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7.07

(五十)2006年──敦嘉化峇峇(Tun Abdul Ghabar bin Baba)(1925-2006)

政坛元老嘉化峇峇在2006年逝世,虽然他不曾攀上最高领导人的地位,但他的一生见证了两个时代的变迁(战前和战后),而他也是一位由始至终参与建国50年的少数政治精英。他一生至少做了三件对国家政治生态有很大影响的大事,因此独立50年的名人榜中,他应占有一席之位。

1925年出生于瓜拉庇朥的嘉化峇峇,少年丧失双亲,在15岁那年被迫辍学。在战前,他曾经加入左派的马来青年同盟,与布斯达曼是同一时期的人。

1942年他进入丹绒马林师训学员以训练成为一名合格校师。在战后的1946年,他加入左派的马来国民党(或马来民族党),与布哈鲁丁(后来成为回教党主席),布斯达曼(后来成为人民党主席)及依萨(后来成为劳工党主席)是属于同一组织的青年。当此组织在1950年被查禁后,嘉化也就未再涉入左派运动。
这个时期(1949年)他是一名教师,直到1955年。

由于马来 国民党被禁,嘉化在1951年响应东姑阿都拉曼的号召,转入巫统成为党员。他因而成为巫统在马六甲的开拓人之一。

1955年他辞去教职代表巫统(联盟)参加普选胜出成为联合邦立法议员,成为联邦执行理会理事4年。

1959年独立后的大选,他参加马六甲的州议席胜出,被首相东姑委为马六甲州首席部长。他一直担任此职到

1967年卸职。翌年被委为上议员,出任不管部长。

1969年大选后,他被委为国家及乡村发展部长。1972年巫统改选,嘉化峇峇中选三位副主席之一(另两人是胡先翁及萨顿)。不过当副首相伊斯迈于1973逝世时,其留下的空缺(包括党署理主席)不是由嘉化补上,而是由胡先翁取代。当1974年国阵组成,他出任国阵总秘书,在大选胜利后,他被委为农业及乡村部长。

1975年党选,嘉化蝉联副主席。此时另外两名副主席是东姑拉沙里与马哈迪。

1976年敦拉萨逝世,胡先翁接任首相兼党主席,但他不选嘉化上位,而是选了马哈迪。这对年资较久的嘉化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辞卸部长职,以示“抗议”。胡先翁也随他而去,不过嘉化保留巫统副主席职。虽然没有官职,嘉化以其元老地位在党内拥有相当多的支持,以致他一直都当选副主席之一。

也许他有先见之明,由于学识不高,他并不追求更高的职位,例如当1981年马哈迪接胡先翁成为首相时,嘉化既不入阁也不攻打党署理主席,让慕沙希淡与东姑拉沙里争夺第二把交椅(必须注意的是1978年巫统党选时,除嘉化和东姑拉沙里是原任副主席外,另一位是慕沙希淡,因此后者有本钱攻打署理主席),结果慕沙取胜。当1984年东姑拉沙里再与慕沙争老二椅子外时,嘉化也是置身度外。

这个时期(1984年)马华刚好发生党争,闹得不可开交。梁维泮派与陈群川派各执一词。巫统对此很有意见,不愿看到党争没完没了。在马哈迪调解下,梁派收回开除陈派14人的行动,并希望两派寻找方案和解。可是还是未能平息争议。到了1985年时,两派人马各派三名代表,由嘉化充当主席,以便协调两派斗争(嘉化当时是以国阵秘书长身份,临时主政马华)有人戏称嘉化接管了马华而成了马华“总会长”。当然这不是嘉化的原意,但他确实拥有实权安排两派举行一场公平与干净的选举,以决胜负。在这个过程中,马华爆发的假党员事件也得到处理。

由于巫统的施压和嘉化的“坐阵”,两派都接受其方案,订于1985年11月24日的代表大会作个了断。当大会选出以陈群川为首的新领导层后,梁维泮接受失败。嘉化也功成身退,马华也因他的介入避免斗争再恶化下去。因为这样,马华后来的领导层,每年都不忘记为嘉化峇峇庆祝生日,以感谢他挽救了马华不再分裂下去。这是嘉化所作的第一件大事。

