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8.1.04

(B) 人物访问

(1)访问槟大副校长
一个晴朗的上午,我拜会了槟城大学副校长汗沙申鲁教授(Professor Hamzah Sendut),作了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从学校谈到社会乃至世界,问了很多,答得也多。

汗沙教授和蔼可亲,更是健谈。个子并不高,但身体硕壮,精神奕奕。槟城大学是于今年5月才开办,他身为首任校长,办事很有魄力,并且深谋远虑。槟大诞生不及半载,他已作了许多理想和计划。

汗沙教授的履历
汗沙教授今年43岁,已婚,育有一子一女,太太是华籍,华文名字是杜慧妮(Toh Wee Nee),槟城人。

汗沙教授于1954年毕业于马来亚大学(新加坡)地理系,之后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攻读硕士,专修城市设计,并精于统计学。

毕业后他到荷兰鹿特丹工作,继后再到西德的杜色多工作,接着回马大担任助理讲师。

1960年参加联合国工作,负责亚洲及远东城市发展工作,担任顾问职。曾被派到日本,协助日本政府发展城市,为期6个月。

1964年返国,再加入马大服务,担任地理系主任,继受委为文学院院长。

今年被委到槟大任重职。

汗沙教授学会日本语,读过两年华文,于是他用简单的笔划写下“汗沙”两个字 ,作为他的华文名字。他说,Hamzah在阿拉伯语是伟大的意思。

他是思想开明的人,主张异族通婚,他娶华人为妻即为一例。

谈亚洲各国状况
我们的问题谈及教授所授的学科──地域研究,谈东南亚,马来西亚工业发展问题。

教授噼头就说,东南亚面对的共同问题是都市化与都市发展、农业的机械化与培养优良的农业种子。同时人口越来越倾向都市,造成人口失业。

他又说,彼此间在各方面未甚瞭解,应多多促进瞭解。东南亚合作机构可协助各国合作,可惜成员国未全面包括东南亚国家。

他主张在发展经济与文化传统上互相交换,互给互助,并在会议上讨论共同的问题。
不过他指出,自东南亚各国独立后,隔膜已逐渐打破。

对于越南战争持续不断半个世纪,而使广大民众受苦,教授表示感到遗憾。他说,战争对于人类是不友善的。

他表示,越南战争的结束,将可为东南亚各国带来更密切的合作,进而增进粮产,照顾穷苦人。
他说,消除飢饿的现象是首要任务。一般贫苦的人民,所指望的是生活得到改善,而少有强烈的政治愿望。

对于新马两国,教授的见解是,新马在政治下将难以结合,但在经济与社会结构上将继续合作。
他对于近年来两国工作问题上,优先处理公民就职事,无可厚非。他说,这是很简单的。先管好各自内部,才协助别人。

他认为马新两国在政治外应互助合作与照顾。

(2)谈槟岛未来发展
在槟大副校长汗沙教授的访问中,教授对如何去解决东南亚一般国家的失业与工业化问题提出了他的主张。他说,我们必须创造半都市化的城市,吸引乡村人口或城市失业人士到来,给人民提供一个认为适合居住的环境,然后再进一步製造投资工业的良好气氛,发展新建的场所。
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需按部就班,并且有计划地进行。

教授说,我们先把人口集中,再提供设备,就有工业人士来投资。如此,失业问题可告解决。在乡村与大都市间建立不少新的城乡单位,将缩短城乡两者间的距离,这也是一种实际的可行办法。

