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9.6.12

马中关系更上一层楼 (天下纵横)


随着今年3月马来西亚单方面宣布承认中国146所大学的学位后,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柴玺也及时回应希望马方承认中国所提出的800间大学的学位,而中方也将承认马方的64间大学的学位。
3个月之后,也就是趁中国政治局常委兼中纪委书记贺国强访马之际(615日),我国副高教部长何国忠又宣布马方将承认中国的820间大学的学位,而有关名单将在今年内公布。这意味着学位承认事已大致上取得“共识”了。
虽然马中相互承认文凭是从2009年由首相纳吉的介入才有了一来一往的细节商议,但进展并不顺畅,以致到了2011年时,双方还在为学制与制度的不同而有所争议。例如马来西亚方面流行“专科文凭”(Diploma)及设有学术认证机构(过去称为LAN,现在称为MQA),而中国则分成大学文凭及中专文凭,也没有所谓认证机构,概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处理。如今在双方努力下,终于克服存在的困难。这样的大事在过去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当然不可思议不意味着不可能落实,犹记得1974年时,马来西亚首相敦拉萨毅然地访问北京,并宣布马中建交就是令人震撼的不可思议的大件事。
在那个年代,马中的紧张与僵着的关系是存在着“马共”的问题,尽管敦拉萨对此耿耿于怀,但为了马中两国的利益他不能因噎废食,也就在东合国家中起表率作用:把政治歧见放一边,先异中求同以缓和双边关系。
果然在马中建交后,所面对的问题已不那么尖锐化;尤其是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6年), 马中的关系更是跨前一大步。当中国涌现的领导人邓小平在访马之后(1978年),他就亲自拆除马中之间存在的大障碍,其中一项就是在1981年停止马共电台在长沙广播;而后者也就转入马泰边境设广播站,直到1989年马方、泰方与马共达成合艾和平协议后,马共也就走出森林,不再持续斗争了。
政局如此急速的变化(从1978年到1989年)不过是11年的弹指的过程,马中的关系也就发生如此重大的转折,实在是始料未及。但它也让人相信没有任何障碍可以破坏马中的牢固情谊,包括最敏感的留学和学位的承认。在今天看来,已是雨过天晴了。
过去(即1949年之后),马来西亚是不允许学生前往中国留学,他们只能选择到台湾的大学或新加坡的南洋大学深造。马中两国也因政治的歧见无法取得突破。直到千禧年后(2000年)我们才见马中关系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它不但反映在双方的贸易额的及快成长,而且民间的交流更见频繁。例如华人间存在的乡团及宗亲情谊也因之成为交流的支柱之一,这在全世界是找不到的。
由于双方民间往来的放宽,中国来马的留学生逐年增加,现在已有逾万名学生,他们这些学生以马来西亚为跳板,进入本地的学院后,便通过双联课程考取西方大学的学位;不过现在也有越来越多人直接在马来西亚的大学攻读高级学位。反过来,马来西亚的学生也从小规模发展到今天的具有规模在中国留学,虽然数目企在3000名之间不算多,但在马中相互承认文凭之后,相信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到中国留学。
对此,何国忠的任重道远的使命就是促成马国政府对留学中国的学生在考取学位后能在马来西亚得到重视,进而有人得以成为国家公务员或法定机构的官员。
虽然这不是国人留学中国的终极目标,但让中国大学的学位与西方大学的学位摆在同等的地位倒是事不宜迟的工作。

刊登于2012年6月25日《号外周报》第587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