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3.3.24

安华既不反美也不亲华

225日,首相安华接受英国《金融时报》等媒体访问时,突显了两个大问题:其一是自安华上台(202211月任相)以来,美方认为他的路线是比较亲中的;尤其是美国副总统贺锦丽在去年9月出席在雅加达举行的东盟峰会时也认为安华是比较倾向北京的。

其二是西方舆论散播的“恐华症”,企图影响东南亚国家和人民对中国的恐惧,进而可能挑起反华情绪。

就我们看来,这两种意见都是片面和不公正的,只会导致国与国及民与民之间的冲突与失和。

其实安华一向来不是反中派,也没有记录显示安华是亲中的政治人物。反之,安华在过去当政时是比较偏向美国的。例如在1998年出事前,安华以副首相身份访美时受到17响礼炮的欢迎,而引发马哈迪的不悦。

从那个时候开始,包括安华出事后(19989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马时,也表示支持安华的“改革”(Reformasi)。

尽管如此,安华还是逃不过下来的厄运,包括被控滥权和鸡奸罪而被投入监狱,直到2004年才恢复自由身,而后再度中选国会议员。但在2015年时又二度犯案再判监,直到2018年希盟上台,在最高元首特赦下,才重获自由身。

恢复自由身的安华,再藉参加波德申补选而胜出。精神抖擞地准备及早接班,但就是碰上马哈迪的不放手,结果希盟在2020年的“喜来登政变”中被推翻了。

我们姑且从马哈迪年代到安华拜相之日期算起的前后40年,我国对中国的态度以及中国对我国的政治期望的演绎过程。

1981年马哈迪拜相后,他是按照传统的路线与中国友好往来,但也没有特别表现出对中国的偏爱。反倒是中国方面对我国的期望很高,一方面要确保马六甲海峡通道的安全,因为中国的石油有90%是从中东及美洲等地通过马六甲海峡再转入南中国海,而进口到中国,容不得有任何闪失。只要马来西亚立场坚定,就能确保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输送顺畅无阻,所以维护马六甲海峡及南中国海的安全是中国当务之急。

正是因为我国的地理位置的奇特,它成了东南亚区域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除了不能与其他国家为敌外,也不能结帮立派。因此当第二任首相敦拉萨于1971年任相时,他就提出马六甲海峡列为中立、和平与无核地带。美国在接受的同时,也符合中国的立场。马来西亚正是打着中立的旗帜而与各国友好往来,包括在1972年与苏联等国建交,又于1974年与中国建交,证诸了马来西亚的政策是独立自主的。

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当然与美国总统尼克逊于1972年访华有关,也大大地扭转了世界的秩序。

在中美关系有所缓解后,接下来的首相胡先翁、马哈迪、阿都拉、纳吉及慕尤丁先后上台;尤其是马哈迪在位22年见证了马中在变化中保持平衡关系。

2022年的数据显示,马中进出口总额达2035.9亿美元,其中出口占937.1亿美元,进口占1098.8亿美元。它已经连续15年成为东盟国家最大的贸易国。

在这方面,中国主要向马来西亚进口集成电路、原油、沥青混合物、石油气、半导体器件及装置等部件。虽然在2023年,安华访华会晤习近平主席后,获悉此次签约总计1700亿令吉的订单,显示两国经贸关系再进一步。如果有超过90%一一落实,那将是我国最大的期望。不过这个记录也不是安华所创的,而是历来的良好贸易关系造就了马中在经济上已是相互依赖而不能分家。

在现实中东南亚的人民都没有“恐华症”,因此西方媒体所宣传的“狼来了”可以归纳为无中生有,自己吓自己。正如安华所说的,马来西亚是中国的最大伙伴,为何要与中国争吵?他并不认同这种偏见,这是对华的恐惧症。

美国对中国的恐惧是媒体宣传的效果,大意是指崛起后的中国将一枝独秀成为强大的国家(比美国还强大),而且这个国家是属于社会主义体制,与资本主义体制格格不入。因此必须在它成长之前将之扼杀在摇篮中。这就是西方对中国的担心和恐惧。

总而言之,在外人看来,安华对中国的立场是比较模糊的。因此在恢复隆新高铁及敷设海底气油管方面也是对安华的考验。

 刊登于2024年3月3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