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2.06

吴宝泉与新中事件

人物﹕吴宝泉(马华甲抛峇底区会主席)
时间﹕华人春节期间(2006年)
地点﹕威省北海

在华人春节期间,也即是在2月10日的华文报上,我读到一篇有趣的告白书。说它有趣是因为它是“热门课题”,而且可以当成新闻故事来读。读后有无限的感慨,又有几许的迷思。

我不认识吴宝泉。自从新中学校拆校风波闹得不可开交之际,倒是一直在街坊听到吴宝泉的名字,而且和新中事件串连起来,这些的故事有几个版本,也不知那个才是真的?听了让人感觉是“像雾又像花”。现在经吴宝泉“挺身而出”澄清,我们一下子知道更多的“内情”,也就不必再道听途说了。但读完他的“告白书”,我觉得有几件事是值得解读的。

其一,吴宝泉发誓“若出卖新中,不得好死”,真是过于言重。这其实是不必要的,这样的发誓也使我想起曾有过所谓“斩白鸡”以示清白的玩意儿。在旧社会是有过流行,在现代社会也已经不流行了。因为这样说了也还是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并会问一句﹕吴宝泉到底有什么地方对不起新中?新中不是属于“华社”的吗?大家都在落力地捐款,没有因为“吴宝泉”三个字,使到新中重建有难,既然新中重建在望,所以我认为吴宝泉不必为新中事件操心,反正有大把人送出爱心,就不需要发什么“毒誓”耿耿于怀了!

其二,吴宝泉说外界的流传对他的指责的背后有隐藏不可告人的政治阴谋,这些人因为妒忌他,才想陷害他。而所谓的这些人分为五种,即党内及区内的人、党内及区外的人、国阵友党、反对党以及商业伙伴。

我读了一头雾水,那来这么多的“敌人”,而且有五种之多,似乎是凡对他有责难或人云亦云的,都可能是他的“政敌”。但这话说了也等于没说,因为他的五类人已是包括所有的人。为什么所有的人要针对他,也实在没有道理?

这使我想起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时(1966-1976年),专门挑出五大类来对付,即是“地(主)、富(有钱人)、反(动)、右(派)、坏(份子)”,指他们在解放前及解放后的一个时期,做了对不起人民的事,因此应被“清算”,列为“黑五类”。吴宝泉大概不至于把他心目中的五类列为“黑帮份子”吧!

其三,他曾与校方发出近30封的书信,并透过电话向有关方面追问新校地的进展,结果未获回应。这就怪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是有关方面的“失职”,未履行职务,但身为一位有身份的人,大可向党最高层反映或州政府投诉官员的“官僚作风”,不知有几次向党上头和州政府表达其中的严重问题?若有这方面的资料展示出来,会更有说服力?

其四,我们假定吴宝泉事先并不知道校地割名是这么困难的事。但可以查问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涉及法人地位的问题?还是当局未把问题处理好?若是能及早提出,对大家都有好处,也许风波不会闹得这么大。不然光是写信或打电话,也无法解决问题。因此吴宝泉是有必要将他的“苦衷”进一步坦告各方。

其五,吴宝泉说,过去两年,他与首相会面不少15次,真羡慕死人。即便是一些地方高官也无此荣幸,老百姓更不必说了。这证明他是有“影响力”的人,像这样有能力的人,自然要与他做朋友的人十分多,何来这么多“敌人”呢?

其六,吴宝泉说他身为一间华小的副校长(课外活动)(不是新中小学),当新中被拆时,刚好学校开课,无法分身,因此对他的指责已报案。

这里露出两个疑点﹕第一是身为公务员教师,怎么有“商业伙伴”破坏他?他所指的“商业伙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也有做生意吗?或“家庭生意”?第二我们一般上面对被“破坏名誉”时,是采取民事的法律行动而不是向警方报案。警方只处理刑事案,如受伤、被恐吓、被勒索或被人失信……我们不知吴宝泉报得是什么案?

如果他能说清楚,大家就不必存疑了。

总而言之,吴宝泉的身份是“多元化”的,既是另一间华小的副校长,又是一党的地方主席,再是新中的建委会署理主席。难免令人有所错觉,以为他又是校长又是“董事”的身份而有所混淆。

但问题的焦点应他也是“政治人物”,才会让他感觉到“政敌甚多”。既要从政也就要面对一切的指指点点而坦然处之。不知在报上表白一翻后,吴宝泉有没有面对自己的小学生发问﹕“老师,为什么你这么多“敌人”?人家都说“桃李满天下”。

我想此刻吴宝泉会觉得“叫政治太沉重”,也活得很累?不过我要勉励吴宝泉﹕“不招人妒是庸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