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政党究竟需要多少党员才能算是强大的政党?一般来说是党员越多,党越强大,但事实是不是如此呢?答案是不见得,尤其是在民主的社会中。
例如2008年的大选结果就让人改变这一看法,因为不是每个党员都会投票给本身的阵营,也会投下抗议票。只要他们对本身的政党有不满,便会有所转变,不论这种转变是出自本身的看法或所谓的抽后脚,任何党员都有自身的权利,反正投票是秘密的。因此在选后要对付抽后脚的人是极不容易的。若能拿到证据也就不叫做秘密了。除非在选举期间,党员被证明跑到敌对阵营参加活动或有证据证明在言语中公开破坏和反对自身的政党。这就是为什么秋后算帐的事绝少发生在政党内。
其实,如果我们从本届大选的结果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胜负是与党员数目无关的。例如在1千余万名的合格选民中,少说有一半以上是执政党的党员。如巫统300余万名党员占马来人口的30%;马华有110万名党员,占华裔人口18%;国大党50万名党员,占印裔人口25%;民政党有30万党员(绝大部分系华裔),占华裔人口5%;进步党又声称超越30万党员(大部份印裔)也占印裔人口的15%,再加上东马的执政党党员,它们少说也有近200万名。这就是说,执政党的党员不下700万名,再加上它们的家庭成员,至少也有1千万名的热心拥护者。数目之大,不可谓不惊人。(正确数目有待查证)
根据选委会公布,选举当天总共有780余万选民投下神圣的一票。按党员比例,应该有500万党员出来投票支持执政党,肯定会取得大胜,但事实不是这样,反对党竟在国会胜出82席,执政党只能保住140席(上一届是199席)。更甚者,原本由国阵执政的吉打、槟城、霹雳和雪兰莪也落入反对党手中,显见有不少党员并没有“忠于党”,因为它们投下了抗议票,才使到反对党反客为主。
如果不是民心思变,包括执政党党员也不支持执政党,反对党肯定是无从突破的。因为根据了解,在反对党中,其党员数目也是有限的,若与国阵相比,也有天壤之别。例如回教党声称有50万党员;公正党声称20万党员;行动党从来没公布党员数目,姑且称它有2、3万名(也有待行动党证实),合起来也不会超过60万名,但活跃的党员更是非常有限的。
以这样的数目和执政党比较,可谓是小巫见大巫,未选已见劣势,更遑论要登台执政。可是奇迹偏偏发生。它们以少压众,以少取胜,竟在一夜之间扳倒执政党内的成员党。除了巫统尚保存实力外,其它成员党则是兵败如山倒。这证明了选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不论它们是属于政党党员或无党无派),它可以改变政治格局,否定“以多必胜”的道理。
从这个意义来看,我们认为每个政党,不论是执政党或反对党,都有需要从本届大选中吸取教训,重新检讨招收党员的政策,因为党员之多不足以证明什么,唯有党的政策和施政方针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姑且拿两个例子来比较。在中国,中共党员有6千余万名,只占总人口的5%不到,但从1949年起即是不受挑战的执政党。
而在新加坡,自1959年即上台执政的人民行动党,据知其党员约2万余名,仅占人口的2%不到,但一直是强大的执政党。
由此可见,一个政党的壮大和强大是可以建立在组织上的严谨和精兵简政的基础上,不一定要“以多壮势”。因为它们在总结经验后,发现走精英政策才是最可取的道路。同样的,今日反客为主的马来西亚反对党,不论是公正党、行动党或回教党,都不应该走“人多好办事”的政策,只要适当地壮大政党,搞好组织,才能避免出现更多的内部矛盾与冲突。
如果以为胜利后可拼命的招收党员,但过后又一时未能满足入党者的需求与要求,肯定又会出乱子。
与其迷信党员越多越好(已有前车可鉴),不如实事求是地立定明确的方向与执政的理念,唯有公正、公平、开明与透明的施政才能服众。一句话,走精英之道才是上策。因为人民要看到的是领导的魄力与廉正的政纲,真正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千古不灭的大道理。所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简介
- Cheah See Kian(谢诗坚)
-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3.5.08
大选证明“寡可敌众” (天下纵横)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