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6.12

华裔首席部长之承诺 (现代春秋)


槟州巫统联委会主席再纳阿比丁说,自从1974年以来,首席部长的职位是由民政党人出任的。这是当年成立国阵时的承诺,巫统会尊重这个决定,一切没有改变。
         
他是最近(5月20日)接受《当今大马》访问时,重申这一立场,以厘清早前的巫统槟州联委会主席的一席话。
         
这个人就是当今的国防部长及巫统副主席阿末查布。他在308后被委为槟州主席,当时他曾建议槟州国阵主席由巫统人担任。如果此说得以落实,那就意味着一旦国阵重掌政权,将会由巫统人出任首席部长。
         
其实建议由巫统人领导槟城政局的并非始于阿末查布,而是另有其人。早在1994年时,一位马来新闻从业员查基(Zakry Abadi)在其著作《槟州发展史》(Pembangunan Pulau Pinang)中就表露应由马来人领导槟州的政治。到了1999年时,另一位马来作家耶哈耶伊斯迈(Yahaya Ismail)在其著作《全球化挑战——马来人朝向哪里?》(Cabaran Global: Ke Mana Melayu?)一书中也列举历史建议马来人团结一致,捍卫政治权力。
         
最为直截了当的是在2003年时,来自槟州丹绒巫青团团长拉惹慕尼(Raja Munir Shah Raja Mustafa)在巫统大会上提出捍卫马来人命运最好的方法是槟州首席部长应由巫统委任。
         
所有的这些建议都被时任首相的马哈迪挡了回去。他不认同改变槟州的政治结构就会改善马来人的生活。他例举吉兰丹州也是由马来人担任州务大臣,但未见有显著的进步。
         
很显然的,马哈迪当政以来(1981-2003),从没有想过要改变槟州的政治格局。虽然在1982年的大选时,他不置可否地让民政和马华各平分8席参选,且以赢多数席者担任首席部长为准,但之中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而仍是由华人担任首席部长,不是林苍祐就是林建寿。结果是民政党取得优势,林苍祐续任首席部长。
        
 即便在1990年大选后,巫统赢得最多的槟州议席(共12席),民政党只赢得7席,马华及国大党归零,马哈迪也没有借势由巫统人担任首席部长。如果在那时改变现状,华人也无话可说,因为在执政党内,华人的议席已明显少过马来人的议席。
         
为什么马哈迪会维持“社会契约”,交由民政党人选出首席部长?那时因为独立以来(1957),在英国人的精心策划下,已形成由华人主政的格局。若中途改变,恐会衍生更多的争议。
         
究竟英殖民政府是在什么时候发现到华人的政治地位也应受到照顾?那应该是在战后(1945)的事。
         
战后的英国面对民族主义争取独立的运动波澜壮阔的冲击,也面对左翼势力的壮大,因而除聘用受英文教育的峇峇精英担任公职外,也鼓励他们组织政党,亮相于政治舞台。就这样,一位在后来呼风唤雨的人物登台了,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林苍祐。
         
他在1951年被委为槟州立法议员后,就被英殖民政府鼓励组织政党,以参加于同年底举行的乔治市市议会选举,作为民主政治的开端。
         
林苍祐不但成功地组成急进党,也在议会内表现出色,因而被英国倚重成为被培养的对象,委任他出任首席议员。这个职位相等于今日的首席部长(因国家未独立,不能有首席部长之设)。由此可见,英国人在独立前已作了妥善的安排,中央政权交由巫统掌控,槟城政权由华人来主导。
         
本来林苍祐就是独立后的首任首席部长,但他有更大的抱负,也就婉拒出任首席部长,改由王保尼出任。后来他把目标放眼全国,而在1958年出任马华总会长。
         
但不论是林苍祐或王保尼担任首席部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由华人出任,也就使到国家在独立后呈现政治的多元化和权力的分享。
         
尽管在独立后,执政党内的华人议员数目未超越马来人,但巫统依然未作出任何的改变。而改变则是由选民作出的。例如1969年的大选,槟州人民作了巨大赌注,选了民政党上台执政而不担心若是变天,华人首席部长可能飞掉了,因为民政党内有了一个林苍祐。
         
事实也正是如此,而且是大胆地选出华人取代华人。就这样林苍祐又卷土重来取代王保尼出任首席部长。他用他的智慧与魄力打造一个全新的槟城。
         
虽然他在1990年大选时跌马,但民政不因此失掉主导政权,也就掀开许子根当政的年代。
         
许子根的从政不是一帆风顺的。除了在任期间受到一些马来舆论的压力外,也面对马华不间断的觊觎首席部长。最惊涛骇浪的是1999年大选后,竟发生两名议员跳槽转而支持马华夺取首席部长职。
         
在双方僵持整10天后,在马哈迪一槌敲定,首席部长职依然由民政党的许子根续任,马华也无功而返。经此之后,首席部长的“风波”还是间断性被掀起。例如2006年就发生所谓巫青团挑起的“马来人被边缘化”的课题,让许子根陷入尴尬与“不义”的地位,也因为风波不息,延烧到2008年的大选。
         
槟城选民终于再一次作出改朝换代的决定,似乎是1969年的翻版,由另一个政党的华人取代民政的华人。这个人就是今日的首席部长林冠英。
         
不论行动党如何以多元政治立足,也不论民联是多元种族的结合,一项不争的事实是:槟城州华人主导政权的性质是没有改变的。
         
从目前的选区划分和种族结构来看,华人继续担任这个岛主是不会改变的,至少在20年内是会保持现状。
         
正因为现实与历史造就了今日的槟城政治结构,因此再纳阿比丁的言论是现实也是客观的,亦是值得欢迎的,至少他看到现实的真相。而不是像有些人陷入了“盲点”,以为改变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看来,国阵也好,民联也好,在此时此地,在槟城打华人牌是没有错的,也是对历史的负责。

刊登于2012年5月28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