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5.6.07

50年华文教育走向

韩江学院中文系二年级学生江闻川在第六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马来西亚区脱颖而出,赢得华人组冠军。他将在8月飞往长春参加总决赛,希望他再载誉而归。

为了庆贺他的成功,我们发动全体中文系师生为他办一个庆功宴,表扬他为韩院增光。

类似这样的比赛也只是在千禧年后才开展的,这在过去不但没有,也是不可想象的。这也说明了在短短的30年内,世界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而华语华文已经登上世界舞台,无处不在又无处不学,足见中文的魅力已因中国的崛起成为耀眼夺目的一种国际用语。假以时日,它必能与英文英语在国际上齐驱齐驾。

从华语华文的崛起,它也让我们看到马来西亚独立50年来华文教育在风浪中成长,也经历了无数个挑战。其实这两者之间是息息相关的,要有华文教育的存在,才有华语华文的流行,才有华文报刊及华文书藉的出版。没有了华文教育,华文也就失去了根而经受不起时代的考验。

就马来西亚而言,根据我的观察,回顾50年来的华文教育风雨路,不难发现它处于5个阶段的转变,很值得我们从历史中看华校的命运。我将它分划如下﹕

(一)六十年代是华校抗争的年代,因政策之改变,华校分成国民型与独立两大类。林连玉在抗争中用公民权付出了代价;独立中学也在那个年代成为华教的一面旗帜。

(二)七十年代是独中振兴的年代。胡万铎领导霹雳董联会把九间摇摇欲坠的独中起死回生,并让华社看到独中存在的重要性。

(三)八十年代是华教求存的年代。在林晃升、沈慕羽领导下,解决了三M带来变质华小的危机;复又发生派不谙华语华文教师担任华小高职的风波,华教人士也因此在“茅草行动”中付出代价。

(四)九十年代是华教发展的年代,在教育开放下,学院相继成立,即南方、新纪元与韩江,成为弥补“独大”在80年代抗争失败的安慰。

(五)千禧年后,华教取得了突破,成为与世界接轨的一环,华语华文成为“市场语言”,不再被视为“革命的语言”。

综观而言,董教总在维护华教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教育部长与它对话是合时也是恰当的,以了解华教当今面对的诸多问题和悬而未解的课题,进而彰显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特征,而成为其它国家的典范之一。例如最近又发生如1989年的委派不谙华语老师到华小的争议,显现问题又再轮转,必须要加以正视,以安华社之心。毕竟因隔阂而误解,因交流而理解,这才是教育的大方向,而且也符合世界的大潮流。这与政府鼓励及提倡马来西亚文的普及并无冲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