他说,我们不能在未集中人口及做好准备前,就在某个地区投资,宣佈为工业区,这将不会成功。

建设一个吉隆坡八打灵卫星市需耗资6千8百万元,但我们的理想不是这样大。我们只要一个2千至3千人口聚居的小市镇。日本已成功做到,并都市化乡村。

他称,马来西亚应在这方面下手,避免人民大量涌向都市,造成爆炸性局面。我们可在稻米区建立稻米工厂及有关工厂,在树胶园的地区建工厂及有关工厂等等。

有一点必须强调的是,所谓人口徙置,是需要有计划,而不是盲目的。雪州哈密大率随从五百人做大徙置,没有事先安排,一样于事无补。

他建议本邦多多彷傚日本,日本的进步是很神速的。

槟岛威省相扶持
槟城的前途又如何呢?教授提出他的看法。他说,首先我们应把槟岛与威省两个地方,不论那个地方所得,合二为一地看待,视为槟州整体所得。

他表示,我们的所作所为,是要把槟岛与威省拉得更近。过去,这一问题已被忽略,建桥只是一个方法,其他的方法更为重要,如吸引槟岛人口到威省去。

我们要怎样吸引呢?教授这样说,威省可以工业化,工厂提供较好的待遇给工人,提供低廉的屋租给工人。这样一来,我们有把握在威省建立一个新的八打灵再也。

至于槟岛本身,教授大胆说道,槟岛不能工业化,也无需工业化。倡议威省与槟岛一起工业化的理论是站不住脚与不实际的。槟岛没有建立重工业的条件,北海却有。北海也是槟州一部份,这种发展当然视为槟州所有。

他说,过去有人提议槟岛工业化,结果迄今毫无热烈反应,由此可见。

槟岛应发展成为大马的纽约,不必去工业化,只做为行政中心、文化教育中心,乃至旅游中心,而失业的人民就迁移北海工厂就业。

在集中一个目标工业化,另一方面照顾和扶助原有状况,如在槟岛推行发展旅游业。
当然,轻工业能在槟岛生存,重工业则在北海发展。

于是,问题拉到槟州总发展计划上,教授说,他不甚瞭解这个委员会的工作内容。他认为本国有足够的人才,无需聘用外国人才。

他说,进行一切的发展都聘用外国专家,将耗庞大的开销。

他的批评,也包括针对槟州总发展计划聘用外国公司来草拟槟州发展。

他用一句意义深长的话打趣道,国家的良才不受己用。

我国人才外流,继而又聘用外国人为国家发展顾问,汗沙不大表同意。他说,政府必须重视与发掘本地人才。

-- 1969年10月16日

(3)访问韩礼德教授
如果是在电话上与韩礼德教授交谈华语,你不会怀疑是在向一个外国人谈话,因为他说得一口纯正的北京腔。事实上,他是一位道道地地的英国人,是着名的语言学家。他热爱自己的母语,但颂扬中国语文的优美与完整。

受邀来新马讲学
韩礼德教授(M.A.K.Halliday)目前是伦敦大学语言学系教授。他这次是在新马英国文化协会安排下,受邀前来马来西亚及新加坡作讲学,交流教授语文经验。

记者今日下午在槟城依恩奥旅社会见韩教授,在场者有大马英国文化协会官员旦旦氏。首先,他开口滔滔地向记者用英语谈了很多。后来我向他说,韩教授,我知你是出身中文系的,我们用华语交谈好吗?

他马上转换一个口腔说:“非常好,这是难得的机会,因为我很久没向人用华语交谈了。”

他的华语说得十分流俐,而且相当纯正。这是他给我留下一个良好与深刻的印象。

他谦逊,彬彬有礼,对记者的问题都尽力答覆。我们彼此间在一句钟内东拉西扯,主要是针对语文问题。有时,他也习惯转回英语来表达他的意思。

韩礼德博士履历
韩礼德博士今年43岁,已婚,出生于英国北方的黎斯(Leeds)城,15岁到伦敦居住,在鲁比(Ruaby)中学受教育。由于父亲也是个语言学家,所以他早就响往研究母语外的语文。1942年(正际世界大战期间),他进入伦敦大学中文系,4年后考获荣誉学士。

毕业后一段时间他曾参军,最远派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当时军队内需要通晓远东语文的人才。

为进一步研究中文语法,韩君在1947年往中国北京大学研究两年,拜于中国着名语文学家罗常培教授门下。1949年5月离开北京到香港去,在那裡学会广东话。不久回到伦敦,他往剑桥大学深造,考获哲学博士。其博士论文虽用英文写成,但却是韩君花费最大的精力在中国收集的资料。
论文主题是研究元朝秘史中文版的语法、结构及词句应用等等。为更确实起见,韩君同时学习蒙古文,作为与原文对照之参考。

“为甚麽你选择这样的课题?记者问。他答称,因为这部中文版是用白话文写成的,可说是中国中古时代的唯一白话文。

他相信该书为最早的白话文体。

1954年他考到博士后,在剑桥大学中文系执教。1958年开始转向研究中英语文法,又回到伦敦大学当语文学教授迄今。

中英文法相异处
“教授,你是研究中英文语法的,请你指出这两种文学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他沉思一阵,然后说:“有的,两种语文在造句上有共同之处。比如英文说‘John Loves Mary’,华文也是说‘约翰爱玛莉’。”

