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公会党选落幕及新阵容出台后,荣任总会长的翁诗杰面对各方的批评,有肯定的,也有负面的,亦有观望的。每一个人都在注视翁诗杰未来的路怎样走,是新路抑或是走回老路,就看新会长的领导方向了。
除开代总会长不谈外,翁诗杰是马华创党以来的第9任正牌总会长,也是历任总会长中,就任时年龄居第二大者。如果不详加研究历任总会长当选时的年龄,人民还以为他是较年轻就任此高职的总会长,因为在印象中他是马青科班出身的。其实不然,他竟是继陈祯禄之后的较高龄的总会长。以下的数据为我们提供这个答案:
1. 陈祯禄(1883-1960),66岁出任总会长
陈祯禄是马华创党人,当马华在1949年成立时,陈祯禄已是66岁高龄。这位生于1883年,而逝世于1960年的首任会长并不是一位栈恋权位者,他在1954年萌起退意,后在众人劝说下,才同意留任。
讵料在1958年党选中,竟被击败,从此逐渐淡出政坛。两年后逝世,享年77岁。他是第一位没有官职而被时任首相的东姑阿都拉曼赐予国葬殊荣的政党领袖。
可能年事已高,这位曾在英殖民时期担任立法议员的总会长,在国家独立时,把机会让给其儿子陈修信进入内阁当部长,那个时期尚没人指责他搞“陈氏王朝”,因为陈祯禄已表明他要退休。
他前后在位9年。刚巧是黄家定所规定的年限。
2. 林苍佑(1919-),39岁出任总会长
林苍佑在1958年的党选中,以少壮派领袖之姿态挑战陈祯禄结果胜出,成为马华公会历史上最年轻的总会长,而陈祯禄在败选后也欣然接受被委任为名誉会长,但林苍佑却与陈祯禄的儿子陈修信结下恩怨,因为后者在捍卫宣传主任一职中,被林苍佑派的杨邦孝(后任新加坡大法官)击败。由于当时的党章简单不完善,马华各州的领导仍未完全听命于中央的领导,以致林苍佑派则通过修改章程试图一统马华的组织。
未料林苍佑派脚跟未稳时,在争取国会议席面对诸多压力。先是巫统主席东姑不让步,后是陈修信派暗度陈仓,与东姑私下达成协议,以致林苍佑要求马华至少分配35至40个国席的希望落空(总数104席),据林苍佑说,其目的是阻止随意修宪,至少要得到马华的首肯才能进行修宪。
最后马华分配31席,甚至连林苍佑也未被列为国会候选人,因为东姑已和陈修信的派系联手,也就一脚把林苍佑踢开。堂堂总会长竟未能敲定候选人,可谓绝无仅有,也是马华的“悲哀”。
由于血浓于水,陈祯禄转而支持其儿子向林苍佑开炮。就这样,林苍佑愤而在1959年大选后辞总会长,翌年宣布退党。这就是说,虽然林苍佑是最年轻的总会长,但也是最“短命”的总会长,只担任一年有余的高职。从此他的政运完全改观;马华也步入难与巫统争取平权的时代。
3. 陈修信(1916-1988),46岁出任总会长
林苍佑辞职后,陈修信并没有马上取其位而上,而是让来自吉打的好好先生谢敦禄出任代总会长直到1962年党选,陈修信才被扶正。
陈修信比他的父亲陈祯禄更具强势领导。他建立起总会长的权威,也与董教总的路线分道扬镳。所谓“三大机构”(即马华、董总与教总联合组成的教育工委会)也一时进入冬眠。
在任期间,陈修信未能带领马华溶入华人社会,更与董教总唱反调,反对建立“独立大学”,终于在1969年的大选尝到苦果。参加33个国席,只赢得13席。接着爆发“513”种族冲突事件。
在痛定思痛后,陈修信于1971年国会民主重开时,展开华人大团结运动,可惜不久又与华团闹矛盾,团结运动变成分裂运动,严重地打击了陈修信的威信。最后又在1973年闹党争,开除了一批改革派份子,包括林敬益在内。
1974年疲累的陈修信选择退休。前后领导马华12年。
4. 李三春(1935-),39岁出任总会长
与林苍佑一样,李三春在1974年接陈修信棒子时才39岁,算是少年得志。他是第一位的马青总团长攀上高位者;也是第一位担任署理总会长而顺利接班者。在吸取了林苍佑事件的教训和陈修信的经验后,李三春即快地建立起李三春年代,一改陈修信时代的“头家政党”的形象,有限度地与华社民间团体恢复友好关系,并大力推动马华5大计划。
他最大的动作是在1982年大选时移师芙蓉挑战行动党主席曾敏兴,以换取巫统同意马华在槟州与民政平分秋色的州议席(8席对8席),但他只胜了一半,即本身赢国席,却夺不回槟州首席部长职。
1983他突然心血来潮,离党出走。但这一走却激发党内派系矛盾加深,不幸酿成严重的党争,也许是他始料未及的。
他前后担任9年的总会长。任期与陈祯禄一样。不知后来的黄家定是否从他们的身上吸取灵感,限制总会长最顶做3届9年?
