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2.2.04

中越是否会再打起来?

(67)中越关係没改善
泰国前任外长乃他纳在马尼拉一项座谈会上说:“如果越南像过去所为那样继续踩中国的脚趾,第二次(中国)教训越南是不可完全否定的,因为中国的警告不是说着玩的。”

因此他希望越南对中国挑衅前,必须三思而后行。

政冶观察家对于中国是否再作第二次的惩罚越南十分关注,而任何人在这个时候,都不能一口否定这个可能性。究竟中越会不会再打起来?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中国是在今年2月17日举兵攻打越南,在越北一带展开一场激烈的战斗。3月5日,中国宣佈撤兵,声言已完全有限度的惩罚,并希望藉此使边境冲突事件减少下来。

但事实是不是这样呢?这几个月来中越的关係是走向缓和抑或更加恶化?下列的事件可以说明两国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情势一点儿好转也没有:

(1)越南决心让苏联在金籣湾拥有军事设施,以借助苏联的势力给中国一个长期性的威胁。美国卫星照片证实,苏潜艇进驻金兰湾,而使用越军事设施,是为了战略的目的。

(2)越南变本加厉,在中越停战后,大举迫害华裔,加速难民潮,一方面从中牟利,另一方面企图赶尽越南境内的所有华人。同时。不堪在越南境内遭受迫害的越南人,也纷纷向外逃亡,给东南亚国家带来诸多压力。

在逾百万逃离的人口中,有一半获得生存,另一半葬身在怒海中。

(3)越南在西沙和南沙群岛一带进行种种军事行动,以否定中国拥有的主权。中国引述1974年以前越南官方声明指责河内说:当援助越南时,承认中国对西沙主权;背信弃义时,却一概加以抹杀。

越南当局可能会以为,在海上另闢战线,将比较容易得到苏联的军舰援助,而牵制中国。

(4)越南加紧北方的军事力量,进行疏散平民,准备与中国再一次交锋。不但如此,越南也加强它对老挝和柬埔寨的控制,并把大军移向泰国边境,危及泰国的安全。

(5)越南并无迹象显示要从柬埔寨撤军,儘管面对国际舆论谴责和非议,它仍然无动于衷。企图将老柬置于越南势力范圈内,而建立起具威胁东南亚安全的印支联邦。

(6)越南倒向苏联,依附苏联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以交换推行反华政策,无视越南人民对和平的热望,相反的,整个东南亚已因为越南的扩张政策陷入动盪不安中。因此,看待中越问题,不单是中国和越南的矛盾无从打开,同时涉及整个国际的安危。
增添对抗因素
战争向来是不受人欢迎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有时候,又无可避免地成为无可选择的决定。只要战争爆发,伤亡和损失是必然的事,对任何国家来说,都应尽量加以约束。问题是,决定战争的不是单方面的事,而是双方面或多方面的情势发展所定。

综观近半年来越南的动向和态度,却是给冲突的存在增添一些燃料。胶着的僵局没有解决,又如何能确保区域和平与安定呢?

甚麽是问题的症结呢?这是每个人都看得到的:其一,越南对柬埔寨的侵略是不被允许和容忍的。其二是越南输出难民的悲剧。这两个问题如果没有对症下药去解决,其他的问题更不可能被解决。

这两个问题,牵涉了一个主要的关键:越南是要与邻近国家为敌还是为友?它要服务于一个超级大国,抑或是为区域和平作出贡献?这两者之间是两个极端,没有办法在越南改变政策前会使局面有所缓和。

放眼观之,目前越南领导层在处理这些矛盾事件时,正採取了走向霸权的这一途径,凡是反对当权者的这一路线者,一概被清除。在亲华和亲苏派的内部斗争中,亲苏派暂时取得上风。黎笋(党怭书长)是这一派的首领,他取得了范文同总理,武元甲防长等人的支持,在不顾及区域利益和衡量得失的情况下,为苏联做了苏联在东南亚所鞭长莫及的事。

排华和反华如果只局限于言论上,中国还不需要恼怒到孰不可忍,但越南不限于此,它驱赶华裔和在边境向中国“耀武扬威”,根本不把中国看在眼裡。当边境事件不断增加和使到中国无法容忍时,在今年2月17日便演出一幕惩罚性的战争。

中国进兵越南一度引起很多臆测,苏联及越南方面指说中国对越南有野心或说企图控制东南亚;也有人认为进兵惩罚是必要的,即使美国前任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也表示赞同。
(68)越南领导层分裂
究竟中国对东南亚的政策是怎样的呢?