表面上,这是结构相似之处。当然,其中双方都有複杂的变化。

另一点相同处是名词可当动词用,或动词当名词用。各类词在造句上灵活用,视情况而定。

中英文都是依照秩序来表达意见的。不像一些国家的文字,是利用词的形象变化来表达。
中文有难以瞭解的古文,英文也有。

至于不同点,因两个文化源流与历史发展各不相同,差异就较多。

(一)中英文字体的写法就有所不同。

(二)中文读法。在动词上没有时间的表现法,英文则不然,非常重视动词在时间范围的改变。

(三)对于“如果”这个词(连词),在中文上可以省却,英文则不可。英文说:“If You want to come, please come.”中文可以说:“如果你要来,你就来。”但也可省掉“如果”这两个字,而说:“你要来,你就来。”

这是彼此间结构不同之点。

-- 1969年3月24日
(4)谈教授语言心得
教授接着谈到对中文的看法。他带着一种惊讚的口气说:“中国文字太优美与完整了。不论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哲学与社会用语上,中文都可提供足够的词彙与文句的构造。

他指出,中文已越来越普遍受到世人的重视。学习中文的人比以前激增许多。单以英国而言,早期只有伦敦大学及剑桥大学设有中文系,现在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黎斯大学,杜汉大学与约克大学等都设有中文系。

中文已成为一种重要语文。他强调说,中文的前途灿烂,将来势必成为世界语,与英语并排。

他认为学习中文与通晓中文者,无形中可从中文书籍中探求人生道理,哲学观点,获益匪浅。

他表示,无疑的,语文的创造乃古往今来中国人的一项最伟大成就。从简单而工整,而后古文再经过白话文,其中发展过程真令人感到中国文学用语变化的多端与複杂,研究之下有无穷的趣味。

教授指出,另外一点重要的,就是中文书自古以来出现不少哲学理论与人生目的探讨,同时还指示社会的组织结构与发展,发扬人类间的合作与友爱及容忍的美德。

单就中文表现的“真善美”文章,够叫人向往阅读。懂得中文,可以多懂远东整个社会发展历史,多涉及人生哲理的研究,充实我们的生活内容。这是教授达致的一种可贵结论。

“教授,以一个外国人而言,在你开始学习中文时,有何特别的感觉吗?”记者问。

教授说:“老实说,汉文很不容易学,需下一番功夫与时间才能掌握与应用。”

在发音上,语音分有“阴阳上去”四声,这对一个外国人是最难掌握的。

不过,教授的华语说得很清晰,音调也明朗,完全没有参杂英语音调在内。

教授语言要活泼
记者问:“在我们的社会裡,一般华校生在小学至中学被传授英文,都是从书本上死读,虽然写读不成问题,但讲起英语来则感到困难。你认为这种教学应否改变?有甚麽办法补救?”

教授同意这种现象非英语学校普遍存在。他这样说:“单教小学生一个一个生字学英文,然后死背书本,除了读死书外,这些学生都没有机会接触英语会话。一与人交谈起来,每说一句话都要经过大脑组织句子,因此造成难以马上或流利地启齿。”

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死硬教学法。教授建议道,要打好一个小学生的英文基础,首先要使他对英语产生兴趣。做教师的,不能整天说书似的。他必须与学生打成一片,用浅白的英语与学生谈话、讲课,让学生先从会话上学英语。懂得词彙少,不要紧,一边教生字,一边又特别强调与学生的交谈,使学生讲英文不感吃力,这就是说,学外国语,应该先学听与讲,接着兼学读与写,让语文活泼使用,不令人生畏枯燥。

他指出,如果我们对着书本教学生,单注重学生们识字与用词,而忽略了对话与发言,好像教数学那样死板,就不容易使学生的大脑对语文的会话灵活。

不过教授称,他来到此地,发觉这裡的人讲英语的程度都相当不错。

他感到遗憾的是没时间到华文中学讲学。他说,他很喜欢与华人用华语攀谈来锻鍊自己,以便不致于生疏而忘了。

如果我们身为华人,连自己的母语都不通晓,听了韩教授一番话,恐怕要惭愧万分。世界上不少国家的人民正在努力学习华语,伦敦大学内中文系学生就有百多名。我们有甚麽理由卑视自己的母语,我们有何理由担心华文不会发扬光大?每一种语文都在不断发展,马来文(国语)需如此,华文何曾不如此呢?

