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4.5.10

巫统新战略围堵公正党 (跃马扬鞭)

两年前与两年后的政局已起了微妙的变化,国阵或贴切地说巫统已转守为攻,改变战略,全面向民联进攻。这可以从乌鲁雪兰莪的补选看出端倪。换句话说,当今的巫统已成为国阵的主帅,凡事亲力亲为,不再假手友党。难怪首相纳吉要巫统人亲近华社,争取50%的华人的支持。这已被解读成巫统不再死守其马来阵地,而是准备跨越族群,直接向其他民族招手。这在过去是罕有,甚至是不需要的。

犹记得在308政治海啸后,也就是两年前,在阿都拉继续主政下,他采取的战略是传统式的,首先主动与回教党商议组成团结政府。这个举动并非新鲜事,前有敦拉萨在1972年与回教党组成联合政府,并在1974年将后者纳为国阵一员,这是1969年"513"悲剧后的政局变动的结果。后有90年代马哈迪力促回教党与巫统对话,以推动马来人大团结。虽然马哈迪的倡议未能如愿以偿,但未阻止阿都拉在308后再作尝试。由于回教党在这方面未有充分准备,且内部意见分歧,阿都拉的"团结政府"概念始终无法落实。

如果当年(指2008年大选后)阿都拉成功说服回教党与巫统来一个第二春的合作,今日的政局将是:(一)阿都拉仍是国家首相;(二)民联瓦解;(三)仅剩下槟州由反对党执政;(四)两线制被铲除,回到国阵一党操控的局面。

而阿都拉的失败是因为他看不到新的思维已经形成,不能用旧思维来看待回教党,因为回教党已出现两种政治思想在交锋,一派是以党主席哈迪阿旺为首的亲"国阵"派;另一派则是以聂阿兹为首的亲"民联"派。当后者主张在党内占上风时,亲国阵派选择重新结合一个整体,阿都拉也就大失所望了。

在阿都拉在第一个方案失败后,他想启动第二个方案,那就是通过对巫统的驾驭,使到国阵成员党作适度的调整,以便重新振作争取民心回流。无奈友党振作无门,加上马哈迪的拦路,以致阿都拉提出国阵直接招收党员的建议也胎死腹中。

就这样当纳吉在去年4月接替阿都拉上位后,他的策略是丢掉阿都拉的旧思想包袱,给巫统全新的包装。他是通过政府提出对新经济政策的检讨和酝酿以"新经济模式"取代新经济政策,及后又通过巫统的"变身"来塑造新形象。

这就是说,纳吉的双管齐下的政策已明显发生效应,其一是政府的政策被认为朝向开明,至少比起阿都拉的时代更加透明和接近民意。例如对华校的大手笔和对消费税的煞车就是表现对民意的尊重。尽管到头来政府还得通过消费税来增加和稳定税收,但放慢一步总好过快一步。

其二是其政治的攻势是十分凌厉的,这可以从乌雪补选佐证之。虽然是由国大党委派候选人,但这位新人也是巫统所接受的,不按国大党上层的意旨作安排。当候选人择定后,就全程由巫统进行包装和打造形象,使他成为国阵(或巫统认可的候选人)的代表,不单是国大党的代表。

在整个过程中,马华和民政只是陪跑,国大党也只能叼陪末座,跟着巫统的步伐起舞。在这样的新战略下,巫统终于在补选中扳回一局,也给了公正党狠狠一击。

其实,国阵包括巫统的政治生命取决于对反对党的反攻与围困,这是没有妥协的余地。但它巧妙地避开回教党,亦未对行动党构成直接的威胁;反而是公正党已被制造成"岌岌可危的政党,随时会因"众叛亲离"而倒塌"。

虽然公正党正在力挽狂澜于既倒,降低退党风潮;民联也给于安华不遗余力的支持,但面对纳吉领导的巫统和马哈迪的推波助澜,已开始对安华展开新一轮和猛烈的攻势,把安华描绘成巫统的"公敌"而大举围攻;即使远在东马的诗巫补选,纳吉也没有错过使用乌雪的战略来面对民联的攻势,因为他要证明他的"一个马来西亚"的概念是回复政治上的一党主导的多党模式而不是所谓"两线制"。

这就是纳吉与阿都拉不同之处,也是纳吉与安华在政治上直接交锋的必然结果。他们两人的斗争结果将影响国家的未来走向和格局。

刊登于2010年5月17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