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9.10.09

左翼运动旗手陈福兴 (直挂云帆)

马来西亚凤凰友好联谊会槟州联委会于10月4日为陈福兴逝世20周年在韩院多用途礼堂举行追思会,当天早上出席的左翼人士,尤其是劳工党干部十分踊跃,挤满了整个礼堂。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纪念一代政治人物陈福兴所留下的历史痕迹,从而肯定他在那个风雷激荡的年代所作出的贡献。

陈福兴是谁?为什么死后的20年仍然有人愿意为他举行追思会?他到底在马来西亚左翼运动史上占据了什么样的重要地位?因为这是一个十分罕见的不寻常举动。首先他不是一个政党的创党人或实权的领导人;其次他不是一名烈士,他究竟凭什么条件挤身成为左翼份子追思的对象?

我愿意以一位历史工作者及时评人的身份给陈福兴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陈福兴(1940—1989),终年49岁。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而在韩江中学接受教育。1959年高中毕业后,凭其卓越成绩而成为槟城中学的一名教员,后因政治因素被教育局勒令停职,他较后在骆文秀的公司当书记。

1960年他参加人民党,1964年他获社阵提名成为日落洞州议席候选人而胜出,与另外一名也是韩中的毕业生许平城双双打进槟州立法议会。

社阵在这一年大选蒙受重创,其一是马印对抗下造成华裔选民对社阵的支持有所保留;其二是李光耀领导的第三势力插足大选,给社阵带来一定的压力。就这样,社阵在议会实力大不如前(1959年大选时有8位国会议员;1964年仅剩下2位国会议员。槟州也只剩2名州议员)。由于干部纷纷被逮捕,造成党的领导出现断层。加上1965年劳工党与人民党因语文政策分家,而国民议会党的群龙失首(领导人前农长阿都亚兹被捕),也就使到社阵分崩离析,不复从前的统一阵线。也因为这样,陈福兴在1965年率一批党员脱离人民党而投身劳工党,他在劳工党的地位也相应地人气急升了。

1967年7月8日在槟州劳工党大会前夕,陈福兴被政府援引内安令逮捕,虽然劳工党的政治报告是他草拟的,他也被推选为槟州秘书,但已无缘参加党大会。

在这之后,他便失去自由。换句话说,陈福兴从当选州议员到被捕时,只享受3年的自由身,而后再也无法履行议员的职责。

虽然如此,在1967年10月21日在槟城召开的劳工党全国代表大会上,陈凯希及陈福兴双双在拘留营内当选全国总秘书及副总秘书。这是劳工党最后一次的代表大会,也是文革式的大会,标志着劳工党已走向以街头斗争为主,议会斗争为辅的路线。这一种转变和跟着1968年发生的社阵议员集体辞职以抗议领袖被逮捕是同一脉络的,昭示了左翼的劳工党不再“迷信议会民主”,转而从事另类的街头斗争(因此严格来说,街头斗争并非安华专利,而是左翼运动的一贯斗争手段)。

在这种情形下,身系囹囫的陈福兴只能感受外边战鼓频催,内心孤寂焦虑的不安,于是在集中营内又传出一次又一次的绝食斗争。这是左翼份子的另一个斗争场所,陈福兴在这方面扮演了重要的领导角色。在拘留营中,他成了无可争辩的主要负责人。

由于陈福兴坚持他的政治原则,像许多左翼份子一样,因此当1969年“文化大革命”高潮时,他无法感同身受;当“513”悲剧在大选后发生时,他难以消化;当1972年劳工党注册取消走进历史时,他只能扼腕叹息;当1974年马中建交时,他感到时局变得太快;当1976年因四人帮被捕而结束“文化大革命”时,他百感交集;当1978年邓小平复出拨乱反正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时,他拭目以待。当一切的一切在改变和转变时,左翼运动已在时移势易下,进入了转折期。

所有这一些的大事件都与他擦肩而过,他也因为对理念的执著整整被监禁了15年后才被无条件释放,那是1982年8月31日的国庆日。他没有喜悦,只有那不灭的信心伴随他走出牢狱的大门。他把15年的青春献给了理想和信仰。单就这一点,他赢得了同志与支持者的掌声,历久不衰。陈福兴也因此为左翼工作者树立了典范,他的威武不屈,临危不乱的沉着应对的精神,感染了其他人,成为一个大时代中的感人故事。

在我的了解中,他是一位博学多才,好学不倦的政治学者。他热爱民主,更重视人权,他有着浓厚的书生卷气,但又夹带着一身的傲然之气,终于使他成为一个有原则的政治人物,可以挑大梁,也可以身受其苦而不退缩。在当今的现实政治中,陈福兴无疑的成了从政者应有的不随波逐流的榜样。

虽然时代并没有赋予他重要的政治使命,也没有给他机会一展身手,而是用限制性的法令来束缚了他的自由,但又禁锢不了他的思想。当他恢复自由时,他又开始摸索人生的第二个起点。

很可惜的,在还未及形成一个新的社会主义运动(适用于马来西亚)时,陈福兴在1989年因意外事故不幸与世长辞,留下他遗憾的一生。劳工党人也因此失去了一位经得起考验的坚定旗手。在他逝世后,不久是马共和解的大转折;也迎来1990年苏联的变天和世界格局的大洗牌;中国的第二波的改革他也看不到了;更无从想象308的政治海啸。这一连串的变化,都发生在陈福兴身故之后,它说明了历史有其因,自有其果。

但在劳工党的斗争历史中,虽然已成过去,它们可曾想到这个党的历史应有一个代表性人物登场亮相?陈福兴也许是其中一个(梦里寻他千百遍,暮然回首,那人已在灯火阑珊处)十分重要的人物。最低限度,形容他为“左翼运动旗手”是当之无愧的。他高风亮节的一生,照亮了左翼前进的道路。
刊登于2009年10月8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