与韩教授的一席谈,令人有上述的感觉。

-- 1969年3月24日
(5)访问日大学教授
笔者按语:今堀诚二博士(Imahore Seiji),是一位日本权威东洋史家,名扬国际。着名着作有:《北平市民之自治机构》、《中国社会构造》、《中国封建社会之机构》、《原子弹时代》及《中国近代史研究概论》等。

日本广岛大学教授今崛诚二博士与神户大学文学部助教授山口一郎最近到东南亚各国作一番实际考古。两位教授于前几天在槟逗留一星期,研考槟城具有历史性的行会商会组织,及有关孙中山逗槟的历史资料。记者蒙幸,陪同他们到槟各行会走走。

在一项访问中,今堀博士向记者讲述其研究必得及其对槟的观感。

今堀氏诞生于1914年,现年52岁。1939年毕业于广岛文理科大学史学系,后到北京师范大学当讲师,专授日本史,并作调查会馆研究工作。4年后(1943年)返国当母校副教授,教授中国史。

1944年,日本发动世界大战,他被徵去当炮兵1年,适时他30岁左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他除解军戎,到江田岛的广岛大学教授史学。(广岛大学原在广岛上,但因美国投原子弹于该处,被夷为平地,才将广岛大学搬移至江田岛,直到1949年,广岛大学才重建在广岛土上。)

今堀教授向记者称,广岛大学是公立大学,学生超过500名,设有文、理、工、医、齿、农、政经,教育学院,并有颁授博士学位,学生的生活与各国大同小异。

中国有封建制度
今堀教授此次偕山口一朗助教授前来东南亚,是为考古行会组织暨孙中山留槟期间的行踪。他访问了槟城一带具有历史的行会及工会,如鲁班行、打金行、鲁城行等等。

他解释,这些具有历史的行会和商会,都是源于中世纪的产物。中世纪称为基尔特制度(Guild,即行会组织)。他这次为了收集有关资料,便到东南亚各地考察。

他说,这些行会或商会的组织从中国唐朝传钵而来。换言之,中国在唐朝时代就有如西方中世纪的行会组织。可是,德国有一位经济史家马斯伟伯(Max Weber)在其研究历史中却认为东方古代从来没有行会的组织,只有西方才有这种组织。

马斯伟伯认为中国是没有封建制度(因为行会是封建制度下发展的产物),而是实行官僚制度(Bureaucray),然后发展成专制制度。反之,西方有封建制度,又因封建制度内有行会的组织,这象徵民主主义在那时已萌芽,所以西方后来有文艺复兴,有启蒙时代,乃至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今堀教授说,其实马斯伟伯的理论错了。中国亦同样有封建制度,同样在封建制度时期有行会的组织,有民主主义的萌芽,然后将中国的社会推进民主时代而不是所谓专制时代。为此,他特地研考现今遗留下来的行会,以追溯彼等之历史及渊源,来驳斥马斯伟伯的偏袒理论。

行会组织的历史
甚麽是中世纪的行会?原来在十一世纪之际,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面临一个转变时期,那就是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的出现。这些都是因为农业发展的结果所造成,因农村要求供给手工业的犁头,钉子和铁锹等。

慢慢的,手工业者开始迁移和聚集到生产条件有保障──有原料,有销货机会,生活安定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去(后来发展成城市)。但他们居住之地仍属于封建主或僧院主教管辖的领地,市民要对他们担负一系列的劳役。为了保障自己的生活职业和反对封建主的压迫,他们产生了自己的“行会”。

行会内有严格的纪律,有共同的节目,设有公共金库,并且还严格规定生产甚麽,生产多少,质量如何。这些都是历来职工会的起源。因为生产技术一进步,手工业者自然为机械及工厂所取代,于是工人出现了,他们便模彷“行会”,自行组织职工会,来与老板争取合理的待遇。

另一方面,20世纪的城市商人也像手工业者一样,团结在自己的组织──商会裡。直到今天我们还看到商店老板组织商会,如中华总商会,联商公会等等。

今堀博士称,观看今日华人社会广范流传的商会、行会、职工会的组织,想见中国古代是有这样民主的产物。不然为甚麽凡华人的社会都有这类的组织?

