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1.10.11

南宽柔•北韩江 (跃马扬鞭)

这是一段值得彰显的教育情。今年5月,韩江中学迎来了宽柔中学的董教代表团一行20人进行了有意义的教学交流。虽只是有半天的时间,但双方似是故人来的诉说那过去的岁月和展望未来的前景,也因此留下深刻的印象。

正因为惺惺相惜,韩中的董教代表团也在今年9月初回报访问宽柔中学的总校和分校,获益良多,也从中了解为何宽柔办校的成功所在和其优点。

在访问的过程中,我诚恳地代表韩江学院邀请董事长陈伟雄组团参加韩院929的《金帆奖》颁奖典礼,以增进了解。果然陈董事长率了一个10人代表团到来观礼后又对韩院和韩中作更深入的交流。

我们之间的一来一往,不但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也在教育课题上有了一定的共识。虽然在地理上,在规模上,韩中与宽中有其落差,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竟然有相似的起点和不期而遇的共同点。

首先宽柔小学创建于1913年1月15日,并于同年5月18日举行开幕礼,后来为方便,将校庆改在8月19日和20日。直到今天为止,宽柔小学已发展成五间。为了迎接两年后(2013年)的百年校庆,宽柔三大学府(包括中学及南方学院)已结合一道在今年5月18日启动倒数电子看板。换句话说,所有的宽柔人,当然也包括新山华人都在期待百年盛典的到来。

在这方面,它使我想起槟城的韩江小学也有相似的历史。创办于1919年的韩江小学,先是在潮州会馆内上课,1962年迁至现址,与韩江中学并排而立。本来韩小也没有固定的校庆日,后来董事会(在1998年)将校庆订在8月18日。过了一些年,又被潮州会馆来函献议创校开学日应是在10月10日,于是校庆改在每年的10月10日。屈指算来,再过8年就是韩小的百人树人的庆典,与宽柔不过是相差6年的光景。

巧合的是,宽柔中学的诞生竟与韩江中学是在同一年,而且情形大致相同:
宽柔在1950年兴建中学部校舍;1951年开办初中部;1955年开办高中部;1958年,宽柔的中小学的行政分开,中学部成为全国第一所华文独立中学。由于学生不断增加,新山校舍已不足够收容新生,乃在2002年在古来增设新校园。占地之大(共30依格)可与韩江相媲美。2008年古来校舍成为学院府的中学,应有尽有,展现了宽柔之大和柔美,两个校舍共有学生9600余名,跃居全马最大型的华文独立中学。它成了南马人心中的殿堂,也是柔佛华社的骄傲。

至于韩江中学则也是在1950年7月15日由董事长林连登主持奠基(他在当日的最后一句话是十分感人的:今日奠基礼,树人万万年)。1951年开办初中部;1954年有了高中部。

1955年由于校舍后排仍有空位,吸收韩小的五六年级学生,但行政归中学管理。韩江中学也就逐渐完善起来。

1962年韩江小学新社设落成,韩江中学不再吸收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它变成一间纯粹的中学。也是在这一年,韩中步宽中之后尘,不接受改制,保留作为一间完整的华文独立中学。虽然比宽中迟了4年,但韩中是北马唯一不接受改制的华文中学。它直到今天为止,只有一间韩中,并没有国民型和独中之分,与宽柔是一模一样的。如果要算起来,当年全马有70间华文中学,只有16间保持独中地位,剩下的54间已成为国民型中学。而后再由此衍生出“独立班”,再发展成“私立中学”,及后才光明正大称为独立中学。

在那个年代(指60年代上半段)韩中的学生从千余名跃升至超逾3千5百名,比起同时期的宽中还要多(那时宽中学生据知不及2千名)。但在70年代之后,宽柔的学生已是后来居上,成为全国炙手可热的华文中学;而韩中在此之后,学生人数不断减少,直至80年代,韩中因董教纠纷和官司大伤元气,到了1995年,学人数一落千丈,只剩下可怜的350名,与辉煌的年代实在是天壤之别。
在这之后,韩中力争上游,经过多年的努力,学生又企回在千名之数,但与宽柔的学生人数已是难以比拟了。但值得告慰的是韩江精神与宽柔精神是一致的:为捍卫华社坚持自力更生。

两校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后来孕育了学院的成立。最初是宽柔中学在70年代开设商科专修班,成为后期中学的学科,后来又开设马来文专修班。在这个基础上,新山华社申办了《南方学院》。如此风雨走来,南院已是渡过20个春秋,正在朝大学院校的道路前进。

韩江中学则是在1978年成立新闻专修班,也是隶属后期中学的两年制,前后办了10年因故停办,但培养出的新闻传媒人士至今仍在华文报头角峥嵘。也是在这个基础上,韩江董事会同人于1999年申办韩江学院而获准。当公元2000年降临时,一个新生的韩江学院正式诞生了。它与《南方学院》及《新纪元学院》鼎足而立的成为华社的教育资产。

因为有了宽中,才有南院;
因为有了韩中,才有韩院。

这一南一北的相互响应,谱成了华校的美丽篇章,正是南宽柔北韩江的最佳写照。

刊登于2011年10月3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