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04

第卅八章:拉沙里另起炉灶

东姑拉沙里派与马哈迪对峙相持不下,只好脱离巫统,另创46精神党,转向反对党招手。

东姑拉沙里在法庭与马哈迪交锋不果后,又难以与马哈迪妥协,接受出任不管部长,触使他在1988年12月5日的国会下议院会议上,提出一项私人动议,以修改 1966年社团法令,企图使被判为“非法”的旧巫统复活,他的动议得到慕沙希澹的支持。

东姑拉沙里在提出动议时,提醒国会议员,国会已于3月份提出一项立法,即党内出现未注册区部时,不合法只实施予有关区会,不是整个组织。他要求将此修改立法提早在1987年1月1日生效。

他解释其动议不是要怪任何人造成巫统“非法”的局面,而是恢复原有的巫统是十分重要的。

接着他也认为应维护统治者的主权,促进马来人团结和致力政治稳定及维护民主程序。

他把矛头对向当权派,指责党领导人拒绝在较早前处理已提出的非法区会和不足龄党员的问题,最终导致巫统党选出现争议。

抑有进者,他怪责当时由马哈迪兼任的内政部长未运用权力使巫统复活。

亲马哈迪派的国会议员大表反对,表明应尊重司法独立,尊重法庭的判决。

阿都拉巴达威是B队中的第一个人回归A队,他反对东姑拉沙里的动议。

反之,支持东姑拉沙里的莱士耶汀则表明如果拒绝东姑拉沙里的动议,等于是“第二次扼杀巫统”。不用说,东姑拉沙里在国会只佔少数,其动议被否决了。

眼看巫统就要明显分裂,柔佛州的巫统努力进行协调,企图使两派言归于好。 1988年12月18日,数以百计的各马来社团代表举行集会,与会者包括第三任首相胡先翁、慕沙希澹、柔佛州务大臣慕尤汀及新闻部长莫哈末拉末。

其中慕沙与莫哈末拉末不咬弦是公开的事实,他曾在慕沙出任副首相时,被排斥在内阁外,“放逐”到印尼担任大使。

这项柔佛州马来人大集会通过议案促请当权派恢复1987年竞选时的各区支会的原有领导层,同时重新纳用巫统原有的党章。

此外,大会也促请当权派接纳所有的巫统党员成为新巫统党员。

无疑的,柔佛马来人大会的言行已为党争的后遗症带来了妥协的可行性,传媒的大事报导显示当权派有意接受柔佛马来人大会的议案。

为此,胡先翁特别与东姑拉沙理会面,并建议柔佛州的要求也实施到全国各州。

胡先翁允应致函马哈迪以和后者会谈来全面推行协商方案。可是,当努力未有成果时,柔佛州内亲东姑拉沙里的人马又和慕沙希澹人马闹歧见和矛盾。

马哈迪即时看到“和解”的曙光已出现,宣佈新巫统接纳柔佛州的马来人团结的方案,但这只限于柔佛而不实施予全国。

他说,接受柔佛州原巫统党员自动成为新巫统党员的条件是这些党员应先向新巫统登记。因为这是新巫统党章所规定的。

如斯列出先决条件的方案,东姑拉沙里一口拒绝。他的派系的人马认为马哈迪对柔佛“额外开恩”,对慕沙派人马有利,但不利于拉沙里人马。

迹象越发明显,东姑拉沙里人马准备与新巫统决裂,尤其是在安邦国会议席补选,亲拉沙里的人哈仑(前雪州州务大臣)被国阵马华候选人翁诗杰击败,激起东姑拉沙里要突破重围,转向寻求国阵以外的政治势力的支持。

这个时候,东姑拉沙里尚未正式另起炉灶,只以“46精神”派的形象浮现。但形势发展使他在新巫统内无立锥之地,毅然率众自组政党,准备全面与马哈迪分一高低。

他说,我们必须找寻朋友以加强力量。

较后,东姑拉沙里与回教党领袖举行会谈,双方达致原则上协议,共同合作来推翻马哈迪领导的新巫统政权。

另一方面又向行动党伸出友谊之手。他希望在他率众离开巫统后,所组成的政党,也能结成反对党团结阵线,形成强大的政治队伍,足以与国阵分庭抗礼。

东姑拉沙里的新党取名为46精神党,意指恢复巫统1946年成立的实质精神。

1989年5月,46精神党成立即与回教党结盟,组成AngkatanPerpaduanUmmah(简称APU或称回教团结力量)。

接着东姑拉沙里又与民主行动党合作,组成GagasanRakyatMalaysia(Gagasan)。

这就是说,东姑拉沙里有两个不同的“团结”组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