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1.12.21

中美争夺焦点之一:东南亚

 中国和美国对东盟的重视,可以从这两个大国的高级部长的访问中看出来。先是我国前外长希山慕丁与王毅会晤时一声“大哥”引发外交争议。马来西亚的反对党认为这不符合外交礼节。言下之意是“超越”应有的表达。政府的回应是:这是出于礼貌,没有自我贬低身份。

另一方面是美国的举动,先是副总统贺锦丽于今年8月的东南亚之行;后是国务卿布林肯于12月的东南亚之行。焦点似乎放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与印尼。

针对中美的一来一往,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显得无奈和压力,他希望中美两国不要“逼使”东南亚国家表态,而让这些小国有“自由”呼吸的空间,至少能保持中立。

当马来西亚也被问及如何选边站时,同样沉默以对。

就拜登来说,他与特朗普主政时的政策有些不同。特朗普以“反华反共”为其旗号,并号召“亲西方”国家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不共戴天。而拜登是以团结盟友为主要外交方针,先后出现了“四眼联盟”(或五眼联盟)(主要因纽西兰不想过于直接介入,也就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洲的结盟)。但印度、日本、澳洲与美国组成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也成为中国胸中的一块巨石。

美国还“承应”为澳洲提供核潜艇,一时引起欧盟国家哗然。

除此之外,美国也阻止欧盟与中国签署中欧班列的贸易协定,不让中国通过第三条通道(即指陆地建立的大陆桥以列车(高铁)为主,已成为空运及海运外的另一个交通要道)。

纵观美国的新战略是处处与中国为敌,并视东南亚国家是美国在东南亚的一道坚固的防线,不容中国染指。

其实在战后(1945年),东南亚已被划分成两个部分,北越一边是归苏联;南越一边是归法国/美国。从泰国以下的国家就已是美国的势力范围,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汶莱、印尼等。意想不到的是,在50年代(1954年)法国军力在奠边府被北越击溃后,真正形成南北越的分界线。而法国在南越的军事地位就被美国所取代了。为防止共产势力的坐大,在1961年成立以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为成员国的“东南亚联盟”(ASA)(一个反共的组织)。

但在60年代初,印尼的苏卡诺总统突然全面倒向苏联和中国,反对英国在马来亚建立马来西亚联邦,结果出现1963年的马印对抗,整个东南亚陷入动荡不安状态;甚至连亲美的菲律宾也加入反马来西亚阵营,使到美国处于尴尬地位,也导致ASA陷入瘫痪。

1965-1966年印尼政变和反政变事件后,政局又有了巨变。苏卡诺总统大权旁落,换上右翼军人苏哈多上台。从此印尼成了右翼势力的大本营。

经洗牌后,马印对抗结束。在1967年,立场反共的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及印尼五国在曼谷成立“东南亚国家协会”(ASEAN),简称东协。后来中国将“东协”也称为“东盟”。

1976年,五个成员国在峇厘岛签署“东南亚合作友好条约”,逐渐摆脱反共的形象。

1984年至1999年,又有汶莱、越南、寮国、缅甸及柬埔寨的加入,合成10个成员国。

1996年,中国成为与东盟全面合作的伙伴,与日本、韩国成为“东盟十加三”的合作体。2015年,东盟10国共同成立“东南亚经济共同体”,向“欧盟”看齐。

千禧年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效,进口石油日益增加,因而一度要求将外国的军事力量排在马六甲海峡之外,但它也只能得到马新印三国的配合,不能如愿以偿地将美国军力排除。中国之所以对马六甲海峡的重视是因为每年有10万艘油轮途径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海,其中有80%是中国的油汽轮。因此马六甲海峡已是中国的生命线之一,容不得有任何的闪失。

此外,中国在千禧年后表达了它对南中国海拥有的强烈主权,也一度与邻近的国家起了争执。最明显的是越南(在南沙占有29个岛礁,并声称拥有西沙的主权)与中国的僵局。菲律宾拥有南沙9个岛礁,且黄岩岛成了必争之地(如今已被中国控制),双方还因此闹上海牙国际法庭,结果判决中国九条线主权缺法理依据,问题依然无法解决。

虽然在2015年及2018年,马来西亚与中国曾在马六甲海峡的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但这之后就不再有了,反而成为美马等国的军事演习。

今天的东南亚对中美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了。中国是不能允许美国控制马六甲海峡和南中国海;美国也反对中国在东南亚建立桥头堡,以寻求在南中国海、台海峡及马六甲海峡建立安全通道。

至于东盟国家要如何靠边站,那是一时找不到的答案。

刊登于2021年12月20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