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5.8.04

第四十七章:阿都拉脱颖而出(完结篇)

马哈迪在革除安华后,原本不急着委任副首相,碍于时局不断变化,促使马哈迪提早宣佈委阿都拉为副揆,且开始佈署全国大选,进行全国巡迴演讲。

从安华于9月2日被革职到于9月20日被扣捕后,天天都有新闻,天天都有故事。不论你关心不关心;不论你是支持者或是反对者,总之,你每天都得面对安华震盪。

反对党不断调整步伐;政府也不时调整策略。安华的影响力,由此可见。

在反对阵营方面,以安华夫人旺阿玆莎医生领导的社会公正运动(PERGERAKANKEADlLANSOClAL)最为引人注目。

这个非政府组织在1998年12月19日向社团注册官申请注册,成员有各民族知识份子,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署理主席詹德拉博土。他不久前被马大不再续聘而成为学术界关心的焦点。

有关组织的注册申请,直到今天仍未获社团注册官批准,只能以筹委会的名义展开活动。

其宗旨和目标至为鲜明,那就是高举安华的政改旗帜,并与反对党阵线联成一气,与执政党,尤其是首相马哈迪医生“势不两立”,言词尖锐无比。

虽然是属于非政党组织,但ADIL的活动,已和反对党交织在一边,且蔚成一种运动。这就是安华在被革职后所要形成的一个群众运动,以成为执政党所顾忌的压力集团。

在政府方面,尤其是巫统,即使已排除了安华,但安华的影子一直笼罩在上空,久久不散。

马哈迪也不得不改弦易辙,最明显的是原本不想太早委任副首相填补安华的空缺,有意通过99年的党代表大会来挑选党署理主席,当选者将委为副首相。

可是各方的看法即使马哈迪改变初衷。在1999年1月8日的巫统最高理事会上,首先接纳压后党选18个月,由去年六月党代表大会算起。

换言之,在全国大选前不会有党选。国会至迟必须在公元2000年4月宣佈解散,而是要待全国大选后才来决定党的新领导者。

同日,马哈迪也宣佈改组内阁,委任原外交部长阿都拉巴达威为副首相兼内政部长,平息外界对人选的猜凝。

对于被视为安华的人,马哈迪同样予以重用,不采取革职行动,更把妇女组主席西蒂沙哈拉提升为正部长,又将依布拉欣沙益调任副交通部长。

整个佈署是费尽心思的。因为较早时,有数位人士被视为热门副揆,包括前财政部长东姑拉沙里及教育部长那吉,其中被传媒描绘呼之欲出的东姑拉沙里,又再次落空。

其实,按照巫统传统和马哈迪过去所坚持的原则,只能从副主席中挑选接任安华职位者。

三位副主席之一的阿都拉巴达威在1996年党选中得票排第三位,却后来居上成为副首相。

这与当年1976年胡先翁挑选副手时同出一辙。马哈迪就是三位副主席中得票最少者从中脱颖而出。

其他的改变是达因重任财政部长,掌管国家经济。

无可争议的,内阁的改组是首相的权力,部长的调职和革职是由他决定的。

只是安华被革职不是风平浪静,而是如雪花滚球,越滚越大,甚至连外国领袖和传媒也涉及其中,这可能是马哈迪估算不到的。

正因为这样,巫统除只剷除安华和其坚定支持者、前巫青团长查希及少数被视为捲入改革运动的巫统地方领袖外,对大多数巫统党人,特别是较早前被认为是安华的人仍然保留原职,有者还被提拔。

这种做法是试图使安华影响层面缩减,不波及巫统内部的组织。

马哈迪认为这样做还是不够的,因此又佈署在全国进行巡迴演讲,藉此抵消安华带来的影响。

这就更显凸马哈迪和安华的斗争尚未结束,纵然安华已身陷囹圄和被逼置身巫统党外。

只要巫统仍然在进行政治斗争,仍然是政治主流,内部的斗争必然是存在的,尤其是阿都拉被委为执行巫统署理主席后,那些有意染指第二号位子的人,又怎能安其本位呢?

那吉未放弃角逐署理主席的心愿;东姑拉沙里也没有说不争出头。还有安华更未对他的斗争有所绝望。

这样交炽的明争暗斗,是阿都拉必须步步为营的。

马哈迪掌权已18年,以他目前的年龄推算会有退位的一天。现在看来,他坚持要和安华继续斗争,反而不担心巫统党人对第二号人物安排的争议。

他目前所注视的是如何破解安华效应,如何从安华事件中使经济走出低迷。

看来,斗争方兴未艾,因为在安华这一边的回教党正藉安华事件造势,向马哈迪发难。

马哈迪所要反击的,除了面对安华激起的政治信心危机外,还要加上回教党鼓起的一定情绪的负面影响,这些都是严酷的政治斗争,对巫统的未来自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巫统党争走笔至此,应该告一段落,以后的演变和发展,将来再说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