据考研,中国唐代的手工业已相当发达,但这工艺人都受僱于政府,为政府製造各类物品。到了北宋时代,这种手工艺更发达了。手艺人获得多少的自由与平等,他们组织自己的行会。

例如,鲁班行是木匠组织,他们行内有个师傅,有师兄,师弟等等向师傅学习,似一个家庭组织。会行内实行平等与自由的制度,自己决定材料价格。这些都是民主主义在封建时期的萌芽,由此,在手工业技术高度发展基础上,宋代有了3大发明,炫耀世界历史舞台。3大发明为指南针,火药,与印刷术,对人类作出重大的贡献。

明清时代,这种行会逐渐发展,以致脉延至近代。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街上看到很多行会、职工会及商会组织。这一切的发展,都在在地证明民主主义制度有在中国及各地发展。孙中山先生推翻满清帝制,就是民主主义发展的证明。

-- 1967年1月21日
(6)谈到槟考究心得
当天的访问中谈及行会,今堀博士说,如今有一些商会及行会的组织有所不同,一个是资方的组织,如中华总商会等,一个是劳方的组织,如鲁班行、打金职工会。以鲁班行来说,其内的北城行是资方组织,其内的鲁北行是工人组织。他们双方的谈判方式都以民主方式表现。还有今日的职工会,都是秉承这种制度发展,也是民主社会的主要产物。

不过,今堀博士指出,今天,一些手工业的行会已逐渐没落。由于资本主义的兴起,工厂代替了手工业,所以手工业的行会已处于解体时代,代之而起的是职工会的工厂工人组织。

既然职工会之兴起是民主主义发展的结果,那麽国家有职工会之组织便证明这个国家或多或少有民主的存在。

谈到大马人民要求血债问题,今堀博士表示,这种要求是合理的,但最重要的还是世界人民要致力和平的工作。战争反正已过去,以愤慨的态度来追讨血债未免太过,应该以一种和善的态度要求日本政府偿款,帮助国家建设。

他指出,1945年,美国投原子弹于广岛,炸死40万人,而日本人民对此却不要求美国赔偿,只是努力为世界和平贡献。他希望我国人民亦如此,不要视日本人民为彼等之仇敌。

针对槟岛风景的感想,他说,槟榔屿真是个好地方,气候温和,风景处处迷人,人情味好,实在是个吸引外国旅客的旅游胜地。他微笑的说,住在槟城是爽快的,没有东京都市的烦嘎,而是一个幽雅的地方。

山口一郎槟考究
山口一郎先生诞生于中国抚顺县,毕业于抚顺中学,后到日本东京大学攻读,哲学系毕业,后再往北京留学二年,然后返日本任神户大学讲师,后陞任助教授,今年50岁。

他是个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学者,曾翻译孙中山三民主义为日文,着有《五四运动史论文》。他的研究着重于康有为、孙中山及中国现代人物的思想。由于康孙曾到过槟城,所以这次他到槟来考究。他感谢槟城阅书报社及孔教会供他不少的宝贵资料。

他向记者说,康有为是保皇派人物,孙中山是革命派人物。两人的思想对立,但有密切的关係。
现在,台湾说他们继孙中山之三民主义,中国也说孙中山的大同思想与彼等相差无几。

他继说,他发现美法的革命宣言是强调人生自由而平等,而中国亦是基于这些理论建国,但双方都是对立国,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他还说,在槟城期间,曾在书店发现一本马华新文学史稿(方修着)之书,内容相当丰富,足见马华文史坛并不如他人所言,是文化沙漠。

他表示将把这本书翻译成日本文,让日本人民也瞭解马华文史坛概况,从而达致马日两国人民在文化上有所交流。

最后,他大力讚誉槟城的幽美,实为吸引外国旅客之胜地。

-- 1967年1月21日
(7)访问洪国平博士
南洋大学的学术水准并不如人们想像中的那麽低,刻下南大毕业生荣获博士名衔者超过16名,荣获硕士学位者百馀名。按照其人数来说,它的成绩要比新大马大来得多。这是南大最值得骄傲的地方,也是华校生的荣耀。

洪国平博士便是其中一位杰出生。他是南大第4届地理学系毕业生,后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只费三年又四个月的光景,便获得了哲学博士荣衔。去年返母校执教,出任地理系副教授。

洪博士今年28岁,是一位谦逊有礼且脚踏实地的青年学者。两个月前甫告结婚,夫人是吴楚兰女士,在新加坡裕廊溷合中学执教。

洪博士诞生于昔加末,父母相断逝世不久,有兄姐9名,雁行殿后,现已入籍新加坡为公民。

国家经济面面谈
记者在槟城会见了洪博士。他身材中等,谈话和蔼谦逊,谦称所学有限,考获博士是荣幸,其实不然。他对经济地理有独特的研究,他的博士论文係《从地理的观点看马来亚、新加坡经济发展》深获教授之佳评。

