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8.1.05

趙紫陽與六四事件

1989年4月15日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的逝世觸發舉世矚目的“天安門事件”,又稱“六四”事件;而“六四”事件又扳倒胡耀邦的接班人趙紫陽,連帶趙身邊的人也紛紛跌馬。

中國政局因此重新洗牌。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原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被扶正,而不是在“六四”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李鵬。李鵬仍然保持國務院總理,未能更上一層樓。不過,他的聲譽受到嚴重的創傷,數不盡的矛頭指向他,更痛斥他應對“六四”事件負起責任。

這就是說,儘管李鵬還是國家總理,卻惹來無數的罵名,即使是日後被安排出任人大委員長,他還是生活在“六四”的陰影中。如今已經退休的李鵬,雖然曾於去年撰文為自己“開罪”,但沒有引起巨大的回響,主要是許多人民相信他在“六四”事件中的角色是不光彩的。無論他如何辯白,國內外的輿論似乎沒有讓他在“精神上獲得平反”。

相反的,因“六四”事件下台的趙紫陽,雖然在有生之年未能獲得“實質的平反”,但在人民心目中,他已經得到“平反”;尤其是國內外的輿論,一直未對他惡言相向,反而對他的“遭遇”寄以同情,並肯定他在“對外開放”政策下,為中國作出巨大的貢獻。這也就是為什麼失勢15年,且繼續生活在軟禁中的趙紫陽未被人遺忘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85歲高齡的趙紫陽已走完他的一生(2005年1月17日逝世),我們可以這樣總結他的從政生涯:年青時投身游擊戰,跟隨鄧小平抗日和與蔣介石的國民黨進行殊死戰。結果在毛澤東領導下催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

中年時他在廣東跟隨另一革命元老陶鑄(1926年參加革命)搞土地改革和大事發展農業,取得顯著的成效。1966年陶鑄上調中央出任宣傳部長後昇任副總務,領導廣東省的重擔就落在趙紫陽的身上,因此趙紫陽是鄧小平的人,也是陶鑄的人。

1967年“文化大革命”進入高潮之際,陶鑄突告失勢,與林彪江青關係惡化,被列為劉少奇,鄧小平之後的第三大走資派人物,不僅失去自由,而且慘遭批鬥和折磨得不成人形。一位飽學元老終於在1969年離開人世間。

陶鑄的“倒台”也波及在廣東的趙紫陽被“革命派”狠批狠鬥,到後來索性把他下放到工廠“改造”。直到1971年才被周恩來保護送到內蒙古工作。同年隨著林彪出事,趙紫陽才有機會調回廣東,重新抓農業工作。

1975年政績備受肯定,為復出主持國務院日常工作的鄧小平副總理上調四川擔任省委書記。他與鄧小平的密切關係重新銜接。遺憾的是他的老上司陶鑄已離開人世間。

1976年,57歲的趙紫陽大事慶祝“四人幫”倒台,又再期望恩師鄧小平再行復出(1976年正月再被打倒),果然兩年之後,中國啟開了鄧小平時代,華國鋒大權旁落,更遂了趙紫陽所盼望的新秩序的降臨。

1980年,步入晚年的趙紫陽被鄧小平倚重,上調中央出任國務院總理,搞行政出身的趙紫陽可謂得心應手,成為周恩來之後被人稱頌的“好總理”。他與也同時昇為中共總書記的胡耀邦合作無間,他們成了鄧小平的“驕傲”。

可惜這份“驕傲”竟不能持久。1987年在學潮斷續聲中,在自由化高漲聲中,胡耀邦黯然下台,成為鄧小平的一個“傷痛”。更大的傷痛是在胡耀邦1989年逝世後引發的全國性的學潮,最為嚴重的是學生占據天安門廣場,名為悼念胡耀邦,卻是久久不肯離去。即使是胡耀邦的追悼會在4月22日結束後,學生群眾越發情緒高昂,將追悼會轉變成排山倒海而來的抗議浪潮,顯然已不是在開追悼會,而是要迫使中共改弦易轍:“名為嚴懲貪官污吏,實為推行民主自由政制,要求放棄一黨專政”。為配合這一動機,學生們不知從那里弄來象徵自由的“自由女神”巨塑像,儼然要中共走美國的民主路線。