而他本身则在1986年转运。因为慕沙希淡与马哈迪交恶,辞卸副首相兼内政部长,但保留党署理主席。马哈迪便从副主席中挑出嘉化峇峇担任副首相。这是嘉化从政以来最大的荣誉。他也因此在1987年的党选中,与马哈迪组成A队,面对东姑拉沙里与慕沙希淡的联手攻第一及第二把交椅。结果马哈迪和嘉化取胜(更在1990年大选,击退来势汹汹的东姑拉沙里的46党争权的挑战)。

身为副首相的嘉化在1987年(4月3日)党选后,又静悄悄地进行一次在后来“惊天动地”的大事。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1985年2月,曾任《马来前锋报》记者,后来担任纳吉(彭州务大臣)新闻秘书的哈芝穆达尔前往泰南陶公府的马共营地与其妻舅阿布沙玛(也是马共中委)会面,建议通过华玲式和谈结束战争。但此建议一时未能被马共接受。

1987年,哈芝穆达尔又再来访马共营寨,马共经商议后,同意由阿都拉西迪(Abdullah C.D.)(马共主席)以第十支队的名义写信给副首相嘉化峇峇。

阿都拉西迪和嘉化峇峇曾是马来国民党的党员,相互认识,也曾在1986年写信给嘉化,祝贺他出任副首相。
在1987年6月25日,阿都拉西迪通过慕达尔持交一封信给嘉化峇峇,信中指出同意会谈的意愿。

同年9月7日,嘉化峇峇复信表示同意会谈。于是在同年的10月1日,阿都拉西迪再致函嘉化峇峇,信中提及会谈的日期和地点在马共营地举行。在11月11日的时候,嘉化的复函提出会议地点应在城市地区,方便马政府人员参加。

就这样,在嘉化不动声色和巧妙的布局下,马共、泰国与马政府的三方第一轮会谈于1988年5月23日在合艾举行,而后有了第二轮在槟城举行(88年10月11日)及第三轮在合艾举行(88年10月22日)。

接着马共、泰方与马方进入了高级会谈,一共进行了5轮。从1989年2月2日到1989年11月2日终结。三方同意于1989年12月2日在合艾正式签署和议,结束马共长达41年的武装抗争,为马来西亚和平拉开新页。

在这方面,嘉化扮演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他主导的前三轮的初级会谈,而高级会谈则由马哈迪首相拍板。
根据马共主席阿都拉西迪的回忆录中,对嘉化的和解诚意赞扬有言。他也公布了他与嘉化来往信件的部分内容。

阿都拉西迪覆嘉化的信(1987年10月1日)中这样说:“我坚信,像您这样一个爱国者和民主主义者,一定会和我意念一样,认为应该在合理的条件下立即停止进行了40年之久的战争,以便更有利于我们的国家、民族和宗教的建设。”

嘉化再次覆信(1987年11月7日)给阿都拉西迪:“我也同意您的看法,我们应该尽可能及快的立即停止这场战争。我国已经独立很久了,人民要充实这个独立,以便他们在过去殖民统治时代的生活得到改善。我深信现在正是我们在一起商讨如何结束这个战争的时候。”

在双方具有诚意下,嘉化峇峇为和平打开一扇大门。但他从来未公开提及此事。倒是从马共领袖的回忆录中才知晓原来幕后的功臣,嘉化居功厥伟。这就是嘉化所作的第二件大事,改变了马来西亚的政治气候。

在另一方面,马哈迪在1990年大选后,对沙巴州执政的团结党在大选时转投46精神党至为恼怒。在沙统慕斯打化(前沙巴州首席部长)穿针引线下,使巫统成功东渡东马沙巴,嘉化成为沙巴巫统的首任主席,署理主席是慕斯打化(他接着也解散了沙统,归顺巫统)。由于巫统的东进,在2003年州选时,拜林的团结党不及一个月因议员倒戈而下台,启开了巫统统治沙巴的时代。这是嘉化所作的第三件大事,他使巫统改变了沙巴的政治路线图。

虽然嘉化为巫统建功,但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1993年巫统党选,安华崛起,气走嘉化,在形势比人强下,嘉化退出政坛。1999年他不再参加大选,而是选择颐养天年。从此不问人间烟火。2006年4月24日他走完跌岩起伏的一生,终年81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