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8.10.23

种族政党不够多?

 即便首相安华在近日(109日)发表文告澄清首相署并没有祝福新政党的成立。他认为这种行为是极不负责任,也对首相和政府的信誉带来负面的影响。这显然是回应108日报导指称于107日在巴生举行的“印裔社会迈向更明亮的未来”的会议上有逾400名印裔领袖和非政府组织代表与席。

主持人沙美向媒体透露,与会者有4个选项,即成立新党、成立强大的非政府组织、加强目前隶属国阵的印裔政党及在希盟各成员党内成立印裔臂膀。结果有超过300人选择成立新政党。

在这方面,已退出行动党的前槟州第二副首长拉玛沙米则主张应成立一个“独立”政党,不受希盟或国盟制肘的印裔政党。

但与安华关系密切的印裔商人迪亚卡拉占(P.Thiagarajan)在大会上表示,他将会在近期会晤安华,以便针对新党一事做出决定。

可是在安华否定新党之后,迪亚卡拉占马上改口,否认将会成立新的印裔政党,但声称不会阻止他人组织新政党。

根据统计,马来西亚当下人口有3200余万人,印裔有约200万人,占人口约7%。但真正引进印度人始于1801年。根据槟城乔治市市议会于1966年出版的《槟城今昔》(1786-1963)一书中指出,这一年乔治市成立“估税委员会”,其中紧迫的问题是要完成对漆木街(Bishop Street)及义兴街(Church Street)等的兴建,才能向居民征收门牌税,也就要求东印度公司派来在印度被拘留的犯人到来兴建公路等。于是第一批有130人先抵达,接着又增加250人,然后再增加300人来建造房子。因此直到1805年槟城已有722个犯人从事造路和建屋等工作,他们被视为廉价劳工。

根据另一本专著《海外印度人》指出,印度人外移的第一个高潮是在战前。在战后,又有更多的印度人南来,他们多以契约劳工来到马新工作。就这样,当今印度人向海外移居已成为第二大人口的迁徙,约有2500万左右(华人大约有4500万人)。

马来西亚也成为印度人迁移的地方,他们以泰米尔人占多数,较多分布在森美兰(15万)、霹雳(29万)、槟城(16万)、雪兰莪(71万)及吉隆坡(16万),但没有一州是印裔人占多数的(如槟城是华人占多数),不可能反客为主。因此印度人只能扮演配角,完全登不上大雅之堂。

同时在宗教方面,86%的印裔信奉印度教、6%信奉基督教及4.13%信奉伊斯兰。因为信仰的不同,被称为“嘛嘛”的印裔回教徒就与印度教的印裔产生矛盾。

虽然印裔在战后已有其代表性政党—印度国大党,它在1946年成立而在1954年加入了联盟,属于少数党,只获一部长。但在1964年国大党被分配两名部长,风光无限。可是到了1975年,国大党又只剩下一名部长,因联盟已变成国阵(巫统收编了4个反对党,即伊斯兰党、民政党、人民进步党及砂人联党),国大党被打回原形,剩一部长。

2018年的大选出现改朝换代后,国阵下沉了,国大党也失去执政的地位。

悲哀的是,在2022年的第15届大选,国大党参加10席但只赢得1席,命运与马华一样,没有入阁的机会,只剩下巫统在团结政府内闪亮发光。

其实除了国大党外,也还有其他印裔政党,如人民力量党、泛马印度前进阵线、印裔穆斯林国民联盟党及一度把政局搞得沸沸扬扬的兴权会,后来又出现人权党。但这些政党都没有持久的生命力,今天已成过眼云烟。

反倒是反对党阵营容纳了印裔从政人士,前有人民进步党(六十年代),后有行动党(七十年代)也成为代表印裔的另一个政党。在2018年,行动党、公正党及诚信党组成的希盟更一举拿下执政权,内中有16名印裔议员,更有4名部长及1名副部长,比国大党更加威风。

依此推算,印裔政党领袖应该与安华商讨如何在公正党内设立印裔臂膀,如同伊斯兰党有华人会堂的组织,这也比成立新党更有效用和有影响力,或也可与行动党合作,对希盟来一个改组。毕竟他们是指望不了国大党,也不能有太多的印裔政党,不然未团结就先分裂。

刊登于2023年10月17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