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8.5.12

泰南动乱的历史根源(直挂扬帆)


泰南在3月31日发生连环袭击事件造成16人死亡及450人受伤的悲剧再次提醒泰国人民及政府,泰南的分离主义分子又再蠢蠢欲动,企图通过爆炸来破坏泰国的疲弱经济,进一步迫使政府给予泰南更大的自主权。

除了也拉府连续三起爆炸案外,在宋卡府合艾的蠡园大酒店也遭遇袭击。根据官方的说法,涉案的首脑沙胡丁杜仄玛是泰南伊斯兰激进分子的领袖之一,活跃于也拉府拉曼县,并怀疑他与过去的多起爆炸案有关。

其实,自从2004年以来,泰南地区所发生的暴力事件已超过1万起,导致4000人死亡及10000人受伤。这是分离主义武装人员向政府释放不妥协的讯号。单就最近发生在合艾的爆炸,就“炸掉”合艾约10亿泰铢(约1亿元马币)的旅游生意。由此可见,时不时发生的爆炸案已成为泰国的一大危机而防不胜防。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泰南的爆炸或动乱也是有其历史根源的,而且涉及了种族与宗教的敏感问题(泰南在历史上称为北大年,如今泰国政府将泰南分为五府,即陶公、北大年、宋卡、沙顿和也拉,以回教徒居多
,占五府总人口的55%,即约180万名)。其远因是在11世纪时,有来自云南的人口迁入泰国,而在13世纪时形成一些个小王国,直到1350年,才被一个强大的傣族建立起暹罗王国。

15世纪时,在泰南的北大年及马来联邦北部的地区的人民皈依回教。到了1786年当莱特占领和开辟槟榔屿时,英国就向暹罗的权威挑战,双方有过长久的斗争和摩擦,目的在于瓜分领土权益。1902年,英国先迫使暹罗放弃对吉兰丹和登嘉楼的拥有权;继之在1909年,双方签订英暹协定,进一步明确领土的划分。
在南边的吉兰丹、登嘉楼、吉打及玻璃市归英国的马来亚联邦所有;而北边的北大年归暹罗。这之中,原属吉打的一部分领土分割让给暹罗,就是今日我们所知的沙顿府。

自从协议生效后,北大年地区即便是回教徒居多也是属于暹罗的。当1932年泰国军人发动政变后,虽然维持王国制度,但军队权力膨胀。1939年将暹罗易名为泰国。此时的军政府采取排斥华人、吉蔑人、马来人
、寮国人及山区部落的政策,并实施国民化政策,包括要使用泰国名和讲泰语。

在日本侵略亚洲期间,泰国政府竟与日本军国主义者勾结,且签署友好条约,于1941年允许日本军队越入北大年和宋卡,直扑马来亚和新加坡,更将权力的鞭子伸入东马和印尼;也让日军北上占有缅甸。由于泰国披汶政府的倒行逆施,暂时获得日本的“投桃报李”,将吉兰丹、登嘉楼、吉打及玻璃市归为泰国统治,时间是1941年至1945年。

就是因为日泰的私相授受,也触发了北大年的马来人转而支持盟军(英国),秘密参加了英国主导的136部队。不过,在1944年时,泰国披汶军政府倒台,换上毕礼文官政府。他的亲西方政策在日本投降(1945年)后,获得西方的支持,不同意拉倒毕礼政府。

就这样在战后的1946年,一个命名为北大年人民运动(PPM)的组织在哈芝苏隆(北大年回教理事会主席)的领导下要求在泰南实施回教统治。虽然它未能得逞,但算是泰南分离主义运动的开端。

自此之后,也就是从1946年到1969年,泰南的分离主义分子有了各式各样的组织,令人眼花缭乱。例如,除了北大年人民运动外,于1947年又有北大年民族解放阵线(NLFP)。这个组织在1960年瓦解
。在1963年,再有民族革命阵线(BRN)出现,它一度获得印尼总统苏卡诺的支持,但随着苏卡诺倒台(1966年)后,这个组织也消失了。不过到了1984年又再复苏,惟暂时保持低调。

