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先翁在1978年为确定在巫统的领导地位时,竟从中杀出一个苏来曼巴勒斯丁角逐党主席。虽不成气候,却打破了巫统主席不受挑战的传统。
这一年(78年9月)的巫统大会是要确定胡先翁正式成为党主席(敦拉萨在1976年逝世后,胡先翁顺序成为代主席),可是有人提名竞选主席。在巫统传统上是不曾有过的。
要与胡先翁硬碰的人并非重量级的人物,而是来自槟城的苏来曼巴勒斯丁( SulaimanPalestin),他是巫统元老,曾任联盟时代的槟州立法议会议长,也曾出任巫统宣传主任。他显然是不够份量的,但为甚麽要“以卵击石”呢?原来他是拿督哈仑的热衷支持者,因为支持哈仑而丢了宣传主任职。
苏来曼的自我解释是:要体现党内的民主,同时也获得哈仑支持者的鼓励。
因此有人认为,苏来曼的出击是要证明哈仑虽身陷囹圄(因被控贪污罪成入狱服刑),他在党内的支持力量到底还有多少?
也是怪不寻常的是:哈仑即使在服刑中,仍然被提名角逐党副主席及巫统最高理事。
在副主席角逐中,哈仑不敌,当选的三位副主席顺序是东姑拉沙里(第三度寻求蝉联成功、得票763票),第二高票是嘉化巴巴(706票),第三高票是慕沙希澹,慕沙的崛起是得利于当教育部长,且公开拒绝独大的申请,成为巫统党内的“炙手可热”的红人。
落选的是洗努(排第4)及哈仑(排第5)。不过哈仑倒当选巫统最高理事会理事,显示了哈仑仍有一定的支持力量。
至于挑战胡先翁的苏来曼,虽然只得250张票(胡先翁以898高票当选巫统主席),反映出党内哈仑的势力并不很弱。
署理主席一职没有受挑战,马哈迪医生自动当选,在巫统的组织中,同时崛起一些年轻一代的新人进入最高理事会,他们也在政府中担任部长或副部长或州务大臣等,成为第二代的领导人。
由于党章赋予的权力,胡先翁当选主席后,地位更形巩固。他委任了慕斯打化查化为党秘书长及恩蒙耶哈也为宣传主任分别取代洗努及苏来曼巴勒斯丁。
胡先翁的作风是与东姑和敦拉萨有所不同的,他的硬汉作风和对法纪的维护及对贪污的打击不遗馀力,使他成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形象。
不用说,在胡先翁主政下,巫统最高理事会的成员已涵盖了第二代的领袖,因为几乎所有的部长和州务大臣及首席部长都成为理事会理事,同时各州务大臣及首席部长都是原州的巫统联委会主席。
我们必须注意到在胡先翁的年代,慕沙希澹已登上副主席职,已和东姑拉沙里平起平坐。
东姑拉沙里比马哈迪更早当巫统副主席,却由于胡先翁挑选马哈迪为副首相,成为党内第二号人物,东姑拉沙里越不过,只得呆在原位。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东姑拉沙里的政途,他在1972年即当选巫统副主席,但未入内阁,在1974年蝉联副主席,敦拉萨再请他入阁,初时不答应。及后拉萨得知健康有问题,就委派林苍佑安排密谈(在吉隆坡希尔顿酒店),东姑拉沙里被说服同意入阁,但只对财政部长有兴趣。
1975年底,拉萨在英伦病重,马上召东姑拉沙里到来,谈了些巫统及国家大事,惜未有任何结论,敦拉萨便逝世了,不过要东姑拉沙里入阁的事是早已订的。
就因为这样,东姑拉沙里接受胡先翁的委任,出掌财政部,可是他却与副首相职绝缘,因为胡先翁选了马哈迪作为副手。虽然如此,胡先翁并未排斥东姑拉沙裡,他要平衡内阁和巫统。
我们谈回胡先翁在1978年地位稳固后,也抛出一些法令引起争议的,例如不准群众大会,只准进行CERAMAH(小型集会)作竞选宣传。社团如果未注册成为政治团体,不能论及政治,只能谈本身的事。此举引起了大风波,诸多团体表态,认为生活本身就是政治,那能明显区分。
其他法令如国语法令,大学及学院法令及贪污法令也在国会轻易通过。影响钜深的是社团不能谈政治,后来稍作修正,才把风波逐渐平息。
大致上,胡先翁推行了拉萨的政策,对国内外的措施没太大的改变,所谓“萧规曹随”是也!
胡先翁可说是处事严谨而勇往直前的人。他不是一个权力狂者,在1981年时,因心脏病问题,到英国进行绕道手术。
消息一传开,人们意识到一场变化又要到来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