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马的宽柔中学与北马的韩江中学终于在十一月十七日缔结为姐妹学校。这在独立中学来说,倒是历史性的“两结合”。正如韩中董事长陈国平所说的,历史的渊源将这两间名校联系在一起而在今日擦出教育的火花。也正如宽中董事长陈伟雄所形容的,彼此也完成了一个华文教育体系的使命,准备在未来的道路上携手前进。当然这也正如宽中赠送韩中的一幅对联所说的:“情谊历久弥新,共创美好未来”。
本来韩中与宽中是各自发展的,也一向以来未曾直接的交流,因为彼此相隔太远,也就各就各位。但踏入今年以来,韩江中学生4月迎来了宽中第一批客人。在参观之后,双方建立起朴实的教育情。接着在5月的时候,我们又接待宽中第二批董教代表团一行廿人到来参观访问。在第二副董事长童存星的率领下,成员包括宽中领导董事与正副校长,阵容比第一次到访还要整齐。
因为有了良好的开始,韩中董教仝人决定组团回报访问(9月份),全团一共20余人“浩浩荡荡”向宽中出发。承蒙宽中董教仝人的热情接待和介绍,使我们对宽中的办学与校风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感受。
在参观宽中总校和古来分校后,我们的印象是“大而宽”,不仅总校在新山市区拔地而起,成为柔佛最著名的华文中学;更在2002年在古来增设新校区,占地30依格。当2008年古来分校全面使用时,这间独立中学已成为全马最大的独立中学,分开两个校区。即使总校占地比不上分校(约13.5依格),但它的古老而温馨的校园让人身置其中,有无限的遐想。而在古来的校园,建筑富丽堂皇,设置有如学院,别有洞天,实在是“百年树人”的好场所。
虽然名为“分校”,但我被告知,其实宽中是一体的,只是分开两个校园。因此它只有一位校长,下设数位副校长各司其职,形成了一校两园的美丽风景线。而有“总校”和“分校”的称呼是为了方便。
当我们参观总校时,有被告知学校的课室已不敷应用,有建议将礼堂两侧的校舍进行翻新,但有校友不同意而在报章上成为争议的焦点。我对宽中的历史不了解,未敢置评。但我在了解到宽中的学生逐年增加后,也就放眼一望它可资发展的面积也真不大。至于宽中董事会如何在新与旧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那就要用脑筋和智慧了。毕竟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不能改,而是要怎样变和怎样改才是关键所在。既然宽中已具有这么多年的历史,同时也将古来校园发展得令人刮目相看,没有理由宽中总校会因不同的意见而呈现胶着状态。
在这方面,我倒是对宽中的“文物室”有些意见。以近百年历史的宽柔来说,它的文物室是不够大的,收集的资料也只以图片为主,文物倒是不多。如果它有更宽阔的地方或在扩建的过程中把“文物室”扩大到“文物馆”,然后通过校友和董教仝人把宽柔从小学、中学到南方学院的历史有条理的收集和联成一气,则可以充分地反映出百年宽柔对华社的重大贡献和对新山的重要性。
至于古来分校,它宛如一间有水准的学院,学生在这里受教育肯定会因舒适的环境而变得更加聪明和勤力。根据校方告知,今年宽中共有学生超过9600名,明年则突破一万名。由于学校设备难以容纳,因此有逾千名的小六生不得其门而入。这就是说,宽中已成为柔佛华社的希望和学问的殿堂,许许多多的家长都渴望孩子进入宽中而骄傲,但是宽中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特点,它的前任董事长林俊民这样告诉我,他的孙子因为成绩少了几分而考不进宽柔中学,只好将他安排在其他中学受教育。虽然身为校董,他没有特权,宽中不搞特殊化,也不设特殊班,一切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因此宽中给人留下的好印象是:它是大公无私的;在有教无类下,概由成绩来说话。
是的,宽中大礼堂前的广场竖立的孔子铜像已彰显宽中的教育精神,万世师表的孔子也成了千千万万学子崇拜与学习的对象。
因为宽中的成功,很多人都以此作为独中办学成功的典范和榜样,但独中的命运和际遇是因地域而各不相同的,也不能相提并论,甚至不可同日而语。
宽中的条件是许多独中所没有的,其一它是全马第一间不接受改制的华文中学(1958年)。换句话说,当达立教育报告书未出炉前(1960年),它已经决定不接受津贴了。自此之后,它在自力更生下,获得了新山华社的鼎力和热心的支持,也因为新山华社的同心协力,国民型中学并没有成为宽中的“对手”;而且国民型中学也没有办得比宽中出色,学生家长自然把宽中当成第一首选。反观北马,独中的命运就不能与南马相媲美了,槟州有10间国民型中学,规模都比独立中学大,它成了家长的首选。至于5间独立中学,除了韩中别无分号外,其余的4间独中都是从国民型衍生而来的(事实上,在60年代,当林连玉号召保持独中的地位时,只有16间不接受改制,另外54间先后接受了改制)。所以独中是在备受打压的情况下挣扎生存的;后来又再从国民型中学中出现了独立中学,才有今天的60间独中的局面(有人说是61间,其实宽中只能算一间,不能算两间)。这就是说,独中在先后不足下,只见南马、中马及沙巴的发展比较健康和正常的发展,其他地区而言的独中则是勉为其难地力争生存;尤其是北马区的独中就没有南中马的幸运。如果有人说,独中生爆满,学生挤不进独中,在某些地区或许是真的,但从来未听闻北马独中有人满之患。比起国民型逾3千名学生而言,又有哪间独中敢拍胸膛说他的学生超越钟灵、槟华和日新的?
再者,北马只听闻国民型中学不够应付家长的需求,才有了北海钟中,有了菩提迁校,而现在又有了日新分校在高渊设立的“佳讯”,但却没有人提及增建独中?为什么独中一直只能沾沾自喜而不客观反映实况呢?我们甚至也听到奇怪的论调建议东马独中增建宿舍来收容独中生,因为西马独中生爆满?
忝为北马独中的负责人之一,怎么我们麻木到学生爆满还不知道?我们也真的要实事求是了。有谁为北马的独中操心呢?没有,各个独中还得靠自力更生。
正因为这样,韩中在逆境中力争上游,才有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学生企于千名之列,但我们实在无法与国民型争一日长短(全槟州10间国民型中学有25000名的学生,全槟州5间独中的学生不达5000名)。因此寻求与宽中合作,向宽中取经,交流教学经济,互派老师教学和进行学生交流,成为韩中未来所追求的新目标。
我们认认真真,切切实实地缔结成为姐妹校,为的是希望北马的独中向南马看齐。这样一来,独中的明天肯定会更好!
刊登于2011年11月24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