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理说,巫统和民主行动党是水火不容的政治宿敌,但偏偏出于政治的需要,英国在1961年通过东姑提出成立马来西亚的概念,把马来亚联合邦、新加坡、沙巴及砂拉越扩大成一个国家(1948年时,英国为反共而强行把新马分家)。
如果单纯是马来亚与新加坡合并,相信马新不会爽快承诺,因为这涉及人口种族组成的问题。后来在英国的保证下,新加坡、沙巴和砂拉越是有条件加入马来西亚的,除了保有移民自主权和劳工自主权外,新加坡还多加教育自主权等。
就这样,在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正式成立了,马来亚联合邦转身成为马来西亚联邦。虽然初期(1963年)是将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视为“邦”,但不知为何在1976年联邦通过国会修宪,将沙巴及砂拉越降为“州”,不再被视为“邦”。
这可能是中央要对全马有绝对的控制权,也不同意东马坚持征抽石油税达20%(中央只同意付5%)。因此从一开始,马来西亚内部就出现了政治问题和政党之争。
英国并不理会马来西亚各方面的抗议声和不满声,因为它看中的是持续保护英国在马来西亚的利益,也就将马来西亚内部的争吵交给各党派自行处理。因此原本李光耀是兴致勃勃要巩固在马来西亚的政治地位,甚至一度向东姑提出由人民行动党取代马华而继续与巫统合作,但因东姑拒绝,李光耀只好在1964年参加马来西亚的大选时提出“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口号,以争取更大的支持。
未料李光耀的口号在华人社会掀起大波浪,但在马来社会则被解读为对马来人地位的否定也带有种族上的成见,结果触发了两党大斗争,政治出现两极化。
其一是行动党与巫统的针锋相对已升级成官司案件,相骂声不绝于耳,根本无法调解,最后在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退出马来西亚,成为一个独立国家。这样一来,马新间的政治斗争才告缓和。
其二,既然新加坡已脱离马来西亚,身为执政党的人民行动党也就全面退出马来西亚。至此,蒂凡那被付托在马来西亚另行出发。
蒂凡那(1923-2005)是在1964年的马来西亚大选时,被李光耀派来马参加国选,结果一炮而红。继后他在1966年3月18日成功地注册“民主行动党”。除了党名接近外,党徽也有些相似,一个是闪电,另一个是火箭。
这意味着这两个政党的藕断丝连;尤其是在政治理念上,更由新任秘书长林吉祥带头延续李光耀的“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口号。
1968年蒂凡那卸下党职返回新加坡,于1981-1985年被举荐为新加坡总统,后因与李光耀闹翻而辞卸总统职,于1995年移民加拿大。
也因为巫统认为李光耀的理念冲撞了马来人的权利和尊严,因而将四十年代中期为反对马来亚联邦(Malayan
Union)而出现的“马来人至上”的口号再次响起。更在1969年的“513”暴动后,“马来人至上”(Ketuanan Melayu)的观念获得确立。
许多年以来,巫统和行动党就在这两种不同的口号上相互对峙和相互斗争。甚至在第15届大选前,巫统还通过不与行动党和公正党合组政府。但当成绩揭晓后,各党都感到惊愕,原本是国盟占上风,后来是希盟占上风。这样的兜兜转转奇迹出现了,两个敌对党宣布组成团结政府。
有人质疑这个团结政府不会持久,也有人估计会因政见的不同再起斗争,例如前任首相及前巫统副主席伊斯迈沙比里就不看好巫统与行动党的合作,他甚至形容两党的合作是“强迫婚姻带来的后果”,而这后果在不久后会扩大。
在这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在对待前首相纳吉被特赦事件上已出现不同的声音,行动党元老林吉祥说,如果纳吉获得特赦,首相安华领导的联合政府将会自我毁灭,继而垮台。他认为特赦纳吉,巫统才能重视辉煌的想法是错误的,它对巫统一点好处也没有,反而有利于伊党和土团党。
但林吉祥的言论则受到巫统教育与研究局主任卜艾反驳,他促请林吉祥不要再发言,应交给秘书长陆兆福讲话。
从目前的局势看来,巫统头头显然不希望与行动党领袖相互攻击,因为这将导致分裂,谁也输不起。因此我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合作能持多久?
至于巫统要求元首特赦纳吉,那是巫统和纳吉之间的特殊关系,阿末扎希有过什么样的承诺?我们也不知道。
如果要求特赦是巫统理事会的一致决定,那就让巫统面对一切的结果。换句话说,就让事件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一起走吧!
刊登于2023年4月24日《南洋商报》https://www.enanyang.my/node/53831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