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苍祐vs.陈修信
林苍祐在马华的辉煌日子也不过1年,就陷入党争而最终与东姑翻脸,以分裂收场。
虽然林苍祐以少壮派的代表在1958年夺取马华的领导权,但在另一派看来是无法忍受的。一位才39岁的中年人竟然可以打败创党元老陈祯禄;同时也把陈修信的宣传主任也夺走了。
说来也是吊诡的,为何在1959年时林苍祐会发密函给东姑,要求分配35-40个国会议席(总数104席)。因为在他的派系看来(主要是宣传主任杨邦孝的坚持),马华如果失掉1/3的席位就无法阻止宪法的修正。而林苍祐的原意是凡修宪应先与马华磋商,否则马华将失去其政治地位。
当这封密函在1959年6月24日致给东姑首相时,林苍祐派只得等候答复。
密函的重点在于:①马华应被分配35-40个国会议席;②倘使未获得联盟中非马来人政党的同意,将不能对宪法提出修宪(整个含义是说,在104个国席中,马华至少要有1/3议席(35-40席),以展现联盟对于维护宪法及马来亚所有公民皆可享受平等地位的信念)。
由于东姑迟迟未作表态,且已订在7月10日晚举行联盟理事会,因而在7月9日,触发杨邦孝公布了致东姑密函的内容(7月10日见报)。一方面在当天下午东姑召见林苍祐,质问密函被公开事,两人谈话不欢而散。
继之,东姑宣布当日晚上的联盟会议取消了,同时指责林苍祐是在致哀的美敦书(最后通牒),相等于在他背后捅上一刀。
双方的剑拔弩张已暴露了暴风雨已降临了。在东姑这边,他早已和马华内的另一派达成共识,即“只承认”以陈修信为首的马华派,不承认林苍祐领导的马华。马华也因之分裂成两个阵容。
在东姑掌握大权下,由他个人决定所有的联盟候选人,包括马华的候选人。同时马华被分配31席,不是林苍祐派要求的35-40席。
林苍祐在被孤立下,无法知道马华候选人的名单,连他本身是否是候选人也一头雾水。
后来他得悉本身不是候选人,所有的马华候选人是东姑与陈修信、陈东海及翁毓麟拟定的,林苍祐把他们的名字记下了(所谓君子报仇,10年不晚)。
当1959年7月16日提名过后林苍祐还是总会长,因此不得不为马华候选人打气。
但更令林苍祐难堪的是,当马华在7月12日举行党代表大会决定马华未来命运时,有89人支持留在联盟,而有60人反对。结果导致林苍祐派的大将一个个离开马华;而身为总会长的林苍祐一时未能辞职,只得哭笑不得参加几个联盟的群众大会,显得十分尴尬。
虽然投票日订在8月19日,但林苍祐已下定决心不再为联盟站台。因而在7月28日宣布他将在8月4日出国休养(出国当天,有600人热烈送行,场面激动)。在7月30日正式修函辞卸马华总会长职,但仍未退党。
在会长辞职后,马华选了署理会长谢敦禄暂代总会长。
当选举开票(8月19日)当晚,马华赢得19席,而有12人落选。这与马华在1955年普选全胜的纪录(共15人中选)形成强烈的对比。
虽然林苍祐已在7月30日辞卸总会长,但形式上被挽留,也就促使他于同年9月15日再致函表示坚决辞职。
另一方面,马华在选举也勉强保住颜面,还有19名国会议员。此时的陈修信在身兼财政部长下,已在马华党内成了“君临天下”的第一人。在1961年11月11日的马华代表大会上,他终于正式被选为马华第三任总会长。
马华也在这一年进入陈修信的年代,但陈修信是毁誉参半的,人们不否认他是作风较正派的财政部长,但对他领导的马华公会多不认同。除了指责他逼走改革派的林苍祐外,也对他未尽力扶持民族教育感到失望;尤其是在1969年大选前,陈修信的一句话:“独大若能开办,犹如铁树开花”,不论在英文上是如何遣词用字,已够他背上一生的骂名。
与此同时,沉寂一时的林苍祐在不甘受气下,也在这一年磨拳霍霍,准备再战江湖。
