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阿都拉终于为自己的政治旅程订下时间表,在2010年6月交棒予其副手纳吉。如果当中没有变卦,这意味着阿都拉计划担任7年的首相后卸下担子。就马来西亚来说,他是任期不超过10年的第三位首相,前两者是拉萨及胡先翁。
这也许符合阿都拉就任首相两届的心意,但他在此时宣布禅位日期,也藏玄机。其一是自308大选之后,他便没有一刻安宁,前有马哈迪催促下台的炮轰,在巫统内引起一阵的震荡;后有安华借势而上宣称要在916之前完成“夺权布署”,以致阿都拉必须在审时度势后作出一个明确的交待,藉此化解两位前战友的凌厉攻势。其二是为了应对党内的暗流汹涌,避免在行将到来的党选中出现激烈的争夺,进而打乱了党大央的一贯顺序而上的传统,因此他希望在12月的党选中,主席和署理主席不受挑战,以便在2010年能顺利交接。
当然这也是阿都拉的一步险棋,对他的政途是一大考验。因为他正走着一条前人未曾试过的道路。情况与东姑有些相似,但又不尽相同。
东姑是因为1969年大选失利又发生“513”事件导致紧急状态实施,不得不将权力移交给其副手,至1971年,也就是两年后才正式退休。在这两年的过渡期,东姑省却许多操心,因为有了敦拉萨辅佐朝政。而发起攻击他下台的马哈迪也就此收手,免去了巫统内部的一场斗争。虽然后来从东姑的回忆录中得知他不是很乐意在压力下退休。
39年后,阿都拉也是因为308大选的失利而面对诸多责难。巧合的是,同样是马哈迪打响第一炮要他鞠躬下台。如果说当年的马哈迪是一名落选候选人,既无官职,也没权势,却舍得一身胆,敢把首相拉下马;那么今天的马哈迪,已是名闻天下的在位最久的首相(22年),也是一手提拔阿都拉的人;虽然已告退位,但言论掷地有声。因此他这两年内老是咬着阿都拉不放,给予接位的阿都拉带来极大的困扰。相比之下,阿都拉承受的痛苦也不比东姑的痛苦为少。
抑有进者,阿都拉还得面对外来的不间断的挑战;尤其是安华的东山再起后,亦步亦趋地向权力核心靠拢,无形中使到阿都拉两面受夹。在巫统的历史上,他是第一位面对最大内忧外患的党领袖兼首相。虽然如此,他的沉住应对及临危不乱也被认为有一流的忍功,因而被敌手形容为是服膺民主的首相,输得起也看得开。
但这并没有给阿都拉加分,反而被敌手攻其要害,指他无法使国家政治稳定,也无法抑制通货膨胀,造成国运下降,有损国际形象。在这种情形下,原本身为副揆的纳吉可以起举足轻重作用,有效协助首相拔乱反正;不幸的是,纳吉此刻成为反对党人插针的对象,在更多的时候,处于防御多过攻势;反而是阿都拉在一些时候要为纳吉站台和辩护,包括“钦定”纳吉为接班人。有人因此解读成阿都拉的宣布也在为自己采取“缓兵之计”,不全然是为纳吉铺路,至少马哈迪有此看法。
就在阿都拉作出重大宣布的同时,反对党阵线的人民联盟又使出另一绝招,已向国会提呈不信任动议,理由于“人民对政治的廉正已失去了信心”。这项动议如果被接受,也只能辩论而无从投票。这就是说,民联不在意倒阿都拉,而是借此造势冲击政府的公信力,间接上也冲着纳吉而来。同时要把公众的注意力将性丑闻转回到政治轨道,不再让政治斗争节外生枝。
但在阿都拉这一方,他的“择日退位”绝招是算准时机出击,内里乾坤留有遐想的空间,也达到一保纳吉,二防安华,三堵马哈迪及四为自己解压的目的。当中会否有变数,就不得而知。不过政治手段的出神入化,阿都拉看来也不逊色于安华的排山倒海而来的神乎其技。问题是他能转危机为契机吗?
至于纳吉会否因此从中受惠,扫掉一身晦气,也只有看阿都拉如何在下来的日子强化他的领导地位并为他护航。就此而言,阿都拉的玄机藏着一手用“纳吉接班”之言来缓解马哈迪的逼宫;就不知有没有另留一手来迫使安华“适可而止”,容他再执政多两年才在大选中见真章?
(原载于2008年7月16日 《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