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30.4.08

王賡武教授訪談錄(二)為什麼會有民政黨?

原文日期:2003.07.11

謝詩堅

我把話題轉入民政黨的成立,因為王賡武教授在民政黨成立之初留下迷點。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他是創黨人之一,而後又不見蹤影?我告訴王教授,在研究民政黨成立的經過時,人們一直說他扮演十分主要的角色,甚至連黨綱也是他起草的,連我本身也這麼認為。

我在寫“林蒼祐評傳”中有這麼一段:「在初時,負責推動籌組新政黨的任務是落在王賡武教授的身上。于是6君子在1968年3月24日在吉隆坡成立“馬來西亞民政運動”(GERAKAN RAKYAT MALAYSIA),簡稱民政黨。這六個人是賽胡申阿拉達斯教授(新加坡大學馬來文系教授),王賡武(馬來亞大學歷史系教授),陳志勤醫生(勞工黨國會議員),林蒼祐醫生(民聯黨主席),彼得醫生(馬來亞葯業公會主席)及維拉板(前勞工黨國會議員)。1999年,民政黨刊印的小冊子中提到民政黨的誕生是這樣交待的:“為了填補放棄憲制斗爭而走向偏激道路的社陣所留下的真空,一些大學的學術人員與前勞工黨及民主聯合黨領袖聯手共同創下一個多元種族政黨。它可作為彌補種族分裂的有效工具,也將成為取代執政的聯盟的一個有凝聚力及有理性的政黨。”」

為解開這個謎團,我單刀直入的向王教授了解真相。(謝代表作者,王代表王賡武教授)

謝:王教授,我一直存有一個解不開的謎團,因為我問了民政黨的人,他們也無法給予明確的答案,我的問題是,您在民政黨草創初期是在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為什麼您身為發起人之一而後又不見你參與活動?

王:你提及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一段往事。我和陳志勤醫生本來是好朋友。在1966年時,陳志勤已辭去勞工黨財政的職務。1967年時,他受到勞工黨內激進派的大批斗,臚列他的十七大罪狀,他意識到已無法在勞工黨內立足了。

但他是一個不死心的從政者,他想另外找一些人組成新政黨。他就找我討論這個問題。當時我已準備離開馬來亞大學,轉赴澳洲坎貝拉的國立大學任教。

我離開馬大是因為作為一名學者,我不能自由的到中國進行研究。

當時馬來西亞尚未對中國開放。為此我不得不轉到澳洲進行我的研究工作。

陳志勤是馬大理事會的成員,當他知悉我將要離開馬大後,便來找我了解情況,同時也對國家政治交換意見。他是一位理想主義的政治家。他要為國家和人民做些事情,但勞工黨已不是他的政治舞台。

我知道他是一位誠懇與有信念的人。他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他有愛心和善心。他的誠懇感動了我。他一直希望我參與他組織新黨。

我告訴他我是搞學術的,不適合搞政治。我能論政,但問政不行。不過他還是堅持我能幫上忙,就這樣在無可置否的情況下,我成為他的“同路人”。

謝:有人說民政黨的政綱是你草擬的,有沒有這一回事?

王:我們共同討論政綱的內容。就我所知是陳志勤草擬的,他拿來給我參考和研究。我有提出我的看法。我可以這樣說,民政黨的政綱是大家共同草擬的。

謝:您所謂的我們,是否還有包括其他人?

王:主要是陳志勤和我,然後由他與其他人聯系,我不直接參與拉攏創黨人的工作。我沒有與賽胡申阿拉達斯教授單獨謀面交談此事,雖然我和他也是朋友。我了解這個人像我一樣,不是搞政治的料子。但以他的身份和地位,又是馬來人,很適合成為黨的領導人。他是陳志勤拉攏成為黨的創辦人之一(後來賽胡申成為馬大校長,現已退休)。

至于林蒼祐醫生,也不是我接頭的。我知道陳志勤和他接頭。如果你要我評價林蒼祐和陳志勤的話,我認為前者是老練的政治家,後者是理想的政治家。

陳志勤後來的失敗也証明他缺乏政治家的果敢手段。愛心不是從政者的成功保証。

謝:您的意思是說,從頭到尾,都是陳志勤向您做工作,沒有其他人?

王:可以這麼說,他一直勸我留下來,與他一起搞政治。我坦白向我說,我就要走人,別算我是一份子。但他堅持我一定要成為新黨的發起人之一,而且要我參加發起人會議,以顯示我對他的支持。

謝:結果你參加了?