国际知名学者,澳洲国立大学历史教授王赓武博士(前马人历史系主任)在76年的一项演讲会上,以“中国和东南亚”为题发表专题演讲时,有这样的外析:“自然,有很多事情并非中国所能控制的。对于将来东南亚形势,如有新的发展,中国将何去何从,我们只能作一种大概的预测;这些本区域所可能发生的事,包括如越南出乎意外的动向,或是任何来自东合国家,超级强国及有连日本也可能发生的出人意外的事件。情势的发展将视这种意外动向的最终目的。如果它是针对中国而发生,本人认为中国将会依照上面的原则去作出必要的反应。”

“如果这些小国基于她们所怀的恐惧而向其他强国求助,这种行动结果只会使她们原欲加以避免的冲突形成;也就是说与这些大国相邻的地带将变为不稳定。”

这一段话,正好证明今日中越所发生的冲突,是由于中国感到越南已引进一个超强的势力,而对它虎视眈眈,甚至使它陷入十分苦恼的境地。

苏联可能认为,由苏联在中苏边境上发生冲突。将会给人非议“以大欺小”,反之怂恿或默许越南向中国施加边境压力。谅中国唯有忍气吞声,不能行动起来。进而分散中国的边防力量。可是,王赓武的分析却指出中国不愿意看到“小国将其他强国引进此一区域”,更不容忍“那些对中国怀有恶意的国家,无时不在专心注视中国的‘弱点’以便乘机而入”。因此爆发了中国进兵越南的事件。

中国发兵时说,它对越南没有任何领土野心,只是施加惩罚,以迫使越南收歛其气燄。当时世界各国担心的是苏联会为了“保謢”越南而与中国开战,这麽一来,一场世界大战即将临头。

不过,苏联除了口头警告外,并未採取行动与中国发生冲突。在苏联来说,这是“克制”;在中国来说,它算准苏联不会贸然行动。无可否认的,苏联没有採取直接的军事行动也导致了中苏同意最近举行会谈。这不能不说是中越交战的一个副产品。

大量人民离境
中越之战,越南明显地难于招架。虽然不致使到政府垮台,但加剧了越南领导层的分裂和经济更陷入困境。

《纽约时报》记者西摩.赫什撰的一篇文章中说:由于大量人民离境,尤其是华裔,越南的经济除了劳工短缺外,尚面对:
(1) 经济呆滞,製造品很少,对外贸易收入有限。
(2) 通货膨胀在过去18个月来上涨100%。
(3) 必须进口几百万吨的粮食,以应付最低限度的粮食需求,其中一大部份还得运去发生飢饿的柬埔寨。
(4)被“船民潮”震掠的西方国家,人部份已停止对越南援助。

由于“抓襟见肘”,越南已全面依赖苏联而生存。随着柬老局势恶化,苏联的承担将越来越重。
被迫共同承担对越南援助的沙华公约国,已感到不满,尤其是罗马尼亚公开抨击越南的侵柬行为。

越南领导层的横行霸道,激发了国内人民的不满。香港《南华早报》刊载一篇专访文章中,引述前北越宣传干部阮文洪的谈话说:“现在在越南,有一个大规模的反对政府的地下活动。北方有六成人希望离开祖国,如果第二次革命爆发,河内现政权将跨台。”

他又说:“如果中国军队再打过去,人民将利用机会揭竿起义。”

