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迪採取迅雷不及掩耳行动把安华开除出党。而安华则展开全面巡迴演讲,与马哈迪针锋相对。不久,即被扣留。
1998年9月2日安华被革职的消息证实后,举国震惊,世界舆论也大事报导,几乎成为轰动环球的大新闻,可见安华的震撼力非同小可,不是一般的人物。
安华被马哈迪罢免官职的隔天,巫统最高理事会挑灯开会,安华亲自出席抗辩,整个会议的过程事后外洩。
安华在超过一句钟的抗辩中,极力否认涉及不正当性行为,且指出“50个理由安华不能当首相”的书是恶意对他作出人身攻击。
他指这些攻击是有预谋的,以对他进行人格谋杀。
虽然安华本身对所有的指控作出反驳,也在巫统会议上作了讨论,但在马哈迪主持下的巫统最高理事上,通过开除安华出党。
这意味着安华不再是党员,自然也不再是巫统署理主席。
马哈迪先革官职,后砍掉安华与巫统的关係,自然是藉此与安华一刀两断,不让安华有机会在党内发挥影响力。
这或者可推论为马哈迪在吸取过去的教训后,对安华採取前所未有的封杀行动。
当慕沙在1986年辞副首相官职后,仍保留巫统署理主席,引致1987年慕沙与东姑拉沙里联手挑战马哈迪在巫统的领导权,结果东姑拉沙里以少数票之差败下阵来。
这之后,马哈迪也未採取行动在党内对付东姑拉沙里。虽然在党选后,东姑拉沙里不再是内阁成员。可是巫统党员一直存在着内部斗争。
直到1988年,东姑拉沙里另立新党─46精神党,拉走大批巫统党员,马哈迪总算稳住了巫统内部,并重新整顿其核心力量。
如果安华仍保留党职,他在党内所起的作用可能比东姑拉沙里还要大,亦会动摇政府的操作,因此马哈迪採取了非比寻常的手段来对付安华。
从1982年召安华入巫统,到1998年将安华排斥出巫统,前后是17年的光景。
回顾安华一入巫统,就不断地在党内崛起成为新兴的势力,直到担任巫统第二把手和副首相,直逼马哈迪的光辉。
转眼之间,两人的若即若离转化成刀光剑影一来一往,不再是小儿科或只是茶杯里的风波,一场硬碰硬的政治大决斗接踵而来。
安华被巫统开除后,不是静悄悄地保持沉默。他选择的斗争方式捲起了政治风暴,从住家演讲集会到全国各地巡回演讲,人潮之多,尽是数以万计,一场比一场大,乃至演成示威行动,用以展示安华的力量。
安华更在9月13日在其家乡巴东埔发表巴东埔宣言,并在9月20日在吉隆坡公佈“独立广场宣言”,其要点是鼓吹改革,反对压迫性的法律和条例,矢言要消除贪污,建立一个维护公正和民主的社会,要求马哈迪辞首相职。
这一种绝无妥协的抗衡,在政治上的冲击使到政府认为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迅速採取断然行动,警方在9月20日逮捕了安华依布拉欣。
警方进一步宣佈援引内部安全法令扣留安华,还有不少被视为安华的人,也相继在内安法令下被扣留。
马哈迪和安华的斗争至此已形同水火不容,政治温度升高,国内外传媒从不间断地作出报导,安华事件提升到另一个新热点。
反对党和非政府组织联手成立联合阵线,声援安华,其中以回教党的势力最为突出,倾全力争取安华的支持者转向反对党阵线。
反对党成立了两个组织,其一是人民民主阵线(GAGASANDEMOKRASlRAKYAT),以蔡添强为主席(GAGASAN)。
其二是马来西亚人民正义行动理事会(MAJLISGERAKANKEADlLANRAKYATMALAYSIA),以回教党主席法玆诺为首(GERAK)。
两个组织参与的成员大同小异,有回教党、民主行动党、人社党及非政府组织。
9天之后,安华在9月29日正式被控上法庭,不获准保释。安华的出现,又牵出一个大论争,他投诉在扣留期间被殴打。
政府先设立内部警方调查组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警方要对安华被殴打事件负起责任。
这导致全国总警长拉欣诺在1999年1月8曰宣佈辞职。
故事未此了结,政府过后又再宣佈设立皇家调查庭,深入调查安华被殴真相。
这一回,拉欣诺招认是他殴打安华,调查庭过后向元首提出报告,总检察署将拉欣诺控上法庭,案尚未开审。
安华的被殴事件,备受国内外关注。
虽然安华在1998年10月14日被解除内安令,不过基于法官不允许安华(被控上法庭)保释,当局将安华转移到双溪毛糯监狱继续扣留。
他的案件高潮迭起,经过78天的审讯,法官判决安华罪名成立,入狱6年。马上有了回响。
安华效应尚未成为过去,他和马哈迪的斗争没完没了,可能一直会拖下去,直到全国大选,或者才会看到斗争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局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