王:在1968年3月24日在陳志勤家中舉行的會議,我是參加了,也答應他成為發起人之一。但他知道我不久就要到澳洲去。他勸服我亮相,而且要公開宣佈我是新黨的發起人之一。
至于新黨(民政黨)的政綱及宣言等,都是由陳志勤主導。

謝:民政黨當時提出“溫和社會主義”的路線,是你的意思還是陳志勤的意思?我這樣問是因為民政黨在兩年前修改黨章時把這一段去掉了。

王:是我們的意見,但主要是陳志勤提出這樣的觀點。他認為他是一位社會主義者,所以參加勞工黨。我知道他是走溫和路線的社會主義者。

謝:林蒼祐組織的民主聯合黨並沒有強調這個路線,後來他認同了民政黨的政綱,也把民聯黨解散加入其中。在RAJ VASIL(瓦西爾)所著的“陳志勤──政界元老”一書中這樣分析:初期的民政黨勢力集中在雪檳兩地,但黨內一派歸陳志勤,另一派歸林蒼祐,基本上分成兩個陣營。由于兩人理念不同,最後分道揚鑣(指1972年陳志勤退出民政,另起爐灶,成立社會正義黨,而林蒼祐奪得民政領導權。事後吊詭的是六名創黨人中,有四人反對林蒼祐,王賡武已不在其中,剩下林蒼祐一人,竟然是最大的嬴家)

王:我在民政黨宣佈成立後,便不再跟進。因為我已經到澳洲履新。我算是完成陳志勤所托我已完成我的使命。民政黨後來發生的事情我就知之不詳了。

謝:這樣說來,你是不是可以算是民政黨人?

王:我既是發起人之一,應該就是一份子吧!但籌備的過程到宣佈成立民政黨,我們都沒有提到所謂黨員籍。我未曾填寫過入黨申請書。那時沒有這樣的規定和做法,大概我走後,才進行黨員註冊工作。

謝:我聽說你曾參加勞工黨,有沒有這一回事?

王:我從來也不是勞工黨員。認真說來,也沒資格算是民政黨人。我做學問搞學術,不適合從政。如果有過政治記錄,那就是協助成立民政黨。

謝:如今的民政黨,已經脫胎換骨,所有的發起人,除了林蒼祐外,都已不是民政黨人。您怎樣評價民政黨?您對許子根有什麼看法?

王:退休的人我不說外,我對許子根倒是有這樣的看法,我有些驚異他能在政治上立足和取得成功,因為一般的學者或知識份子都無法在政治上取得突破。

許子根的成功主要有兩點:其一是他的家庭背景。他接受良好的教育,他的父親許平等也給了他一定的影響;其二是他在美國考取博士回來後,在大學(指理科大學)執教的日子不是很長,尚未沉溺在學術的圈子中,沒有患上學術人的習氣。因此他從政時(1982年)並未把學者的習氣帶進政治中。也就比較容易適應政治的環境而得以在政治上大展身手。

我今天(指6月29日韓江華人文化館開幕)聽他的演講,覺得他很會講話,富有神采。他的成功(指擔任檳州首席部長)也不是偶然的。

他提到檳城要向聯合國文教機構申請成為文化遺產的一部份,我想是很有意義的,但檳城與馬六甲一起申請,會更有條件。畢竟馬六甲有較長的歷史。

不過,我有看到檳城在保護古蹟方面有些“缺陷”。我有看到一些古建築物被新的高樓大廈包圍起來,顯得很不協調,例如在紅毛路的一座既然要保存古建築,又讓新建築在其周圍建構起來,以致古建築物失去丰采。這不是很好的規劃,檳州政府有須要注意到這一點。我的意思是說:文化遺產的保護要有規劃,不要使傳統失去意義。

與吳清德(吳清德是民政黨中與許子根爭奪首席部長的另一人選)比較,許子根是合適的人選。我也認識吳清德(曾在馬大歷史要執教)。相對來說,民政黨選許子根而不選吳清德是對的選擇。
吳清德的學術習氣也比許子根重,這對從政的人來說,也許是個包袱。

(以上的訪談錄是筆者在對話後自行整理的,事前並未讓王教授過目。若有表達不意或失誤之處,概由筆者負起一切的文責。謹此交待。)

[c] 2003 謝詩堅 All Rights Reserve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