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2.4.08

人民联盟“定中有变”?

成立“人民联盟”(Pakatan Rakyat)是安华1998年下野后的一个梦想,10年后才梦想成真。虽然10年前他曾经成功地拉拢回教党和人民行动党与他联手对抗强大的国阵;也在牢中通过其妻子旺阿兹莎组成国民公正党(1999年4月),得以和上述两个反对党再加上人民党合组成“替代阵线”,但同年的大选都未尽如人意,只是扶起回教党成为替阵的老大.

抑有进者,坐大的回教党因狂胜而向“回教国”迈进,导致行动党在2001年与“替阵”切断关系。至此反对党联合阵线已形同虚设,不再具有威力。2004年的大选国阵大胜证诸了“替阵”已是“无牙老虎”,以惨败收场;行动党也好不到哪里去。

尽管在2004年3月大选半年后出狱的安华并不死心,但在形势比人强底下,要重组反对党联合阵线已非易事。也许安华要“感谢”巫统关起大门,迫使他不得不倾全力通过公正党(2003年已与人民党合并,改成人民公正党)杀出一条生路,而摆在他面前的坎坷道路又是困难重重。因为在种族政治已形成大气候底下,反对党又如何打破国阵不败的神话呢?

但安华执着地认为只要反对党真正联手起来,肯定大有作为,不但能破国阵的2/3优势,而且可能有意外的收获起而执政。鉴于行动党和回教党已是“划分界线”,“老死不相往来”,安华唯有退而求其次的左右逢源。就这样安华又组成了十分松弛的反对党组合,目的只是避免三角战,以给国阵一个震撼,绝口不提两线制,因为1990年的先提出两线制概念,结果功败垂成,不能再重蹈覆辙。

讵料3月8日晚上的一场政治海啸或政治地震彻底地改变了马来西亚的政治格局,也证明了安华的预言有其依据。不过这一次安华不再为人做嫁衣裳,而是选民把三个反对党都平均地送进政治主流,夺下了4个州政权和保住另一个州政权,各有所得又各胜其位。

老实说,如果没有安华,反对党绝不可能有此辉煌战绩。当然也因为选民对各种弊端有所不满,也就一口气把反对党扶了起来,竟而破了国阵的2/3席位。经过十年的卧薪尝胆,安华终于又再熬出头来。

但安华也深知三党合作的脆弱性,若不再跨前一步,化解矛盾,又会再有生变。于是一个“人民联盟”也就在4月1日急快出台了。安华成了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主导了民联的未来命运。

究竟“人民联盟”能否持久,内部矛盾是否能缓和尚是个未知数,但它确是前所未有的改变了马来西亚的政治版图。一时之间让人看到两线制已告形成。因为独立50年来,马来西亚的反对党也曾有过尝试,就是未能建立起两线制。前有劳工党、人民党及国民议会党组成的社阵(1964年败选后分崩离析);后有民政党、行动党及人民进步党、人民党的联合阵线取得不俗成绩,但不久就瓦解(1969年胜选后又被执政党收编,剩下行动党孤家寡人留在反对党内)。下来的46精神党,回教党与民主行动党再加上沙巴人民团结党的“两线制”阵线一样无功而返(1990年的大选只壮大行动党,协助回教党夺回丹州,而46精神党雷声大雨点小)。

虽然如此,安华还是认为反对党不合作就没出路,因此,他拿自己的政治生命作最后的赌注,专攻混合区(一向被视为国阵堡垒区),不再与回教党争地盘,也不太与行动党争华人选区。这种陈陈相因的老套在执政党看来是不成气候的,也无法与强大的国阵抗衡。在掉以轻心下竟被反对党翻盘。
“人民联盟”就在不经意求成下而成形了,目的无非希望借此巩固三党合作,达成“变中有定”。但我们不能就此认定两线制已经成熟,这也未曾列为反对党的议程,尤其是行动党对回教党仍是“心有千千结”,谁也不知道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另外,由于目前政治变数,尤其是巫统正面临内部的求变与斗争不断提升,随时都可能发生“人民联盟”与东马有条件的合作,毕竟“人民联盟”尚缺东马这一大块有待圆满;自然也对巫统变化有所期待,以便有所收成。就此而言谁又能排除阿都拉与安华意外携手应对马哈迪及党内领袖“逼宫”的可能性呢?只要彼此为国为民,以大局为重,存在互动,而不是一再排斥而持续没完没了,则马来西亚政治也许会再来一个大洗牌。安华提早走回权力核心的日子也许不会太久。这就是说,“人民联盟”制造的“两线制”或者“定中有变”。

人民现在问的不是“两线制”形成了吗?而是国家政治何时安定下来?这就要政党领袖和政治人物拿出政治智慧来。

(原载于2008年4月12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