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2.7.08

祝贺槟甲古意盎然 (天下纵横)

历史记下这一天:2008年7月7日,加拿大传来佳音:槟州乔治市和马六甲“申遗”终于成功了。这是联合国教科文机构的遗产委员会在大会上通过的议决。标志着马来西亚的两座古老城市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对于刺激与促进旅游业,不啻为一项壮举。

就联合国组织来说,它是在1972年就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和 “世界遗产基金会”,并推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凡是入会国需遵守公约的规定。马来西亚则是延至1988年才加入这个组织,也就因势利导,不必经过大工程,选择了两个富有自然景观的砂拉越穆鲁国家公园(Gunung Mulu National Park)及沙巴的神山国家公园(Kinabalu Park)申请登陆“世界自然遗产”而获得成功。但自此之后,马来西亚便没有其他古迹有此荣殊,因为要登陆“世界文化遗产”比登陆“自然遗产”要困难的多,前者需要有古迹和活的历史文化衬托;后者则只要自然条件突出和独特即可。
虽然如此,马来西亚也不是近年才重视“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早在1991年时,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在槟城举行会议时,一些专家就注意到乔治市充满古色古香的建筑物,若能得到妥善的保管,将有机会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区。

这引起槟州政府的注意,开始感觉到保留古迹的必要性,否则为时已晚,将重蹈新加坡的覆辙(新加坡因为古建筑物让位于现代化城市,失去“申遗”的机会)。

但说归说,做起来则是千头万绪。首先的就是要针对“光大”的发展有所约束和调整,不能再让高楼大厦“破坏”了古建筑物的排列与秩序。所幸光大的发展区只占0.11平方公里(即11公顷),对古迹的保留冲击不大。

为了达成这个愿望和有计划性地发展,槟岛市政局在1995年推出了“古迹保留指南”,以便能“抢救”乔治市古建筑物。当时由于市民不明白它会带来什么好处,抗议声连连,而且也听说金融业对相关地区的屋业不能随意改动,造成市价无法提升,因为它们不知将来情况会如何。

槟州政府的坚持也带来一线曙光,那就是1998年,当槟城又再一次成为国际会议的地点时,便专题讨论马来西亚文化遗产的地区与地点,结果中央政府决定以槟城和马六甲两个古城市向联合国申请。但事先的工作是十分繁杂的,不易成事。

经过拉拉扯扯,槟州政府又于2003年决定把“文化遗产”区的范围缩小,担心太大而顾不来。这一改,也就将1995年制订的标准大大地改变。例如在1995年将乔治市的4.58平方公里圈定为“文化遗产”区,其中1.93平方公里是核心地带,另外2.65平方公里是缓冲地带,约占乔治市面积的11%(总面积是41平方公里)。

而2003年则剩下1.88平方公里,其中0.99平方公里是核心地带;也只占槟岛总面积的0.6%(原本是1.6%,少了1%)。

这样的变动既不影响申遗,也容易规划。根据政府的规定,其实际范围从雪天咸码头处的康华丽堡(旧关仔角算起),沿着沿海一带一直到E&O酒店。基本上,以槟榔律作为分界线。换句话说,所有要保护的古建筑物都在这一带,而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民,便成为活文化,也就是过去许子根所经常强调的希望能保持“原汁原味”,以便登陆成功。

2004年,中央政府便依据乔治市和马六甲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汇集,也首次成立“文化及文物遗产”部门,统筹统办申遗工作。但因在2005年送交的文件是旧的格式,被打了回来。于是在2007年时,中央政府在槟甲政府的协助与配合下,又呈进新的申请书。

半年以后,好消息传来联合国专家将来两个地方鉴定,因为我国提呈的主题是:“马六甲海峡的古城市──乔治市与马六甲”。就这样尤炳颐教授来了,他在考察后提供某些宝贵意见。

当时在槟城看来信心满满,但不知道马六甲那方面准备得怎么样。无论如何,大家都期待莲开并蒂,双双夺标,因为我国是一举呈上两个城市,不可能被分划。换句话说,若入选便一齐上榜;若落选,一起失望。

最后是皇天不负苦心人,槟城和马六甲人民迎来了春天,并希望能因此带动旅游业突破性地转运。
在这方面,槟州前朝政府的辛勤耕耘,变成当今政府要小心呵护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