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9.1.10

评林冠英的“中道大马” (跃马扬鞭)

民主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在1月7日的党代表大会上,提出“一个中道的马来西亚”(Middle Malaysia)新口号,用以抗衡国阵主席纳吉首相在去年4月上任时提出的“一个马来西亚”的口号。他说“中道大马”的理念有4个要素:即民主参与、尊重多元文化与人的尊严,提供平等的机会与保障免受歧视。

从他所宣示的重点来看,他是为行动党乃至民联的未来提供一个合作的基本盘,并希望它不但是一个新口号,而且能成为民联的新理念。

在我们尚未能确定“中道大马”是否在未来成为民联的新政治路向前,我们先把它当成是行动党本身的一个新的政治取向。但这是新的概念吗?如果按照林冠英的说词和解释,它还是带有“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思路,只是换个比较含蓄的词句,但不论怎么改和怎么婉转,它始终没有最早的口号那么响亮和深入人心。直到今天它还是被公认为最直截了当表达理念的词句。

然而也正因为这个口号一直不能被马来社会所了解和包容,也就出现排斥性,以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行动党无法争取到许多的马来选票。这就是说,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1966年),注定被定型为华基政党,虽然它声称是多元性的,正如民政党也是多元理念的,但它们一向以来多是在城市和华社选区与马华争夺代表权。

整个扼要的发展过程是这样的:1964年李光耀带其人民行动党在马来西亚插足大选,结果只蒂凡那一人中选,他也代表行动党在马来西亚坚持其“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理念作为斗争的口号和方向。

当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后,人民行动党也跟着撤出,留下的“政治真空”让后来成功注册的民主行动党给填补了。在林吉祥成为蒂凡那的政治秘书及党的组织秘书后,他很快就继承其政治师父蒂凡那的衣钵,在1969年大选胜利后的第二年,正式成为党的掌门人。他依然宣扬同样的理念和持续李光耀开辟的第三条道路,既否定联盟的右翼政策和社阵的左翼路线,提出了中间偏左的民主社会主义政纲。

当70年代左翼政党退出民主政治舞台后,行动党仍然走中间偏左的路线,但只剩下和国阵的两条路线的斗争,已不再强调所谓第三条路线。这个策略在1986年的“丹绒一役”渐入佳境而在1990年的“丹绒二役”达到高潮,几乎让槟州改朝换代(行动党只差3席即起而治政)。而国阵也不是省油的灯,它也把政策从右转向中间偏右,乃至有时也看来是走中间偏左的路线,使到选民对它寄以希望。就这样在1995,1999及2004年的一连三届大选都把行动党压得难以舒展长才,进而在政治策略上逼使行动党寻求转变与口号的翻新。这个责任就落在2004年成为党秘书长林冠英的身上。因此他在2005年的党大会上脱掉“社会主义”的大衣(修改章程去社会主义字眼),以符合世界潮流的左右摆动。接着在2006年林冠英又提出“马来西亚人优先”的口号,用以取代“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希望能争取马来选票。不过,这样的口号流于概念化而激不起浪花,直到2007年行动党才提出一个动人的口号“改国运你决定”。还有就是民政党后来提出的“再转变”的不当口号,让行动党钻了洞子,将之改成“再转变,投火箭”,竟一下子变成威力十足的武器,即是拿敌人的矛戳敌人的的盾。就这样在2008年的大选,反对党终于扬眉吐气,创造保一夺四州政权的奇迹,更把林冠英送上首席部长的高位。当行动党一扫霉气,成为在朝又在野的大政党后,它相信马来人已包容了行动党,因而雄心勃勃扬言要向布城之路迈进。

在新形势新格局下,林冠英又再抛出一个隐意的新口号,让人去猜什么是“中道马来西亚”?但还得读完他的讲话才知道他要表达的又是不离“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林冠英语)。这么一个大转弯是累了一些,但在争取回教党和公正党的大道上,行动党不放下身段也是不行的,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右不左的“中道大马”出台了。至于它的定位在那里,卖点又在哪里?倒要费思量细细推敲。看来它也不能挖苦“一个大马”缺乏明确方向,因为“中道大马”同样让人感到它是还有下文的政治新名词新包装,缺乏一目了然的新启发。相对于过去的口号,羌还是老的辣!

不过,林冠英既然强调它是未来的政治策略,目的在于争取中间选民,特别是马来选民,以夺取中央政权,也难怪英文星报形容它是赢得政权的“工具”。这样的说法也意味着它是一种政治手段,也就没有太大的争议了。就不知在不久之后,这是否也是民联的新口号?

刊登于2010年1月25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