越南大举徵兵
倘若阮文洪的谈话不够份量的话,那麽,最近投奔中国的黄文欢就叫越南够难堪的了。

黄文欢的现身说法,正好狠狠击中河内的要害。他指责“黎笋和其一伙人把人民抛回奴隶地位,并且把他们眨到一种空前困苦和没有民主自由的生活──一种耻辱和压迫的生活。”

他也指“越南不再是一个独立和自主的国家,而是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和外交上屈从一个外国的国家。”

显然,黄文欢的投奔,反给予中国一个极大的鼓舞,因为在今日还能找到知音和真挚的友谊,过去的援助,并没有白费。由此伸引,中国当然也认为越南国内会有不少要与中国友善的人民。

对河内,黄的流亡已戮破河内宣传的领导层没有分歧的神话。事实上,从阮基石(原任副外长)调陞总理署国务部长,已显示范文同总理的权力受到剥削。真正的实权握在黎笋手裡,他从苏联那裡取得卢布而在国内集权威于一身。

虽然河内政权潜在诸多危机,当今领导层却无意改弦易辙,他们意图良久佔据柬埔寨,又在泰边境支援一支泰共部队,威胁泰国安全。

抑有进者,中越战争结束后,越南当局颁佈全国总动员,实行战时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大举徵兵。目前越南正规军已从原来的60万扩大到100万人,大大地超过了抗美战争高潮时期的越南军队数量。

据泰国获得的一份越南文件透露,1200万越南人已被编入了战斗部队。最近访问过越南的美国教会负责人希伯特说:“在河内和中国边界之间大约驻有20万越南军队,过去只有5万至7万”, “边界附近山裡挖了许多新泂穴,显然是供火炮用的。” “近来越南军队还针对中国进行了各种类型的军事训练和军事演习。”

中越边境的紧张局势有增无减。也导致了双方唇枪舌剑,相互指责越界挑衅。越南指中国在边境陈兵30万名,并向到访的美国国会代表团说中国将会第二度的入兵越南。

(69)中多次发出警告
中国自3月5日鸣鼓收金后,虽然与越南展开和谈,但不断地向越南发出警告:
(1)4月28日,中国驻加拿大陆军和海军参赞张文丹说:“如果越军恢复边界敌对。中国准备冉度大举进攻越南。”

(2)5月2日,中国副总理邓小平接见联合国秘书长华德轩时,其谈话被引述说:如果越南再次挑衅,中国将保持再次採取行动的权力。

(3)5月12日,中共中央委员,昆明边防部队司令员杨德志在宴请边防部队的会上说:“如果越南敢再侵犯,中国将给予消灭。”

(4)5月23日,中国副外长韩念龙说:只要河内不放弃“区域霸权”政策,中越战事复发的可能性就存在。

(5)5月28日,中国《人民目报》社论:“除非我们遭受攻击,否则我们将不攻击。如果我们受到攻击,我们一定反击。”

(6)7月8日,《新闻週刑》引述中国副总理李先念的谈话说:越南仍旧在中国的南部边境一带向中国开火,中国不能否定第2次中越战争爆发的可能性。

(7)7月26日,中国副总理耿飙说:“如果河内领导人仍不停止侵犯中国边界,中国将不得不给越南另一课教训”。

这一连串的警告,显示中越和谈没有成功。

中越和谈始于今年4月14日,断断续续举行了10个回合,除了达致交换俘虏外,其他方面毫无结果。

事实上,中越和平维繫在下列的3个主要问题:
(1)越南从柬埔寨撤军;
(2)保持中越边境的安宁,和
(3)不挑战中国对西南沙群岛的主权。

不过,中国也明白,苏联势力的介入使局面更加溷乱,不容易解开这个死结。

发人深思的评论
《远东经济评论》总编辑戴维斯(DEREK DAVIES)在最新一期(志明8月24日)中以“克里总林宫的阴形”为题开头这麽说:“苏联今天对亚洲构成最大的威胁、这个超级强国似乎要把这个区域拉入第三次世界大战,通过与中国(可能包括日本)的直接冲突或支持越南製造不稳定的政策带来新危机。它是唯一积极活跃的扩张超级大国,很明显地准备利用在印支取得立足点,对整个地区扩展其势力和影响力。”

