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1.5.08

马哈迪的政治神话

前首相马哈迪突然在阿罗士打(19日)宣布退出巫统,震惊朝野政坛。如果说308的大选是政治海啸的话,那么马哈迪的这一“爆炸性”的举动无疑是新一轮的“政治地震”,影响所及,不仅限于巫统,也会对中央政府有一定的冲击。虽然表面上看是马哈迪与阿都拉之争,实则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走向。

在巫统的历史上,截至目前为止,只有两个人曾经自我脱离巫统。一个是在1946年创立巫统而在1950年离开巫统的拿督翁;但他时运不济,另组新党后,未能在大选中动摇巫统根基,造就了东姑阿都拉曼当政的年代。另一个是今天的马哈迪,他也是在1946年即已参加巫统,算是硕果仅存的少数元老;所不同的是马哈迪不创议组织新党,而是要以退为进,号召内阁部长辞职,以迫使阿都拉下台。

十分吊诡的说:马哈迪一手提拔了阿都拉,为什么又会弄成今天的僵局,非迫阿都拉下台不可?这与马哈迪的刚烈性格大有关系。

姑不论马哈迪这“最后一击”能否产生巨大的震撼力,我们不妨研究一下马哈迪的从政历程,不难窥见马哈迪要的是什么?为什么他要在有生之年向阿都拉施出重炮手?

1.1969年大选“513”事件后,马哈迪以个人之力炮轰东姑,并促他下台。虽然因此被开除党籍,他也没有气馁,反而伺机卷土重来。果然在1971年敦拉萨掌权后,便迎回马哈迪,以报马哈迪“涌泉之恩”。这是马哈迪第一个独排众议,义无反顾的性格使然。

2.1974年大选后,马哈迪受重用出任教育部长。继之也凭自己形象角逐巫统副主席。虽然因此也“开罪”了协助他重返巫统的哈仑(前雪州务大臣,后因贪污罪服刑,但马哈迪于1981年成为首相后而被赦免,算是回报哈仑知遇之恩),但从兹在党内平步青云。

1976年因敦拉萨逝世,接任的胡先翁看到了马哈迪刚强的性格,破例提拔他成为副首相兼巫统署理主席,才有了1981年胡先翁退位,马哈迪上位的传奇故事。

3. 上位的马哈迪又力排众权,迎来了安华依布拉欣参加巫统,掀开马安合作的年代。抑有进者,在位期间,马哈迪以其强势领导,先后更换了四位副手到最后(1998年后)才确定阿都拉的接班。如果不是马哈迪‘换了别人’可能地位已告不稳。最明显的是在1990年大选击退东姑拉沙里的挑战(在1987年已在巫统党内击败拉沙里争夺党主席);更在1998年举千斤之力排掉安华,成为党内无可挑战的领袖。从中充分地反映出马哈迪的唯我独尊的性格。

4.2003年,马哈迪退休,把棒子交给阿都拉。经过2004年的大选,阿都拉确定领导地位,逐渐地脱离马哈迪的影子而独树一格,但这也冲撞了其政治师父。从2006年开始,马哈迪便开始对阿都拉施政有所批评。显见他对四位副手都不满意,似乎没有“第二个马哈迪出现在政坛”。

转入2008年大选国阵失利后,马哈迪更以其一贯本色要为国家“钦定”接班人。先是点名纳吉,后又添上慕尤丁,再加上拉沙里等人物,目的是要在巫统党内“改朝换代”,以堵住安华东山再起。

在苦无对策下,马哈迪作出最后一击,要巫统选择马哈迪或阿都拉,他不要再纠缠不清,模绫两可的态度。这不但给巫统部长开了难题,也给阿都拉巨大的压力。

其结局又会如何呢?我们一时看不清楚,正如谁也没有料到马哈迪会退出巫统一样。因此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1.阿都拉在无从选择下,宣布解散国会重新大选。
2.阿都拉在巫统党内占上风,马哈迪势力衰退。
3.阿都拉被迫与安华联手组联合政府。这是马哈迪极不愿意看到的。
4.巫统西马一些议员联同东马的议员与安华另立中央政府,这也是阿都拉极不愿看到的。

这就是说,马哈迪这一招“炮打司令部”可能带来伤人及伤己的大举动,而催化了安华及早登上政治舞台。

这是马哈迪企图再造政治神话,要为国家领导人拍板,但他是否是1969年的马哈迪,促使政局改变?抑或是他只是再一次表演力排众议的秀,其结果是没有改变格局?这就考验在位的马哈迪和不在位的马哈迪有什么不同了!

(原载于2008年5月21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