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选的日期越来越近,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政治人物通过不同的管道表达心意,其中一个最明显的组织就是在今年7月成立的“独立信赖之声”(Amanah)已在11月8日获准注册。其主席东姑拉沙里的名气自然比这个非政府组织还要响亮,但他为什么还需要一个平台来指手划脚?固然有其政治议程。
显然“独立信赖之声”从筹备到成立的3个月内,其份量是不足的。既然不是政党,则其活动范围和影响力也相应大大减低,只能被视为普通的社团组织。
在这种情形下,“独立信赖之声”是不可派出候选人参加大选的,充其量只能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后组成一个松弛的阵线。除非这个组织的重量级人马,如东姑拉沙里重被巫统列为候选人及翁诗杰也被列为国阵的候选人,否则他们的胜算只能靠民联的让路。但这样的特殊安排既不合逻辑,也不符合民联的利益。因此单靠这个组织是不可能“挽救”这些被认为“过气人物”的政治生命的。
无论如何,他们还是希望借此组织增加本身的政治筹码。例如东姑拉沙里说,他依然对党有信心,才没有退党。换句话说,东姑拉沙里希望来届大选重作冯妇,只要巫统认为无伤大雅,又可借东姑拉沙里牵制伊斯兰党的话,那就无需排斥他在候选人名单外,反正东姑拉沙里已不是昔日(80年代)的生龙活虎,而是影响力日渐式微的元老。他对巫统已没有杀伤力;同样的这个组织对国阵也没有杀伤力,只是让一些人有一个“独立”的平台给国阵吹吹风。
正如拉沙里本身指出,他因为在巫统党内已没有发言的空间,所以才要有一个组织来“名正言顺”地表态。慕尤丁副揆已否认此说,可见拉沙里的行为是“项庄舞剑,志在沛公”(旨争取在巫统内还有话语权和成为候选人)。
但这种表态又显得苍白而无力。它一方面讨好国阵,而另一方面,也不是对民联有所倾向,他们又怎能得到民联的支持呢?在两方不讨好下,我们只能说:“请自我保重”。
对此,我们注意到这个组织的署理主席翁诗杰的话是耐人寻味的。他说,他参与“独立信赖之声”与他的马华党员的身份不会有冲突,他认为发言的空间是多元化的;尤其是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压缩发言空间的政治将成为过去。因此他不是因为失去言论自由才参加此组织的,而是用来强化他的政治资本。
无可否认的,翁诗杰自从于去年十月卸下马华总会长职后,他就与现任总会长蔡细历不咬弦,甚至成为“兄弟阋墙”的一对冤家。即使蔡细历公开要他退党,他却反指为何要退党?在对峙的“唇枪舌剑”的混局中,谁也无法再跨前一步,彼此只能来个隔空对骂。但由于情势并非居于有利的局面,翁诗杰也像拉沙里一样,希望拥有一个与国阵不冲撞的新平台来为本身护航,以便最终被国阵甄定为候选人。若然,则他们鼓吹“独立信赖之声”的成立也就没有白费心机了。这样一来,他们既给国阵留有余地的同时,也给自己留有后路。这两全其美的思路,也许就是他们的政治立场。
虽然有记者问东姑拉沙里会否变成一个政党,他婉转地说交给会员来决定。但在时间上不但赶不上不久后的大选,而且这个组织到底有多少会员我们也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它竟有6名署理主席和7名副主席,皆是有头有脸的人。那么会员在哪里?直到目前为止,又有了多少名会员?
其实,忝为非政府组织,它是不在意有多少会员的,即使被认为是“无兵司令”的组织,他们也许都不在乎。他们在乎的是,国阵会给他们机会吗?
就实质意义来说,“独立信赖之声”的冲击力是有限的,表面上看来是有“架势”的非政府组织,实则这个组织的“身价”有多大,他们也是心知肚明的。还有,它是一个聊备一格的组织,在大选前吹皱一池春水,以求一个安身立命的空间抑或是一个有长远战略的组织?我们不必看得太远,单看在大选过后,这个组织会否壮大起来或沉静下来,就一目了然了。
刊登于2011年11月14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