“正如苏联,越南长期以来支持东南亚的‘解放’运动。它的原来目的主要点就是要建立由越南控制的印支联邦,没有理由可以支持越南满足于印支帝国,当它有能力时,它会回复其原来的目标,成为苏联在东南亚的代理人,一如古巴在非洲的活动。”

戴维斯认为越南如果有所收穫的话,它将使东合陷入不安,但目前看来,会有一个时期的安定,因为越南要与国内的经济危机作斗争,且企图消化它的新殖民地──柬埔寨和老挝。

远东经济评论的这篇文章剖释了当前东南亚危机所在,但也间接地涉及了中越是否保持和平的关键所在。

至今为止,越南并没有识意由柬埔寨撤军,漠视东合和国际舆论的要求,同时它也製造一种舆论说中国将再攻打越南,以此来转移人们的视线。

(70)中越暂不会开战
中越僵局没有打开,中国也就强烈表明第2次中越开战的可能性。

不过,中越会不会再作第2次交锋,下列的因素是很重要的:
(1)行将于下月举行的中苏会谈是否有成果,苏联已建议签署互不侵犯条约,而且也提到反霸权问题。对中国来说,这是新鲜的言语,只是中国还需要衡量苏联的实际行动后,才会作出反应,主要的是苏联对待越南的态度。中国当然不能期望越南一下子变得友善起来,但它希望苏联不会鼓动越南作最大的冒险和赌注。

如果苏联不能在这方面扮演积极的角色,促使越南收敛其嚣张,中苏关係的改善也会打折扣的。

(2)越南是否打算由柬撤军,是相互关连的问题,中国不同意波尔博政权的内政,但更加反对越南侵略一个独立的国家,尤其憎恨的是,组成印支联邦,威胁着中国的安全,倘若越军继续侵佔柬埔寨又复向中国边境挑衅,中国的再次出兵“惩罚”将使越南没有理直可言,既是侵略他人,又叫嚷别人入侵,引起的共鸣当然不多,因此一旦背上侵略别人的包袱,对自己无疑是愚蠢的在自食苦果。

(3)中国的警告,只是说受到攻击时,才会反击,如果越南不踏着中国的脚趾,中国是不会打过去的。

(4)越南是否真正停止输出难民,尤其是停止迫害华裔,对一个民族的“赶尽杀绝”必然会引起强烈的反应。

(5)黄文欢投奔将给中国一个衡估越南内情的机会,如果越南内部困难,矛盾日益扩大,则中国宁可观看越南自己改变政策,无需动用武力“教训”。

爱好和平的人都不希望中越再次开战,儘管每个国家都有权力进行防卫和加强国防,但不等于军事的强大就能忽视别人的存在。

关键在于苏联举棋
必须指出的是:如果苏联有意与中国修好破裂的关係,那它也不希望越南会成为一个累赘,与中国的关係恶化到不可收拾。不过越南与中国继续存在裂痕和某些程度的对峙,正中苏联计谋,用以牵制中国,和使中国无法在共产世界中与苏联争一日之长短。

因此,中苏间的不战不和及中越间的不战不和,也是当前苏联的一种策略,而中国要打破这胶着的局面,就要看它与西方世界的关係的改善程度。换句话说,中美日在亚洲的合作将是决定苏联和越南扩张政策是否会有改变的一个重要步骤。

我们无法估算将来局势如何的演变。但以目前的形势看来,中越再次开战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中国已成功地促使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群起非议越南的侵略和不人道政策,与其单独交手,不如在策略上灵活运用,以舆论和大多数国家的行动来压服越南和抑制苏联,如今这方法已多少收效,中国可以等待局面的改变无需急切对付越南,除非越南有意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

可是,越南本身“内忧外患”,元气大损,想来也会争取时间应付国内问题。

虽然这半年来,中越关係无从改善,但国际关係已有了新的变化,包括苏联不得不考虑西方的反应,因此,中越间的口诛笔伐,枓不至于会在短期内演成另一场短兵相接的战争。除非事态有意外变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