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晚上8时,《韩视论坛》移师亚罗士打州务大臣官邸之大礼堂开讲,以探讨回教党在多元社会中的角色。韩江电视新闻中心社长拿督谢诗坚博士以《回教党的过去与未来》阐述回教党的政治历程。另两名主讲者为吉打行政议员阿都拉尤索及吉兰丹州行政议员拿督陈升顿。
吉打州回教党也向谢君索取其英之讲稿,以供参考和研究之用,以下是谢君的演词摘要:
1. 回教世界:
60亿人口中,基督教34%,回教19%,佛教6%,无神论20%(中国为主),犹太教0.25%。
虽然如此,回教的先知穆罕默往在公元622年于麦地那建立第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并在630年对麦加的征服,是为回历的元年。
先知在632年逝世后,后人根据他的言行写下千古不朽的古兰经(Quran)及圣训(Hadith)
因此美国著名学者麦可哈特博士(Dr. Michael H. Hart)形容他是至今为止世界第一伟人,名列榜首。
2. 回教入马:
公元15世纪,马六甲王朝于1402年建立时,回教便在马来亚和印尼落地生根。而传入马来亚的回教是属于逊尼派,大本营在沙地阿拉伯,以麦加为中心。而另一个什叶派的大本营在伊朗。
在逊尼派当中,有四个主要被视为正统派系。
(a) 哈乃裴派(Hanafiyah)
(b) 沙裴仪派(Shafiyah)
(c) 马力克其派(Malikiyah)
(d) 罕百里派(Hanaliyah)
其中马来西亚大多数属于沙裴仪派及少数哈乃裴派。
沙裴仪派于11世纪由巴勒斯坦人沙裴依(Shafil Muhammad b. Idris)所创。他吸取马力克学派和哈乃裴派的优点,尊重圣训和(推理),但结论不得与古兰经和圣训矛盾,是为折衷派,盛行于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阿拉伯半岛南部及东南亚(包括马来西亚)和中国的新疆。沙裴仪派在后来被安萨里(Al-Ghazali)将苏菲主义思想引入正统的信仰中,强调宇宙永恒,为真主所创,肯定灵魂不灭,肉体复活,认为只有通过直觉才能发现理性所不能认知的真理。
而哈乃裴派于公元8世纪由库法人阿布哈尼法(Abu Hanifa)所创,根据古兰经,也审慎引用圣训条规,较灵活处理教规。特别强调执法者的个人意见和判断的价值,是逊尼派中最大的派系,盛行于土耳其、伊拉克、阿富汗、中亚细亚等国。
3. 马来西亚式的回教:
根据沙裴仪的学说,承认统治者的地位,安萨里认为有人掌权的社会比公众意见一片混乱的社会来得好。到了13世纪,伊本伽马(Iha Jama)更明确指出,统治者不可或缺,是真主在大千世界的化身。不论谁是统治者,人们都必须承认和服从,谁是胜利者,就应该被维护。
在这个基础上,马来西亚后来各自承认9个小王国的合法性存在,也在1948年与英殖民政府推出“马来亚联合邦协定”,为马来人下了定义(后来成为宪法第160条)。马来人指信仰回教,习惯于讲马来话和尊重马来习俗者。换句话说,若非回教徒,则不被视为马来人,而若非马来人,就不能享受宪法规定的马来人特别地位。
正因为这样,从那时开始直到今天,马来人和回教徒是分不开的。虽然非马来人也可以成为回教徒,但马来人必须是回教徒。
4. 回教党的成立:
根据回教党前总秘书纳沙鲁丁于2000年提呈的一篇论文中指出,它是于1951年11月24日脱胎于巫统,由一批回教学者成立。初定名为PMIP(马回教党),后易名为回教党(PAS)(1972年)。创党人Utaz Ahmad Fuad Hassan(弗哈山)与巫统创党人拿督翁、CM尤索及东姑的理念有所不同。因此从一开始回教党便立足在古兰经和圣训的基础上。