這一不斷升級的示威行動,使到在1987年接替胡耀邦而成為中共總書記的趙紫陽感到十分棘手,他從來沒有面對這麼龐大的示威直撲中南海,也無法掌握意識形態的重要性,唯有苦口婆心勸學生們停止絕食,取消示威,還中國一個安定的局面。

抓經濟趙紫陽能力不容置疑;抓政治趙紫陽顯得舉棋不定。他過於簡單地看待學生的示威行動,也希望引導學生轉成支持他的改革決心的一支力量,沒想到學生運動倒回頭來聲勢越聚越大,不僅未接受趙的低聲下氣的要求,進而施加壓力迫使趙代表中央表態,是否接受學生的一系列要求。

這已經是超出趙紫陽的權限。從《中國“六四”真相》的巨著中終於讓我們明白孤軍作戰的趙紫陽的無奈和學生運動的超前和越界的要求已沖撞共產黨的底線,最後是以悲劇收場。

4月26日的《人民日報》社論定性此為動亂和6月4日的清洗天安門行動已印證了中國無法讓學生無限期占據代表“國威”的天安門,也無法忍受對中共政權的極大挑戰。就這樣鄧小平再次“揮淚斬馬謖”,趙紫陽像胡耀邦一樣跌倒。

但趙這一跌比胡耀邦更慘重,傷痕累累。個人失去自由,也被逐出中共舞台。從一位高高在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總書記變成形同囚禁的平常人。

“六四”埋葬了趙紫陽的政治生涯,累及他一生功過在他失勢15年後還是無從評價。這是中共歷史上的另一宗政治懸案。江澤民在12年的任期內(1989-2002)對趙紫陽案件忌醫諱病,視而不見。儘管呼吁平反“六四”聲不絕於耳,他沒有也無法為趙紫陽“翻案”。

胡錦濤上任兩年有餘,也抓不準趙紫陽案如何拍板。現在趙已逝世,他能否把“趙紫陽案”與“六四”事件一分為二處理?對他是極大的政治及歷史考驗,因為有不少輿論要他“二合為一”地解決“六四”事件。這牽一髮動全身的大事,也將使到中共在一時之間陷入兩難。

但唯一可以較為肯定的是,趙的逝世不會如同胡耀邦足以引發另一個“六四”。雖然如此,胡錦濤也難於避開不作表態。也許他需要用毛澤東的「實事求是」的精神和結合當前政治形勢的智慧來面對世界的輿論。因為不論趙紫陽或“六四”,都是壓在中國歷史身上的兩塊巨石。

1 条评论:

  1. 1989年六四事件时,本人十七岁。国外报导事物并不结合当中国的背景。当时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触及到很多人的利益。我给大家举个当时本人所处的环境及所看到的。
    当时我看到的是一车车的学生,肚子上倒挂着瓶子,高举手臂,高呼打倒邓小平。我当时的父亲,一个国家干部,说了一句话,让我深记在心,也感觉到这场运动没那么简单。他说:“活该,打倒才好。改什么改?”知道改革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那些国家干部,不再有铁饭碗。如果不改革,我们兄妹如果考不上大学,父亲的单位会安排工作。父亲有退休金,吃国家粮。如果改革,就什么也没有,一切照本事吃饭。所以邓小平的经济改革涉及一部分人的利益,这些人当然不高兴。这是很大一部分群体,做为六四的本国后盾。再有外国势力(为什么组织者那么快就跑到美国去了?);还有在福建读大学的表姐说她们大学联合到其它省的几个大学已经准备进北京抗议了。
    天啊,南方的大学生都跑到北京来抗议,那不是全国性质的吗?再加上中国之大,非出乱子不可。当时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十几岁的孩子,就是心里支持改革。觉得父亲的话是不对的。当时的我很担心。。。。。
    所以我支持当时政府做的决定。
    学生是很单纯的,学生是有热情的,学生是很爱国的,我也”学生“过,但是单纯、热情、爱国 要看清大的方向,要把中华民族复兴的利益放在首位。
    同情那些学生,也支持政府的做法!!!!!!!!!!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