洪副教授学问渊博。他从天然资源的开发谈到人力资源的利用,并进一步提出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观点,可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参考资料。

首先,洪博士说,我们谈天然资源的开发,这可以从几方面说起。第一,政府必须彻底进行全国性的地质调查,以使国家地下矿藏得到开发。

第二,在发展渔业上改良捕鱼船,使用摩多船捕鱼,向远洋作发展,提高渔业产量。但是,关于鱼类的运输问题要得到解决,同时合作社的组织要健全,否则两者照顾不到,将导致渔业发展受挫。这种现象在落后地区是常见的,北欧国家对此事处理得很好。他们利用合作社来教育农民,开办训练学院,收效理想。

洪博士强调,合作社在农业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他说,这可以剷除中间人剥削的现象,同时还可以通过合作社来教育农民,提高他们的技艺水平,以增加收成,对国家有莫大的裨益。

第三,洪博士说,农业发展上,政府应彻底进行全国性土壤调查,以使适于农业发展的地区得到充份利用。这就是说,我们必须实行农业多元化,发展适合栽种的农作物。我们不能依赖单元化的农业发展,这是很危险的,给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缚束的作用。

他举例树胶降价对马新两地人民的影响来说明。洪副教授继说,土地分配权的合理解决是急不容缓的。我们应该有理想的土地改革,使每个农民都得到均匀的分配。

他并提出改良农产品种与对土地适当保养,及加肥及设农业试验站来配合农村全盘发展的必须性。

他尤其强调农村教育。他说,发展中国家一定要灌输农业知识,不然国家的乡村发展将与广大农民脱节,因为农民吸收不来与不懂使用新机械耕种及收成。

他说,他曾访问过丹麦的农村,那裡的农民都有足够的知识接受新的种植法,所以丹麦的农业与工业相辅迈进。特别是农村合作社的成功组织,足为发展中国家模彷的榜样。

-- 1968年3月22日
(8)倡议区域性共市
洪博士述及工业发展的问题。他首先肯定发展工业对于新兴国家的前途有紧密关係。

他说,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向工业迈进,也要在相等的情况下发展农业,这当然要视国家的土壤而定。

洪君认为工业的发展将涉及外援。他说,通常外援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技术性的,另一种是财政上的援助,这种援助将多多少少带点政治关係。

洪君说,我们当然不否认支援的好处,但是我们不能常依赖人家的帮助。独立的国家一定要实行自力更生的政策。

关于这一点,洪君认为发展中国家允许外国投资外,应该作出某种的限制,以不致外汇流入他国。比如规定外国投资者,需将所赚的多少利润再作投资,以刺激我们工业的发展。

不过,洪君还是坚持发展民族资本工业,才可确保外汇的不损失。他说,技术上的援助将比经济上的援助好,因为经济的援助要还债,而技术专家将授知识给本地人。

洪博士把话题转入市场销售。他说,工业的发展到了一个阶段,必然考虑到国内外市场的问题。在东南亚地区来说,工业一般上并不很发达,因此组织区域性合作市场对每个国家有利无弊,如欧洲的六国共同市场。

他指出,现阶段由于不是每个国家工业都平均发达,故市场销路尚不成大问题。可是将来每个国家都工业化了,情况就大大改变。国外的市场必受限制与激烈的竞争,所以,较保障的措施是建立区域性共同市场。无论从何角度看来,这是非常需要的,特别是在10年20年后。这种共同市场不但在产品销路上合作,同时也包括科学,技术教育上的合作。

洪君指出,发展中国家要实行工农业的多元化政策,方确保国家经济不受国际市场的波动而遭到严重打击。

他认为,目前很多国家都在实施多元化政策,但却继指出在发展工农业的同时,不能忽视第三级的生产活动(指医药、教育、广播、交通、通讯的发展等)。

他注意到第三级生产活动,将加强与人民的联络,传播知识与消息给人民,不致使偏僻的地区与城市人民间的知识距离悬殊。如此,人民瞭解到国家的工农业政策,就能加强工农业的进展。

同时,在国与国之间的联络与传播亦有所收效。由进步中的国家帮助落后的国家提高知识水平,发展工农业,不使它们永远落后不前。

要压制人口过多
谈到第二大类人力资源利用问题,洪博士分两点。他说:“第一是人口率的增加。有人认为人口的增加便是劳动力的增加,是一好事;但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国家的负担,是坏事。”

