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这句话涵盖的意 义,如果从历史来说,不是夸大其词的。因为罗马帝国是导源于公元前753年,罗马人建立了一座新城,随后逐渐发 展成一个强大帝国,在公元前3世纪,几乎统一了整个意大 利半岛。接着在公元前63年,占领了巴勒斯坦,帝国版图也不断扩大。在公元312年,罗马君士坦丁大帝接受基督教 的存在事实,自己也皈依了基督教。到了公元380年,基督 教跃成为国教,其影响力进一步增长。尽管在公元395年, 罗马帝国正式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的首都在君士坦丁,西部首都在罗马。而巴勒斯坦则归君士坦丁(又称拜占庭) 所管,罗马帝国还是维持下去。
有难的是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民族打击下,于公元476 年宣告灭亡;反之东罗马帝国则仍然存在,它被视为是罗马帝国的直接承继者,改称为拜占庭帝国(也称为东罗马 帝国)。在公元500年的时候,拜占庭帝国的版图已占有整 个巴尔干半岛,尚包括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地中海东部的一些岛屿。由于经济实力雄厚,帝国的 命运延续至公元1453年。
这就是说,如果从公元前753年算起,到公元1453年止, 整个罗马帝国共生存了2206年,对欧洲乃至西方文明的塑造产生十分深远和重大的影响。正如封建君主制度在中国 维持和生存超过二千年。所以说,罗马是用2000年的时间打造成的。
我提起这段历史是因为这个帝国扶持了基督教的成 长,与后来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尤其对犹太人的被迫害和与兴起的伊斯兰教的对峙更为明显。
就在拜占庭帝国延续罗马帝国的时候,波斯的萨珊王 朝为保护伊朗的完整性,抗拒罗马帝国施加的压力。这个时期,伊斯兰教尚未出现。伊斯兰教是于7世纪在中东沙地 阿拉伯出现的一个新兴宗教。它的创始人是被誉为先知的穆罕默德(公元570-623年)。
在中古年代,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很快地得到阿 拉伯民族的认同,先在麦地那(Medina)建立政教合一的政体,继之又征服了麦加(Mecca)。而穆罕默德也被记载曾在 耶路撒冷登上七重天向真主寻求启示,因此,在历史上耶路撒冷成为除麦地那和麦加外,也是穆斯林的第三个圣 地。[1]
在这里,我们看到三个宗教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在巴勒 斯坦的耶路撒冷的上空交差着,每一个宗教都留下历史的痕迹,造成今日纠缠不清和僵持不下的局面。
无可否认的,在巴勒斯坦最先出现犹太教(公元前 1220年),直到公元1世纪才出现基督教(公元52年),再过600年,伊斯兰教在沙地阿拉伯诞生(公元622年), 更在公元634年将巴勒斯坦归为一个行省。政治和宗教的结 合,判定巴勒斯坦在日后成为民族和宗教“必争之地”和是 非之焦点之一。
让我们稍为重温这个时代的巴勒斯坦。自从在公元312 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皈依了基督教后,他在耶稣的诞生地伯利恆(离耶路撒冷不远)建立了马赫德教堂。在 耶路撒冷另建立末日教堂,以作为对犹太教的否定。他要用基督教来抹掉犹太教在巴勒斯坦留下的历史遗迹。差不 多有300年的时间,巴勒斯坦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被逐步 地基督教化。
但在公元615年,波斯的萨珊王朝曾一度占有巴勒斯 坦,不久又被罗马帝国(拜占庭)夺回(公元629年),且 收回神圣的十字架,把它放在基督教的末日教堂。
拜占庭帝国和波斯萨珊王朝的战争(从602-629年), 导致双方元气大伤,给了伊斯兰教一个扩张势力的机会。
当先知穆罕默德在公元632年逝世时,伊斯兰教选出了 先知的继承者(哈里发)领导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正统 的哈里发时期是公元632-661年),共有4位继承人,第二位继承人欧麦尔‧本‧赫塔卜(Umar Ibn al-Khattab)于公元636年(在位年间是634-644年),从拜占庭的手中夺得了耶路撒冷,后占有巴勒斯坦及叙利亚。自此而后,大 批的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迁居巴勒斯坦。伊斯兰教也从中传播,在巴勒斯坦扎根,与当时盛行的基督教(由罗马 帝国推展的)及残存的犹太人共存于这片土地上。[2]
不论是阿拉伯人或者是希伯来人(犹太人),据考古学 家研究,他们都是系出于原来的闪族。只是后来分成不同的民族。
更值得推论的是:伊斯兰教是较迟于犹太教和基督教 的出现,它们之中有差异,但也有共同点。比如三个宗教都是信奉一神论,否定多神论。犹太教行割礼,重圣训, 伊斯兰教也有共同点。彼此都相信灵魂的不朽,死后复活,有天国与地狱。犹太教有圣经,基督教也有圣经,伊 斯兰教则有古兰经。
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是一位犹太人。它与犹太教一 样,在巴勒斯坦诞生;而伊斯兰教也在后来将巴勒斯坦列为阿拉伯帝国的版图。3个宗教都把耶路撒冷视为圣城。
从公元8世纪开始,伊斯兰教下的哈里发制度逐渐由一 个阿拉伯帝国变成一个伊斯兰帝国,包括波斯(伊朗)的萨 珊王朝也在公元641年被纳入其中。在这个帝国裡,统治阶 级的成员是根据信仰而不是由血统来决定的。由于被征服的民族改信伊斯兰教日益增多。伊斯兰教不再是阿拉伯征 服者的民族或部落的信仰,而是跨地域的宗教信仰。
所谓阿拉伯人,其定义被哈佛大学的吉布(Gibb H.A.R)作如下的诠释:“那些把穆罕默德传教的使命和阿 拉伯王国的功绩看作是历史的中心,并把阿拉伯语言和它的文化遗产看成是他们的共同财产的人,都是阿拉伯人。” [3]
但犹太人不改信伊斯兰教的不能归化为阿拉伯人,他 们得以保持了他们的宗教。不过,他们要比穆斯林向伊斯兰统治者多缴纳一种“人头税”。出于犹太教与伊斯兰教在 教义上分歧不严重,阿拉伯人尚能与犹太人相处一道,况且在历史上犹太人被迫迁离巴勒斯坦时(公元135年),伊 斯兰教还未出现,也就无需对犹太人的流放负上任何的责任。
注:
[1] 参阅《当今世界宗教热》,邢东田着,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5年出版,第104页。
[2] 参阅《简明伊斯兰教世界百科全书》,叙利亚穆瓦法 格‧贝尼‧穆尔加着,吉益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年,第321及322页。
[3] 参阅“历史上的阿拉伯人”,(英)伯纳‧路易 着,马肇椿及马贤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1979年, 第3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