1960年,他正式修函退出马华公会,因为他要用另一个方式再上战场,以和陈修信决一长短。刚巧在1959年大选后,退出马华而以独立人士中选国会议员的陈世英及郭开东,连同朱运兴在1961年献议在芙蓉成立“民主联合党”(The
United Democratic Party)。因为也在这一年,陈世英的“独立阵线”赢得了芙蓉市议会的控制权(9名市议员控制市议会)。在此美好时刻,林苍祐在1961年4月21日在芙蓉成立“民主联合党”,邀前国家党领袖之一的阿都哈密出任党主席,林苍祐任副主席,陈世英与郭开东分任正副秘书长,再加上一位朱运兴,民联党一开始就有3名国会议员,且又控制芙蓉市议会,这等于是向林苍祐作出巨大的献礼。
不过此时的林苍祐坚持民联走多元路线,他认为单元路线是行不通的。
也许因为在领导马华时吃过苦头,且被巫统压制,也就萌起多元政党的好处。但多元政党除非能单独执政,否则是不可能从中崛起的。
在不久后,民联党内部出现内讧,主要是因为拥有权力的陈世英与林苍祐意见相左,前者认为民联党应走单元路线,以华人为主。但林苍祐则认为多元路线会较有前途。
在僵持不下后,1963年的党选林苍祐与陈世英决裂,后者脱离了民联党。林苍祐也就将党的大本营从芙蓉撤回槟城。
1964年的大选是林苍祐第一次以反对党身份角逐大选,凭他的声望,他的政党在槟州赢得1国4州。这一年因马印(尼)对抗,华裔选民倾向支持联盟,担心反对党与印尼过于亲近,也就造成林苍祐只能担任反对党领袖,复仇之事只能搁置一旁了。
1965年,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在李光耀推动下,邀反对党成立“团总”,以结合非左翼的政党联盟准备在下届大选时出击联盟。
原本李光耀也信心满满地相信和反对党在他的领导下会有所作为,不料因马新关系破裂,新加坡被请出马来西亚成为独立国家,“团总”也就胎死腹中。
此时的林苍祐只得转向左翼的劳工党的合作(1967年),但后者已对参加选举不感兴趣,林苍祐也就得等待另一个时机到来。
果然不出所料,1967年被劳工党左派排挤的陈志勤,找来了王赓武教授合作组一个新政党。此时的王教授准备赴澳洲任职,只能答应陈医生出谋划策。
其中一个建议是请陈志勤到槟城找林苍祐合作,以扩大影响力。于是陈志勤来到槟城向林苍祐提出组党合作或合并之事。结果一拍即合。因为林苍祐正苦于没有合作对象,既然陈志勤要组的是多元政党,正合林苍祐心意,两人很快地走在一起了。
1968年3月24日,一个名为“马来西亚民政运动”(Gerakan Rakyat Malaysia)(简称民政党)在6位发起人宣布下成立了。他们是赛胡申阿拉达斯教授(后出任马大校长)、王赓武(马大历史系主任,后任港大校长)、陈志勤(劳工党议员)、林苍祐(民联党议员)、彼得医生(马来亚药业公会主席)及维拉板(前劳工党国会议员)。
在吉隆坡的记者会上,他们矢言争取民主、坚持经济与社会公正的原则、致力提高工农阶级的生活条件,以建立一个非种族性的温和社会主义政党。
民政党的诞生,有一个重要人物不受欢迎,他就是前社阵总秘书林建寿,双方都不要他加进来。此时林苍祐除了表现积极外,他还有另一个重要议程,那就是他想仿效他在1954年的做法,解散急进党,让党员依种族加入联盟各党(这时他要解散的是民联党)。
基于民政也是多元政党,林苍祐几乎在一口气下让民联党解散,集体加入民政党。这样一来,林苍祐成为民政党内最大的派系,也牢牢控制槟州地盘。
这是天赐良机,林苍祐看到翻身的希望;看到敌人越来越接近,希望在没有“团总”下,领导民政党杀出一条血路,让春天降临在东方花园。
1969年5月10的选举,其成绩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其一是槟州政权被民政党拿下,林苍祐的民政党以16席对联盟的4席(全属巫统议员)起而执政,且在5月11日宣誓就任槟州首席部长。