依据博士意见,他称,国家人口的增加是一种自然趋势。其人口增加是好或坏,决定于人口增加率是否过高。

他说,因为我们要维持国家生活水平,最低限度国家的储蓄资本要高过人口增加率四倍。假如国家经济资本储备超过上述倍数,则国家经济发展可走上坡,人民生活良好。反之,人口增加率比资本储备金为高,国家要在各方面(包括教育与社会的)增加负担,就会使国家经济走下坡。因此,洪博士认为,压制人口增加率的不断提高是必要的步骤,否则将加重国家的负担。

他指出,一般发展中国家,人口增加率都超过2.5%,甚至达3%。至于进步的国家,人口增加率在2%以下,有者在1%以下,这有日本、英、法及北欧国家为例。

洪副教授继提及劳动力的利用。他说,不论工农业的生产及第三级的生产,假如从事生产者,大部份是曾经过训练或拥有专门知识者。那麽,这个国家的生产力无疑将会提高,反之,将使各方面发展不良与不均衡。

训练要有两方面,一是普通训练,另是高级研究。前者指受训练者有一定技术和知识,后者指专门的探讨。两者的相互配合必然促使各种业务进展,提高生产力。也就是说,国家的劳动力得到很好的利用,健全地发展国家经济。

-- 1968年3月22日
(9)访问庄俊彬博士
他是个双脚残废的人,也是个经济学博士。他是个合格的会计师,目前攻读伦敦大学法律科。他想进南大唸中文系,学马来文。他崇高的理想是当联合国秘书长。你以为他有资格吗﹖请看看他的才学。

当你听到一个残废的人荣获博士衔头时,你不必感到奇怪。残废并不能阻止一个人向学的意念。记者今日访问一位年青而双脚难于移动的经济学博士庄俊彬。他的成就告诉我一个事实,在勇敢与富有恆心者的面前,从来没有“困难”这两个字。我钦佩他那种不屈不挠,不卑不亢的坚韧精神。我对他的谦虚与饱学致以敬意。更难得的是,他有一颗热爱母语的心。

虽残障但不自卑
庄博士是槟城人,父亲庄锡麒逝世已久,母亲健在,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妹。他是槟城闻人、槟商联公会主席庄锡号令侄。

庄君向记者说,他有今日的成绩,有赖其叔叔庄锡号的不断鼓励。从小到大,叔叔都是那麽的好。

庄君3岁时,得了高热病。病癒后,双脚已告无力。医生研究的结果,乃其双脚肋力鬆弛,并不是患上小儿痲痺症。从此,他就是在一拐一拐中成长。读韩江小学时,他勉强步行上学,上了中学,走路感到非常吃力,最怕被人撞倒。老师和同学常常扶助他,他很感谢前韩小校长许崇知的教育。

在1955年韩中初三毕业后,往新加坡攻读英校3年,继启程澳洲深造。他先在悉尼工艺学院考获会计师资格,再往纽卡斯得大学,由学士读到博士,于1966年完成学业。我相信,他是第一位获博士学位的韩中校友。

毕业后,先后在澳洲英联邦钢铁公司及国际电脑公司任高职。于数日前,甫由澳洲返国。目前他已接受吉隆坡一家大公司担任财务部经理,近日将上任。

庄博士从不自卑。他说,虽然他无法上楼梯,但常常由讲师及同学扶他上楼。放学时也由德士司机扶他进车。由于身体越来越重,他的双脚已不能支持整个人了。现在他依靠轮椅走动,上下很不方便,但他不以为意,他说,虽碰到很多困难,但都让他给克服了。他相信恆心与勇气可以解决一切。

经济博士修法律
庄博士在澳洲时,该母校有意聘他执教,但他谦虚的拒绝了。他表示所学有限,还要多多学习,他说:“一个人越学越觉得自己无知。”