1967年时,一个被视为有代表性的组织诞生,取名为“北大年联合解放机构”(PULO)。在著名的分裂分子领袖东姑比拉哥打尼拉的领导下,他将这个组织与阿拉伯国家挂钩。这意味着泰南的分离主义运动也开始走向中东。

在80年代,PULO声称有2万名会员,并有600名战士,甚至在叙利亚有训练基地之设。

还有在1993年时有一个命名为“北大年回教行动”(GMIP)的组织探出头来,但不受重视,直到1995年一批来自阿富汗的老战士加盟后才告活跃。1999年,这个组织与回教祈祷团取得联系,在2002年时,GMIP越发武力倾向,直接地攻击泰国政府。

尽管面对泰南分离主义分子的挑衅,泰国政府的政策是软硬兼施的。最脍炎人口的是在1987年时,秉将军政府已与北大年联合解放阵线(PULO)有过对话且达成协议,允许泰南享有文化与宗教的自主权,且承诺提供更大的经援和赦免犯事的分离主义分子。在此协议下,政府也同意2万名PULO分子重返社会。虽然分离主义团体各自为政,但PULO无疑是最大的组织,也就成为政府与敌对阵营达成和平协议的代表。

表面上看,从1990年到2003年的13年间,泰南的动乱已平靖下来,实则情势暗流汹涌,不止泰南成为枪械走私地带,黑市猖獗,而且也给予分离主义分子一个起事的机会。

因为PULO的领导人,大部分仍然流亡在海外,如马来西亚、欧洲或中东,给PULO其他成员另一个机会掀起新的运动。在阿都拉曼巴佐的领导下,他成立新的PULO,于1997年恢复北大年解放斗争。2005年时,这个新组织的PULO在大马士革(叙利亚首都)举行为期3天的重新团结大会,更显示它已经是把组织“国际化”了。

与此同时,于1963年已存在的民族革命阵线(BRN)也在千禧年后分裂成三个支流,分别称为BRN-Kongress、BRN-Uran及BRN-Coordinate。最后一个的组织较严谨,而且是拥有最多的分离主义的武装人员。它们声称要在泰南建立一个独立的北大年国。

这个BRN-C也声称有20万到30万的成员,它又再分裂出巡逻小队(RKK),采取更极端的暴力行动,制造多起命案。

还有一个称为团结的Bersatu组织,声称它是所有的分离主义的核心,并代表它们出席世界回教大会。正因为有迹象显示泰南的分离主义运动与奥沙马宾拉登的阿盖达组织及回教祈祷团的组织有瓜葛,因此它不再是孤立的事件,但不论北大年组织如何抗争,它无法取得国际的同情与支持从泰国分裂出来,形成一个独立国家。

例如在2002年至2004年期间,泰国他信政府就致力要与PULO及BRN组织密谈,但延至2005年6月,在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的调停下,才在浮罗交怡举行泰政府与PULO和Bersatu代表的和谈。

同年的8月,泰国政府派出代表在瑞士的劳山尼与PULO的代表举行密谈。

在10月的时候,马哈迪访问泰国,对和解作出协调,包括泰国政府同意委任一名回教徒担任武装部队最高司令。于是回教徒的宋迪将军也就荣任此高职,并在12月时派出其助手在马来西亚与PULO、Bersatu及BRN-K、北大年回教解放阵线及GMIP的代表进行座谈。马哈迪作为调解人,促请泰南分离主义的团体不可要求独立或以自治作为和平的条件,于是一份侧重于经济改善,重视回教文化和经文的和平发展计划被提出来。泰南的各个阵线也答应不再诉诸暴力。

然而和谈并未带来和平,反而延续2004年起就断续发生的爆炸行为,使到和议沦为空谈。再加上他信政府被军事政变推翻,国家陷入乱局,也就无暇顾及泰南的动向了。

在这种情形下,泰南的局势还是令人担忧的,因为直到今天为止,尚无一个和解政策出炉,这对区域的安定是具有威胁的,泰国政府决不能掉以轻心。

(部分资料取自戈登明斯著《东南亚的政治回教》)

刊登于2012年4月12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