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3.5.09

新国大韩院学术代表团 赴浮罗山背实地考察史迹

韩视网记者陈宝诗报道/摄影林荣发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及韩江学院的学术考察团,于5月2日大约下午2時30分在细雨飘飘的气候下,大伙人浩浩荡荡的前往浮罗山背进行考察工作。

大队首站抵達浮罗山背著名的玄天廟,并獲得馬來西亞檳城浮羅山背玄天上帝廟理事會的熱情迎接。该会理事曾高远也热情的向眾學者介紹當地歷史,其中包括富有历史价值的玄天廟、天主堂及豆蔻場等。

玄天廟擁128年歷史
据了解该位于浮羅山背市區的玄天廟除了擁有128年歷史,也向大家證明客家人的確在128年前就已抵達浮羅山背,客家人在開拓浮羅山背擁有一定的功勞。早期的玄天廟是由木材搭建而成并以客家話教學的學校讓附近的學生擁有念書機會。后期,學校被拆后,通過當地熱心人士的捐款新建玄天廟。

整間廟是以龍的形狀建立而成。當地居民也相信該玄天廟為他們帶來好運氣,讓生活過得更好及發達。除了客家人當地的潮州人也常到玄天廟燒香拜神,該廟的常年費用都是由該區善男信女捐助。

謝詩堅:寻建設文物館合適地點
拿督謝詩堅在致词上表示,今天特別的安排了來自新加坡的學者及年輕的學生,希望大家一起親身感受該地的客家村狀況并考察浮羅山背并給予意見如何建設文物館及合適的地點。

當初也是馬共聚集點
他說,浮羅山背是個奇怪的地方。當地的浮羅勿洞就是2004年檳城大海嘯最嚴重地區,當時沖走30多人。浮羅山背與浮羅勿洞都是以馬來漁民為主。浮羅勿洞華人人口約4000人,客家人則占華人的一半數。他說,浮羅山背都是以客家話為主,即便不是客家人也已客家話溝通。他表示,浮羅山背市區當初也是馬共的聚集點。

此外,雙溪檳榔是屬于簡陋的客家村,該區共有2000多人,客家人占了90%。該市區的店屋是屬于潮州會館,發展也非常的緩慢。大多數創辦人都是來自新山并在当地留下痕跡。他透露,客家公會較遲成立也因早期客家人是與潮州人一起加入潮州公會,但后期基于語言上的分歧而推出潮州公會,自行成立客家公會。

此外,擁有百年歷史的浮羅山背天主教堂也是留下客家人的足跡。謝詩堅希望,接觸痕跡盡快成立客家文物館,他也相信客家人早在太平盛世年代就已在浮羅山背落腳。此外,基于歷史所致一般客家人都是屬于偏左份子,許多也在早期加入勞工黨及馬共。

黄贤强冀有更多人加入研究陣容
新加坡国立大学暨社会科学中文系系主任黄贤强副教授表示,這次共有23位來自新加坡的老師、學者、博士生及碩士生等人。當中有些來自中國、臺灣、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他希望,往后擁有更加多人加入客家研究陣容。

此外,位于浮羅山背市區的天主教堂也同樣擁有百年歷史,更難得的是教堂內的椅子也有百年歷史之久。教堂內也收集好幾本圣堂記錄,該冊子都是記錄自1854年信徒的結婚或死亡記錄。该圣堂記錄都是以拉丁文书写并附有客家音调的法文名字记载。

大马客属公会署理主席拿督谢诗坚也捉紧机会向该教堂的负责人,要求赠送该教堂早期并附有客家语言的传道小册子作为研究用途。此外,传道人也现场以客家语向众学者传道。

参观过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及深入的从历史了解客家人在浮罗山背的起源后,考察团也不忘了前往,浮罗山背著名的豆蔻场品尝美味可口的客家人食物豆蔻及了解豆蔻制成品的制作过程。

郑坤明: 浮罗豆蔻特别香甜美味
距了解,豆蔻用途非常广除了当水果生吃之外,豆蔻也可制成药物敷用及服用、煮成清凉可口的豆蔻水、制作成豆蔻零食及豆蔻种子也可提炼成豆蔻油等。

此外,当地居民透露,豆蔻树一年2季丰收季节,平时也陆续会有收成。而且种植过程相对其他果树容易。据悉,许多大马游客参观过浮罗山背的义合豆蔻园后,曾向老板购买果树到其他州属种植,但都无法种出茂盛及漂亮的豆蔻。

豆蔻老板郑坤明表示,这也许是浮罗山背半山腰的气候及土壤因素,导致浮罗山背种植的豆蔻特别香甜美味。

逾50位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及韩江学院考察团。
黄贤强(左2起)、谢诗坚、陈剑虹及浮罗山背玄天上帝廟理事會代表等人在玄天庙前合照留念。
浮罗山背玄天上帝廟里的历史古物。
浮罗山背玄天上帝廟里的石碑。
历史悠久的浮罗山背天主教堂。

以拉丁文书写的圣堂記錄。
教堂椅子拥有百年历史。
优雅的天主像。
谢诗坚正专注的研究历史圣堂记录。
老板郑坤明向学者们介绍豆蔻制成品的制作过程。
美味可口的豆蔻水。
豆蔻从里到外,用途良多。
豆蔻树在浮罗山背长得特别茂盛。
载自《韩视新闻中心》网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