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7.1.05

喬治市為何沒有市長? (橫刀立馬)

*飛揚

有人在報上質問:為什麼檳城的市議會沒有陞格為市?為什麼沒有市長之設?其實,發出這樣問題的人是沒有歷史知識的?也不知道陞格為市是怎麼一回事?以致把問題混淆了。

所謂陞格為市是指一個國家內的大城市發展到了一個程度又具備了城市的條件后,便會被政府宣佈為「城市的地位」。例如吉隆坡是一個市,所以有市長之設,怡保也是一個市,也有市長之設。這就是說,在這個城市內有一個市議會管轄,不論是否民選,市長就成為這個城市的首席管理人。
但為什麼檳城就沒有市長?難道檳城就沒有市的地位嗎?

這事說來話長,我們需要從頭再說一次,整個歷史的發展是這樣的:

檳城是在1786年被英人萊特佔有和開發的。那個時候,除了馬六甲有城市的雛型外,當推檳城了。而萊特最初是集中在市區發展,也就命名為「喬治市」。因此,早年的所謂檳城,其發展都是以喬治市為主,其他的地方不是郊外,便是鄉村地帶。

1856年,海峽殖民地政府正式頒佈三個直轄殖民地(星檳甲)成立具有法人地位的市政局。換言之,市政局有權控告,也有被控的可能。于是1857年檳城喬治市市政局正式操作。

到了20世紀初葉,政府也試圖推行「小民主」,讓納稅人推選他們的代表成為「市議員」。所謂選舉不過是「小打小鬧」的玩意兒。出席的卅幾十個人「投票」選舉。他們好像是代表了檳城的人民,十分滑稽。

直到1951年,喬治市才真正有了部局選舉,讓選民投選市議員,但大權仍握在市政局主席手里,市政局主席是檳州參政司(代表欽差大臣行事的第一把手)。最后一任的參政司是英國人賓漢。

可以這麼說,喬治市是全馬最先有選舉的市議會,因此被列為「檳城領先」的榮譽地位。

1956年12月,也就是我們獨立的前一年,喬治市舉行比較全面的選舉,兩大政黨的勢力不相伯仲,即聯盟和勞工黨。

1957年元旦日,英女皇宣佈喬治市陞格為市,已被列入擁有城市的地位。這在全馬又是第一遭。檳城又再領先幾乎已成了一個標誌。

為了慶祝市議會成立百週年和陞格為市,檳城人民有一個盛大的遊行,記憶所及有大旗飄揚,鑼鼓喧天,大街兩道站滿人群,好不熱鬧。

但事出突然,據知在柑仔園一帶發生沖突,一時風聲鶴唳,全市進入緊張與不安狀態。事后查知肇種族事件,有5人死于非命,74人受傷,全島宣佈戒嚴,為百年慶典蒙上污點。

不久之后,此事很快被人淡忘,因為人人都忙著迎接1957年8月31日的獨立日的到來。

既然國家獨立,意味著英國參政司制度的結束和檳州首席部長的誕生;也意味著市議會必須要選出一位市長,以符合陞格為市的條件。

1958年,喬治市議會選舉市長,聯盟在獨立人士支持下,其議員吳源和當選市長,但隨著1959年市議會選舉,社陣(勞工黨)議席增加后,執政權落入社陣手中,便由勞工黨的萳瑪納旦(黨主席)出任市長。社陣一直執政到1965年市議會被接管為止。

由此証明,喬治市議會不但是第一個推行民主選舉的議會,也是第一個陞格為市后有市長的城市,這種檳城領先的例子比比皆是。

順便說明一下,檳島總面積是293平方公里,喬治市面積在獨立時是34平方公里,1969年后擴大成41平方公里。論面積只不過是檳島的10%-15%左右,當然是比較容易管制。不幸的是1965年市議會及地方議會廢止選舉后,就不再有地方議會選舉。喬治市議會更在1976年與檳島鄉村議會合併成檳島市政局。

這樣一來,喬治市的「陞格為市」的地位也自動消失,市長也就不見了。

不是喬治市不曾陞格為市,而是我們放棄了「城市的地位」。到底是明智之舉或開時代倒車?這是十分爭議的看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