他喜欢读书,也喜欢作实际的研究工作,这是他走进商场的目的。他向记者透露,他已函授攻读伦敦大学法律系两年馀。他相信再过一年多即可考取法律学士学位。

一个经济博士尚要攻读法律,算是罕见。他还说,他中文已退步,希望有机会进入南洋大学攻读中文系,也唸马来文。

他说,他觉得中华文学十分优美,他需要多读。中华文化有取之不尽的宝藏。

他打算在本邦逗留一个时期,研究本国的经济情况。但他有崇高的理想,并表示若有机会要作更广泛与国际性的事业。

他不怕人取笑。如果有可能,他想出任联合国要职,比如像联合国秘书长宇丹一样。

凭他这样丰富的才学,今年刚30岁,只要他几年内对人类有良好的贡献,他必然会受到国际界人士的重视,前途一定无可限量。虽然他是一个接近残废的人,但他可以驾驶自动换齿轮的汽车。

-- 1968年8月11日
(10)美元、英镑、东南亚
庄君是研究经济的,记者请他谈谈世界的经济情况。首先他说:“经济是与政治及社会三位一体的,孤立的看待问题总不正确。比如你说美元会不会贬值,在经济上来说,美国的富有该不会如此,但在政治上,他把巨款拨到越南战场上,使它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如果美国再这样下去,或者再开另一个南越,它的经济必然要恶化,美元的贬值也就必然之举。”

英镑会不会再贬值呢?庄君说,去年已贬过一次的英镑,这几年内不会有危险。因为英国要考虑到英联邦的国家,不能只为自己打算。

他认为英镑要维持其信誉,应以英联邦国家签合约。以英镑为本位的货币国家,在英镑贬值时,由英国负责赔偿,不然人们将对英镑失去信心。

如果英国加入西欧共同市场,它将要失去东南亚的市场,改由澳洲及日本等国取代。对于澳洲这些年的发展,庄君说,它已赶上英国,快成为美国第二了。它有无尽的资源,地广人稀,是最好的投资场所。

提到东南亚各国经济合作时,庄氏指出,政治社会与经济因素分是不开的。目前印尼及南越的情况,要谈经济发展有重重困难,组织共同市场亦有问题。

他说,如果东南亚国家要在经济上合作发展的话,应把澳洲及纽西兰拉进来,因为澳纽国家将可对各国作出有力的贡献。

讲到外国投资,庄博士说,有的人赞成,有的人反对,见仁见智。不过,如果接受外国投资,配合政治与社会的要求,应该值得赞同。如果不利当地的社会环境,就当别论了。这也是个很难说的问题。大部份的国家都欢迎外国投资,澳洲外国投资佔市场一半强。

人类应接受电脑
庄君的博士论文为“电脑在商业管理的应用”。他告诉记者,电脑的发明是一种社会变革,因为它将改变现存的工作制度。当今实行的工作制度是少数人在上层,大多数人在下层,由上层管下层,形成三角形。但是,电脑一旦被广泛应用,则促成电脑维持中间关係。上层有很多人工作,下层也一样。

他说,学问高的任高职,学问浅的任低职,没有中间的职位,为电脑所代替,无形中白领工作将大大减少。

正因为这样,庄君指出,许多人反对电脑的应用,害怕他们的饭碗被抢去。这种观念极不正确,电脑可替公司节省职员,但它得有人管理。

他说,美国大学正进行研究人类心理对电脑的反应。为甚麽人类要害怕它呢?它只是一架机器,需要人的拨动。白领阶级讨厌它当然有理由,不过,年轻人向蓝领阶级进军又何妨。工业发达,用的人手一定告增。

电脑是怎样的东西?博士解释说,首先,人们把资料放进去,转到贮藏部,再转上计算单位。这个单位受到整个活动系统控制,最后有结果出来,便是答桉。它不单用在统计学数学计算上,在澳洲及美国等先进国家,已将电脑用在教学、工业、商业管理,娱乐、考试、医学上及银行界等。

打个例子:把电脑用在教学上,它可从放进的资料作出答桉,尤其是教数学,更容易。同时,在娱乐上,电脑可以唱歌。你放进一首词,便有美妙的声音播送,而不必用唱电或录音。最有趣的是,电脑可用来面试一个人。它问你问题,从小问到大,但不必要的问题或不适合的问题,自动删掉。

这是很可怕的,电脑比人类记得多。它的记忆力特别强,难怪白领阶级中等份子极力反对。
庄博士还说,电脑目前已用在策划上。它可以供给你答桉或意见,作出检讨。

博士主张电脑要广泛使用,在竞争趋激烈时,为人类节省很多时间与精神。这项发明象徵着人类发展推向一个机械时代。

一架小型电脑需费马币6万元,大型十馀万元。

博士对电脑有专门的研究,到目前还担任澳洲国际电脑公司顾问。

-- 1968年8月11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