5. 陈群川(1940-),44岁出任总会长
当李三春于1983年出走后,梁维泮成为代总会长。为清除党内异己,一举开除陈群川及林良实等人,掀开马华有史以来最持久的党争。马华也因之陷入所谓的“黑暗时期”。派系斗争此伏彼起,梁维泮成为党内敌对派的靶子,最后竟劳动当时的副首相嘉化“接手”马华的老大职权,实在是马华的一大笑柄。
1984年两派人马同意通过党选见高低,不示弱的梁维泮在不得已下收回开除成命后,面对陈群川的直接挑战。这一仗也结束了梁维泮的政治生命,启开了陈群川当权的年代。
陈群川表面上看来是李三春的“入门弟子”,实则他比李三春更经济化(商业化)马华公会。所谓的“政经合一”论也在他的年代发挥得淋漓尽致。
1986年大选当选国会议员后,陈群川似乎已是拜官在望,讵料发生“星泛电”股市事件,在新加坡被提控,也一举结束陈群川的政治生命。较后一些合作社和控股公司也面临大检举。
前后算来,陈群川只担任2年的总会长,“短命”得可以。
6. 林良实(1943-),43岁出任总会长
林良实是第二位以署理总会长身份荣任总会长的人,但不同于李三春,他不是马青班的人。他一出道就在槟州活动,且在1974年首次在槟州中选国会议员。1977年林建寿出掌槟州马华时,他避开锋头,辞卸槟州马华秘书职,转向中央发展。后来出任政务次长,也被选为中委。
1982年大选,他索性转换码头,移向柔佛提名,转成为“柔佛州人”,过后也曾出任柔州联委会主席。
1984年的党选,他成为陈群川的副手,成功胜出署理总会长,但也种下他与李金狮的失和。李金狮认为他应有机会领导马华,却因陈群川选中林良实而显得十分无奈。
当1986年陈群川辞职后,林良实顺势而上,李金狮也就成为署理总会长。但依然没有改善彼此间的既合作又斗争的微妙关系,后来被迫从政坛中引退,换来了林亚礼成为林良实的副手。
翁诗杰就是在李金狮当红的年代成为其政治秘书,启开了他的政治路。
林亚礼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在2001年因南洋报业收购事件与林良实冲撞,马华因而有了AB队之分。林亚礼不满林良实在1999年大选时不退下,又在选后未招陈广才入阁,反让A队的黄家定越级而上两人的斗争又再升级。
2003年,在马哈迪斡旋(干预)下,林良实也不得不与林亚礼双双从党职上引退。
从1986年到2003年,林良实共担任17年的马华总会长,破了马华的历史记录,也留下一页争议性的历史。
7. 黄家定(1956-),47岁出任总会长
黄家定是在1979年参加马华公会。1984年马华党争时站在林良实这一边。1986年林良实被扶正并出任内阁部长后,黄家定成了林良实的政治秘书(先是新闻秘书)。他的政治师父也就是林良实。由于得到林良实的提拔,黄家定走上政治青云路。在1999年大选时入阁。比起陈广才及翁诗杰,他是一颗幸运之星,显示他更快登上权力之巅。
果然在2003年林良实引退时,他被选中成为总会长,而陈广才则担任副手。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这两人原本分别属于AB队的大将,却能愉快地携手合作。当然陈广才也得以进入内阁。
2005年的党选,黄陈“双剑合璧”,击退蔡锐明与陈祖排的挑战,进一步巩固他们两人在党的地位。
不是马青班科出身的黄家定(陈广才则是)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修改党章,限制总会长任期3届9年,同时部长及行政议员的任期也有所限制,以便其它人有机会出人头地,不致一人“霸占”高位太久或直到退休或逝世为止。
可惜他未能洞悉2008年的政治海啸突然间使到马华“天昏地暗”而迷失方向。这一严重挫折也让他决定提早退休,不参加今年的党选。黄家定的年代也因之划上句号。
他前后只担任5年的总会长,较之党章的规定少了4年,除了无奈之外也有遗憾。
8. 翁诗杰(1956-),52岁出任总会长
与黄家定同一年出生的翁诗杰是在1981年参加马华的(较黄家定迟了2年),他是被李金狮提拔而在1986年成为政治秘书。换句话说,当黄家定是林良实的政治秘书时,翁诗杰也是与他同一等级。他们两人有不同的背景,前者不走马青路线,后者则从马青的基层一步一步地走向顶峰。因此他是继李三春之后,第二位荣登总会长的“马青仔”。不过他在出任总会长时已是50出头,只比陈祯禄年轻,但比其它总会长为大。
虽然如此,在外人看来,翁诗杰还算是在最成熟的年龄出掌马华。他的作风接近李三春,他的思路也有李三春的谋略。他是否是李三春第二?或比李三春干得更出色,尚言之过早。不过从他上任以后的表现视之,他发挥了马青的精神,也造就马青班底进入马华核心。
从上述8位总会长的际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是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手段和策略。但相同的是:他们领导的是同一个政党,一个拥有近60年历史,且号称代表华人的政党,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未超过60岁被扶正。这是马华的传统抑或是马华的风水?就此来看,也许蔡细历选择打老二是对的。因为他已年过60,也只好让路于较年轻者?无论如何,且看将来谁能破此“魔咒”?
(原载于2008年12月1日《号外周报》 第404)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