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4.7.07

(十八)1974年──丹斯里李三春(Tan Sri Lee San Choon)(1935-)

1974年是属于李三春的。他在这一年继陈修信退休后成为马华第四任总会长。他是在一系列斗争中头角峥嵘而成为这个党的老大。

1935年出生于北根的李三春,是马华总会长当中学历较底的一位。他在完成小学教育后,继在新山英文学院深造。1957年,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柔佛当福利官,是一份不显眼的差事。但此时他已是马华党员(约1955年加入)。

1959年,只有24岁的他,代表马华参加国会选举而胜出,奠定他迈向成功的第一岁。两年后,他受委担任联盟执行秘书(总秘书是东姑亲信,曾任新闻从业员的陈东海,与林苍佑是死对手,他原来是马华的受薪执行秘书,但林苍佑1958年击败陈祯禄后,他不得不提出辞职,但受到东姑眷顾,转任联盟总秘书,也参与谋倒林苍佑);接着李三春他被陈修信器重,出任其政治秘书。

这里有一段古﹕李三春不属于林苍佑派,在林苍佑失势后,他才冒出头来,也因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造成李三春日后对林苍佑大举反击。

1963年,李三春政治地位再升一级,他当选马青总团长(马青成立于1954年,首任团长是陈修信)。
1964年他参加大选再次胜出。来年被委为劳工与人力部政务次长。

1969年他再次参加大选又胜出,但这一年是马华备受打击的一年,只赢得13个国席,更甚至失去槟州主导政权地位,改由民政林苍佑出任。在“513”事件爆发后,他出任特别任务副部长。

1971年国会民主恢复,李三春改任副劳工部长。虽然也身兼马青总团长,但未为陈修信所倚重。后者反而在1972年元旦日委任霹州马华联委会主席林敬益出任特别任务(掌管新村事务)(林敬益因在霹州改革马华有功,受到赏识)。这在李三春看来,蛮不是滋味,他参加马华比林敬益早,也立下汗马功劳,凭什么林敬益越级而上?这种下了李三春与林敬益面和心不和的祸根。

1972年4月,李三春时来运转,因马华署理会长许启谟突告病逝,他马上被选为马华署理主席,扳回一局(许启漠原被看好是陈修信的接班人,他促成拉曼学院的成立,也促成人联党参加联合政府,他有心促成马华民政合并,但功败垂成。由于他的离世,给李三春创造机会)。当同年8月林敬益被罢免霹州联委会主席时(仍任部长),李三春在同年10月突然发动一项“华人精神革命”运动,并巧妙地安置林敬益成为这个组织的主席,表面上是安抚林敬益失去霹州主席,实则是把林敬益导向“死角”(因这个委员会无实权,口号一大堆,流于形式。可能当时林敬益也不懂在搞什么?一位受英文教育者搞什么华人精神革命?似乎搞笑。结果这个组织只是一个摆设,一事无成,导致林敬益后来向陈修信发难)。

李三春则借陈信修之手,于1973年5月30日迫使林敬益辞部长职;复于6月1日开除林敬益党籍。手段高招的李三春,三两下手,便把林敬益摆平了。难怪林敬益破口指责(他的被开除)是李三春及甘文华(总秘书)唆使有以致之。不论林敬益如何指责,他不是李三春的对手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没有林敬益的马华,李三春的权力进一步扩大。他在1973年6月5日接任林敬益的空缺成为首相署特别任务部长,两个月后改任新村协调与工艺部长。

1974年陈修信出人意表地宣布退休,李三春顺势接任而成为马华第四任总会长,启开了李三春时代。他是第一位从基层爬上高位,而又未具备大学学历的马华领导人,足见他非池中物,而是城俯极深的有策略的政治人物。

他面对1974年的大选时因敦拉萨打出马中建交牌而稳住马华势力(参选23席,中选19席)。不过马华的财政部长被陈修信带走了,李三春被委为劳工暨人力部长。

李三春在此期间,他提出十大计划以为马华树立新形象,包括广招党员、兴建马华大厦、创设华裔大企业、发展拉曼学院、成立文化协会及成立自立合作社等。除了搞大企业被指为政商不分而出现争议外,其余计划都给李三春在党的地位加了筹码。

虽然如此,李三春领导的马华在1978年的大选中又告失利。参加28个国席选举,只赢得17席。再者这一年具有马华背景的“七人帮”,在林建寿的推波助澜下,向林苍佑展开重炮攻击,企图击跨民政在槟州的江山。这是李三春在暗中与林苍佑的第一次过招,可惜“七人帮”全数败落。

1979年李三春的后院起火。送走了林敬益,却迎来了曾永森的挑战,与他争马华老大位子。这一仗烽火连天,文告和广告战前所未有。舆论上曾永森占上风,实力上李三春控制了大多数的中央代表。结果曾永森败下阵来。

没有了曾永森的马华,李三春已是没有真正的对手,可以继续掌控马华全局。但不知那来的灵感,他还是感觉“任务”未完成,那就是要夺回马华在槟州的主导权。趁1982年的大选前夕,李三春作了一个破釜沈舟的决定,接受马哈迪的挑战,移师到华人居多的芙蓉国席对垒行动党的曾敏兴(如果林吉祥要来,他也得面对),条件是换取马华在槟州议席的8对8的分配,以和民政平分秋色。抑有进者,他要求首席部长职以那个党胜出席位为多者出任。摆明是冲着林苍佑而来的第二波攻势,领军的是林建寿(前劳工党总秘书),因林建寿也被认为具备成为首席部长的资格。

这种以个人政治前途作赌注的也许在马华党人只有李三春一人。他的豁出去的精神倒被党内外上下为他捏一把冷汗。因为李三春取胜的机会不高,若败下阵来,他只好挂冠而去。

幸运之星却落在他的身上,他以845张多数票击败曾敏兴,稳住他在党内的地位,但他的槟州夺权计划却告落空,林建寿本身也在阴沟里翻船。他打不倒林苍佑,留下一生的遗憾。

不知何故,也令人抓不住头脑,声望如日中升的李三春竟在1983年突然出走马华,辞党会长也辞国席。前者导致马华陷入内战一年有余;后者则在补选中把国席让回给曾敏兴。

李三春从基层走向顶峰,又从顶峰自我消失。在位9年,不留任何片言只语(指辞职的因由),他留下了疑团至今都没有人解开,除了他本身之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