纳沙鲁丁强调回教党不分种族,不分左右派,也不分是沙裴仪派或哈乃裴派,都是为实现回教的理想而斗争,即使到今天也从未放弃。正因为这样,纳沙鲁丁又说,回教党能够接受非马来人的回教徒出任首相,并认为它比巫统更开放。
他也提出回教党的灵魂人物是朱基菲教授(Zulkifli Muhammad),誉他为最优秀的回教学者之一,也是回教党的设计师。朱基菲说,每一个人都是阿拉创造的,人类应做阿拉所喜欢的,不做阿拉不喜欢的,应遵从和敬畏阿拉。这是回教徒的主要生命。
谁是朱基菲?为什么不是党主席的人可以成为回教党的明灯?我们有必要介绍这位人物。
朱基菲(1928-1964年)生于霹雳,是农民儿子,受国英文教育。日本投降后,曾于1946年参与巫统活动,而在1947年远赴开罗的一间美国人创办的大学深造,成为当地马印学生会领袖。曾经期望马印大合并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他一生中重视通过政治和教育来强化回教思想和回教徒的地位。1951年回马后宣扬回教,较后参与成立回教学院。1957年成为这间学院的讲师。
在1954年时,他拒绝出任全职的巫统总秘书。1955年出任回教党候选人(独立前联邦议会选举),但失败。在1956年他欲角逐回教党主席不果,并于1959年卷土重来,惟两度不敌于巴哈鲁丁医生。
巴哈鲁丁(Dr. Burhanuddin Al-Helmy)原是于1950年被查禁的马来国民党主席,后来在1955年与布斯达曼联合创办人民党,而在1956年应邀领导回教党。换句话说,巴哈鲁丁是位具有左派思想的民族主义者。他和朱基菲的相同点是曾主张大印度尼西共和国;不同点是朱基菲较倾向宗教斗争。
朱基菲在1959年当选国会议员,又于1964年再次蝉联。同一年因车祸而逝世。虽然他一生不曾真正领导回教党,但他在后来被回教党视为党的灵魂人物。因为朱基菲留下的宗教政治理念成为后期回教党的指引。
5. 回教党的蜕变:
回教党有下列五大蜕变:
(i) 其一是从1951年立党到1955年的萌芽期,尚无突出人物领导。基本上是通过宗教搞政治活动,但势力有限。不被脱离巫统的创党人拿督翁所认同,自行另起炉灶成立马来亚独立党及后来的国家党。
(ii) 其二是从1956年到1969年的发展期,由民族主义者布哈鲁丁领导,与左翼的人民党和国家党有默契。在1959年大选夺得吉兰丹和丁加奴州政府。崛起成为最大的反对党,令人刮目相看。但势力限于东海岸的马来社会。不久丁加奴州州政府倒台。1965年布哈鲁丁被捕,被指涉及在海外(巴基斯坦)设立流亡政府。1966年获释而在1969年逝世。
这个时期的回教党基本上是一个民族主义政党。
(iii) 其三是从1969年到1983年的兴衰期。在新主席阿斯里领导下,回教党在1969年的大选除保有吉兰丹州政权外,也夺得12个国会议席,并在1972年与联盟合组联合政府,阿斯里转而出任中央土地及矿物部长。1974年加入国阵,1977年与巫统分离,离开国阵。不幸在1977年的丹州大选失掉州政权,更于1978年的全国大选只剩下6个国会议席,回教党转入衰退期。
1982年的大选回教党依然欲振乏力,不但拿不回吉兰丹州政权,更只剩下5个国席。1986年回教党败得更惨,只剩下1个国会议席。吉兰丹仍由国阵领导。
虽然自1982年阿斯里已失去领导权,但接任的尤索拉哇不是一位强势的领导者,以致回教党陷入低潮,直到1998年才由一位来自吉打的强人法兹诺成为党的领导人。
(iv) 其四是从1990年到1999年的翻身期。在法兹诺领导下,回教党得到了46精神党的合作终于得以柳暗花明,重新夺回吉兰丹州政权,国会议员也增至7席。1995年的选举也保持原状。但在1999年的大选,在安华的公正党合作下,回教党如虎添翼,再次跃居成为国内最大的反对党。除了继续执政吉兰丹外,也夺回登嘉楼州政权,更前所未有的拥有27个国席。回教党晋入一个新的高潮,此时它对“回教国”的诠释成为与巫统斗争的主要课题。由于回教党在反对党内的一党坐大,导致行动党在2001年退出反对党组成的替代阵线。
