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3.12.08

华人社会形成于英殖民时代 (天下纵横)

从历史上来说,马来西亚的华族移民形成一个浪潮真正始于英国人在1786年占领槟城之后。而在这之前,虽有华人在马来西亚定居,但数量不多,因此不能形成一个华人社会。

尽管有史料记载华人领袖(客家人)罗芳伯曾于1777年在印度尼西亚的坤甸建立了大唐总制,也只限于印度尼西亚一带,直到1830年才有罗芳伯的弟子刘善邦率3千人移入砂拉越的石隆门,但后来又受到镇压而分散,因此成不了气候。

即使在莱特占领槟城之前,已有少数华人在槟榔屿居住,也是个人行为。如建于1799年的海珠屿大伯公庙有三名南迁的华人的坟墓,死后化身为大伯公被人膜拜,只能证明他们三人较莱特先来到槟城,不能证明有一个华人社群。

研究华人史的权威巴素博士在其著作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华侨初期已经跟马来人通商和作外交上的联络(指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但他们一直到马六甲王国奠基后(成立于1402年),才存有永久居留马来西亚的念头(按马六甲王朝于1511年被葡萄牙征服:而1641年又被荷兰征服)。”不过根据巴素博士的资料显示,在1641年时,马六甲有华人不过三四百名,只有在英国人开拓殖民地后,开始具有意义的移民。

换句话说,英国东征后,大开门户让印度人和华人大举南迁,成就了今日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的社会。华人社会也于焉形成。按照时间表它是这样排列的:
1. 1786年英国人莱特占有槟榔屿后,有成千上万的华人来到这块陌生的地方生存和发展。例如1787年时,只有华人60名,但到1833年时,华人已是逾万名。而在1901年时,华人已近10万名。由此可见英国在早年就洞悉利用华人来开拓殖民地。

2. 1819年,莱佛士(原本在槟城担任总督的秘书)占有新加坡,有更多的华人也在新加坡登陆,然后再移入马来半岛。今天的新加坡已是一个独立国家,华人3百余万名,正是当日播下的种。

3. 1824年,英国与荷兰交换殖民地,将在苏门答腊的明古连港让予荷兰,换取荷兰将马六甲交给英国。就这样,英国在1826年正式将槟城、新加坡和马六甲并成海峡殖民地。在私相授受下,荷兰占有全印度尼西亚,英国则将海峡殖民地作为东进的桥头堡。自此之后,又有大量的华人向这三个地方迁移,形成一个大移民浪潮。

英国占领马六甲海峡是具有其长远的政治目的。一方面借此三个殖民地将权力伸入马来半岛;另一方面又瞄准中国的市场。

4. 1840年英国入侵中国打一场鸦片战争就是为了夺取香港成为其殖民地,并通过香港打开中国的门户。

5. 1841年,布洛克家族占有砂拉越,同样需要大量的外来移民,华人的入迁也是波浪式的,直到今天为止,砂州的2百余万人口中,华人占有约26%就是当日的移民潮所形成的。

6. 1874年,英国通过邦咯条约,打通进入马来半岛的大门,华人涌进开采锡矿,种植橡胶;英国则将政治权力延伸到各个州属。马来半岛也就逐步地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7. 1881年,英国的渣打公司取得沙巴的控制权,又有一大批华人移向沙巴谋生,今日的沙巴有2百余万人口,华人也有近18%之数,说明了沙巴早期也是华人“淘金的天堂”。

8. 1905年,尽管英国在1874年后就对马来半岛行使政治控制权,但法定地位是在1905年才被全面确定,也成为名副其实的殖民地。这九州三邦后来被称为马来亚(但在1948年新加坡被划出去,不属马来亚)。

9. 1942年,日本全面入侵东南亚,马来亚也告沦陷。3年8个月的苦难日子,人民罄竹难书;尤其是华人,更成为被日本蝗军残害和打压的对象。

10. 1946年,在日本于1945年投降后,英军即快地重临马来亚,实行军事统治。与此同时它也迫使沙巴及砂拉越的统治家族把权力让出,直接归为英国政府掌管。

这样一来,沙巴和砂拉越与马来亚一样,是个不折不扣的英国殖民地。也因为有这层关系,才有后来的马来亚联合邦加上沙巴和砂拉越两个地方一统成为马来西亚。

不论是东马或西马的华人,他们都是缘自一体的,都在英殖民地时代由中国的广东和福建省大量的涌入,建设了今日繁荣的马来西亚。就此而言,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地位和贡献是不可抹杀的。没有华人的开垦和勤劳的付出,没有华人与其它民族和睦相处,又怎样形成一个马来西亚国家?说来说去,是英国利用了华人,而华人也借英国人之手,向海外拓展他们的事业,代代相传直到今天。

(原载于2008年12月22日《号外周报》 第40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