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7.7.04

第廿一章:第四次的中东战争

1973年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不论在格局上或实质 上,都与前三次的中东战争大不相同。阿拉伯国家吸取了失败的经验后,已在各方面作出准备应战,但以色列似乎 不相信阿拉伯国胆敢再发动战争,以致在军事布署上採取防御措施多过备战,所谓巴列夫(以色列总 参谋长的名字命名)防线,就此建立起来,以堵住埃叙的进攻。阿拉伯 国家则伺机击破。

以色列认为它拥有现代化的先进装备,又有美国在背 后撑腰,硬不交还所占领的领土。它什至认为阿拉伯国家不堪一击,在任何时候都不是以色列的对手。即使已经团 结起来的巴勒斯坦解放机构,也不成气候,对以色列威胁不大。

可是在另一方面,埃及在苏联的援助下,其武装力量 在1968年已基本上恢复元气,无时无刻地咬牙切齿,要报回一箭之仇,不容以色列继续占有埃及的西奈半岛和使用 运河的权利。到了1970年底,苏联派驻埃及的导弹部队已达15000人,建立了80个萨姆防空导弹阵地。威力之强, 足于使以色列防不胜防。[1]

不幸在这一年,埃及总统纳塞病逝,继任的是副总统 沙达特。他比纳塞更激进,扬言一定要通过战争来打破胶着的僵局。他说,如果埃及能在西奈半岛拿下10厘米土 地,并能立足脚跟不撤退,就有可能改变东方及西方对阿拉伯的态度。他的有限作战思想指导是要先收复苏彝士运 河东岸部份领土,再通过压力谈判收复整个西奈半岛。

为了部署一场新的战争,沙达特总统把埃及的总兵力 提高至315000人,后备军50万人,坦克2200辆,战机600架,军舰109艘,加上苏联的导弹布署,埃及战斗力已不亚 于以色列。

与此同时,叙利亚也不遑多让,拥有总兵力14万人, 后备军50万人,坦克1800辆,战机270架,另加上苏联各式导弹,威力也是够惊人的。

这两个国家组成联合司令部,也得到其他阿拉伯国家 一定的军事支持,咸认反击的时机已告成熟。

而以色列方面,常备军11万5千人,可在48小时内再 动员48万战斗人员,拥有坦克2000辆,战机360架,战舰30艘,另有美国的导弹配备。 

以此对比,埃叙的军事力量显然强过以色列,在高度 严密和不动声色下,埃叙两国选择1973年10月6日,也就是犹太教的赎罪日当天,动用战机对准以色列发动袭击, 突破固若金汤的“巴列夫防线”,军队东渡运河,解放了坎塔拉和夏特镇。[2] 

差不多同一时间,叙利亚军队向戈兰高地发动袭击, 攻破以军防线,节节挺进,杀以色列一个措手不及。 

当时正值犹太教欢庆“赎罪日”,防范不足,吃了大 亏。在首阶段战斗中,以色列损失惨重,但很快的,以色列任命沙龙中将(也就是今日的以色列总理)为南部军区司 令,决心夺回主动权。

沙龙放弃巴列夫防线,采取以进攻代替防御战略,大 举反攻。他说:“现代化战争应以进攻为主,防御为辅。” 于是他决定调军渡过苏彝士运河,以牵制埃及部队。结果取得意外地成功,切断埃军的补给线。直到10月24日,埃 及被迫与以军停火。

同样的,以军也向叙军反扑,反客为主,重新占有戈 兰高地,叙军也在同日接受停火。历时18天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宣告结束。由于发生在10月,也叫“10月战争”, 又称为“赎罪日战争”,又因是属于斋月日,阿拉伯称之为 “斋月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埃叙等阿拉伯国家军队阵亡8千500人 (埃及5千人),受伤1万9千人(埃及1万2千人),被俘和失踪9千人(埃及8千300人),损失坦克2千550辆(埃 及1千100辆),战机450架(埃及256架)。
以色列方面,军队死亡2千680人,伤2千800人,被俘和 失踪五百余人,损失坦克840辆,战机110架。

双方损失,以埃及较为惨重。埃及收复运河东岸3千平 方公里的土地,却被以军占领运河西岸约一千九百公里土地。以军不但重夺戈兰高地,也多抢占叙利亚770平方公里 的土地。[3] 

不在战争主流中的巴解机构在战争时,已拥有5万名正 规军,武器配备也不差。当第四次中东战争拉开后,巴解机构的武装份子展开游击战,以牵制以色列。它在战争中 发挥的作用,已让人意识到巴解机构的重要性,不能再忽视其存在。

鉴于巴解机构属下的各个派系组织多数分布在约旦和 黎巴嫩,导致战后以色列对这两个国家鼓动巴人通过武装斗争打击以色列十分不满,怀恨在心。

不过阿拉伯国家已发现使用石油作为武器的有效性。 这对美国和西方国家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们担心油价将因战争持续而不断飙升,损及西方利益,因此不得不迫使以 色列停火,并承认巴解已形成一个政治实体,有权利向以色列讨价还价了。

联合国安理会于10月22日在美苏的授意下,通过338 号决议,要求战斗各方在12小时内,停止一切军事活动,而且要执行安理会242号决议(以退出第三次中东战争时所夺得的土地,换取阿拉伯国家的承认,即以土地换取和 平),力促在中东建立公正与持久的和平。

这暗示着,巴解机构有望登上国际舞台。联合国迫使 以色列军的撤离占领区,就是要让位于巴勒斯坦人立国,而代表巴勒斯坦人的政治机构,就非巴解莫属了。[4] 

可以说,第四次中东战争各造在战场中所获有限,损 失巨大,但真正的结局是中东局势已起了根本的变化,以色列不能再在巴勒斯坦一手遮天了!

注:
[1] 参阅《沙漠硝烟----二次大战后的中东战争》,第44 页。
[2] 参阅注[1],第49页。
[3] 参阅注[1],第53页至57页。
[4] 参阅《简明伊斯兰世界百科全书》,第332页及第333 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