(v) 其五是从2000年到2008年的亢奋起伏期。回教党在这个时期打出回教国牌,引致了争议。当法兹诺在2002年逝世时,代之而起的是哈迪阿旺时代的降临。他比起法兹诺更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有时忽略了多元社会的感受。抑有进者,巫统也在2003年更换领导人,由阿都拉替代马哈迪,也为国阵带来新的气象,结果在阿都拉旋风扫荡下,回教党又失去登嘉楼州,只保住吉兰丹州,但政权岌岌可危,只比巫统多出一席(即23席对22席);国会议员又仅有7个。
2008年大选,出狱后的安华重新组合反对党,也劝服回教党不要再打宗教牌。在大气候有利的条件下,回教党再一次扬眉吐气。虽然夺不回登嘉楼州政权,但已重新巩固吉兰丹州政权,再进一步夺下吉打州政权,更在霹雳州以少数席位取得州务大臣高职。史无前例地宣告回教党已走出乡村和马来人区,在城市抬头,包括也在雪兰莪州参与执政。
从这个意义审视回教党,它似乎已脱胎换骨,令人耳目一新。与此同时,选民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讯息,那就是非回教徒也支持回教党是希望出现一个崭新的回教党,而不是竟日没完没了地谈论回教国的斗争理念。毕竟这是一个多元种族的社会,不适合以宗教治国。
6. 回教党的未来:
在这方面,我愿意提出民主政治下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那就是价值判断(Value Judgements)与经验判断(Empirical Judgement)的区分。所谓价值判断也指理想的判断。站在回教党的立场,它当然认为建立回教国是符合回教党的价值判断的,但若站在经验判断而言,又是与多元社会不协调和不配搭的。因为经验告诉非回教徒,这样的理念只能存在价值判断(主观判断)的空间,而不能也不应该存在经验判断(客观判断)的世界中。更何尚有相当大部分的人民期望的马来西亚是一个民主开放与宗教自由的国家,不是一个用单一宗教治国的国家。
如果回教党能够吸取教训,重视经验判断甚于价值判断,而表现出精明与廉正和公正的治国方略,减低或降低宗教政治色彩,则不愁得不到各族人民的支持;反之若偏向一方,执着固有的立场,那将对回教党产生负面的影响。为此,回教党不得不谨慎其言行。
新的政治格局既然带来新局面,也意味着回教党也要用新的思维和新的方略来取信于全民。既然人民联盟已打出Pakatan Raayat的旗号,又提出Ketuanan Raayat的口号,就要身体力行,共建一个和谐的马来西亚人的社会和国家。换句话说,当“价值判断”与“经验判断”发生冲突或不能协调时,采用“经验判断”是务实和符合多元社会的环境。由于政治本身既有理想,也要有现实基础,不能只一味强调理想,而偏离现实,其结果是两头不到岸。既然回教党要在多元社会生存和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政党乃至联合执政党,唯一的选择就是以绝大多数的民意为依归。这并没有妨碍和阻止回教党在回教徒社会中对回教理念的宣扬,也不会影响回教的推广和向回教徒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和回教价值观。但前提是回教刑法并不适合在马来西亚推行,因为它不适合多元社会的马来西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