整整十年,林苍祐才扳回颓势。反之陈修信领导的马华公会议席减少,只有13名国会议员(参加33席)与行动党不相上下;而民政党夺下8个国会议席,这对马华来说是输得较惨的一次。因此有所谓马华议决不加入内阁的决定,但在“513”爆发后,马华又应巫统邀请再回内阁。不过马华因为在州议席翻船(比如在槟州全军覆没),在吡雪两州失掉议席,造成在吡州,联盟只赢得19席,未达半数(总数是40席)。而在雪州,联盟也只赢得14席(刚好过半,但少1席不能组成州政府)。直到“513”过后,整个主导权才又回到联盟身上。
但此时大权在握的是敦拉萨(副首相)担任全国行动理事会主任,东姑只保留名义上的首相,不再掌理国事。
陈修信也没有想到,在1969年的大选会遭遇马华失去在政府中的影响力。
对于下列大事的改变他已无能为力。在“513”之后,敦拉萨已为国家的未来作出改变:其一是推出影响深远的“新经济政策”;其二是在1972年拉拢反对党,如在槟州与民政党组联合政府;在吡叻与人民进步党合组联合政府;在吉兰丹与伊斯兰党组联合政府,及在砂拉越与左翼的人民联合党合组联合政府。这样一来,在1972年国会重开时,反对党阵营只剩下民主行动党(13席)、砂国民党(9席),与联盟的议席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因为大部分的反对党都被收编了。
其三是在1974年,敦拉萨率团访问中国,与中国建立邦交,成为东盟国家的楷模。
其四是在1974年大选前,敦拉萨宣布联盟改组成“国民阵线”(国阵),不再局限巫统、马华和国大党,而是增加了民政党、伊斯兰党、人民进步党及砂人民联合党。这一下子,心里最不舒服的是陈修信,他还惦念着10年前踢走林苍祐及其派系将马华回归“陈家天下”的光荣日子。
当然他也万万没有想到林苍祐是用这种战略从正面与马华交锋,而大方的回到原来的“家”。不用说,林苍祐是出了一口气,也把陈修信气坏了。
在风水轮流转下,陈修信再也不能意气风发了。因为在“513”后,马华所支持的华人大团结运动(1971年)在风起云涌下,准备注册成一个社团,结果被陈修信阻止,反对另立“山头”,应依附在马华的结构内。就这样,华团与马华摊牌,彼此分道扬镳了。
令陈修信失望的是,他用了林敬益派在马华搞改革运动(1971年)一时风生水起。但未及3年,林敬益派就与陈修信抬杠了(1973年)。结果有一批林敬益的支持者转入民政党与陈修信斗争。这事看在林苍祐眼里,除了叫好外,也没有同情可言。
就在收拾了林敬益的反叛后,陈修信于1974年4月8日,突然宣布辞卸财政部长和马华总会长职,这意味着陈修信不但未能击败林苍祐,也给林苍祐卷土重来进入国阵的机会。
在陈修信(1916-1988)时代结束后,马华进入了李三春时代。李三春也不是省油的灯,他用尽各种战略包括重用林建寿搞得林苍祐大发雷霆。
本文只侧重在林苍祐与陈新修的斗争,其他方面的人士斗争也就不再提及。
不过有一件事是我们大家想不到的:林苍祐在峇六拜发展峇央峇鲁工业园,也在北赖发展诗布朗再也工业区,称其为“工业化”。
与此同时,林苍祐也在同一个地区将工业化城市也变成“城市化”。林苍祐说,将Industrilisation & Urbanisation合在一起,将会出现新选区,峇央峇鲁及其属下三个选区不是以华人为主吗?
这让我想起林苍祐在中国的三年不是浪费的,而是心中有一颗炽热的民族之心,很多人看不到,我应是在访谈中看到了。
刊登于2020年12月16日、2021年1月2日及1月9日《新生活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