料中的发展,希盟接受了土团党,也同意让马哈地成为希盟的共主。一旦大选胜出,先由马哈迪重作冯妇,继之在两年内让安华接班。
遗憾的是,希盟并未认真看待此事,因为事先有更多的希盟人是不相信中央政权会易手,也就没有正式签署文件。换句话说,马哈迪与安华之间的交替并没有“白纸黑字”,只是口头达致的“共识”。
因此当2018509的大选,突然爆冷后,整个故事就不断变化了。
其实没有人会相信拥有300万名党员的巫统会失去中央政权。结果出现巫统惨败,只拥有的54名国会议员(虽参选120席),但仍是国内最多议员的第一大党。只是后来因为巫统沦为在野党,也就有不少人蝉过别枝,投进土团党的怀抱。结果巫统的国会议员从原有的54名跌剩37名;而土团党的国会议员数目也明显增加,从原有的13席已增至目前的27名。
正当马哈迪在今年7月份公开邀请巫统党人(尤其是国会议员)加入土团党壮大势力时,他也面对在野党巫统的挑战和压力,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巫统内部仍有一股相当大的势力拒绝响应马哈地的号召;同时伊斯兰党也同意与巫统结盟在即(914日),自然形成抗衡的力量不让土团党坐大。
在这方面,安华也同样面对一波又一波的压力,包括巫统内部的抗拒安华,宁让马哈迪完成一届首相;伊斯兰党已公开表明只支持马哈迪任相,不支持安华上位。此外,在希盟党内,与安华有共鸣的是行动党和诚信党。但意料之外的是公正党内并不一致支持安华拜相。最明显的是阿兹敏(署理主席)及祖莱达(副主席)等团队向安华叫板。言语之中,反映了对马哈迪的效忠及对安华的厌恶。
由于安华内外受压,既常见首相也常见外国使节倒没有抬高他的声价,反而因马哈迪及一些反对分子的消极言论影响了他的政途。
虽然安华经过挫折的教训后已不想再与马哈迪争长短,只得委曲求全地等待马哈迪的召唤,可偏偏马哈迪不买账也不重视接班人的问题,倒让人看不到安华灿烂的未来。
说得浅白一点,马哈迪既认定安华是接班人,为何不在此时此刻委安华任重职,或干脆用安华取代旺阿兹莎?则任何的误解或怀疑都将烟消云散。
除非安华接班有阻力,不然在此时此刻安排安华进入内阁成为马哈迪的左右手正合其时,也是应该发生的事。将来接起班来就会顺理成章。不然的话,让民间继续东猜西猜而影响局势的稳定。
刊登于2019年9月2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