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6.12

槟城脱离联邦功败垂成 (跃马扬鞭)


最近翻阅史料,发现在战后(1945)槟城有面临一个大争议性的课题,在争辩后无法扭转局面,而不得不屈从于英国的安排。在形势比人强下,我们终于看到一个新的槟城与新加坡越行越远而前者也溶入了马来亚的政治体制。
         
这个课题发生在1946年。因为巫统在1946年成立后就促成英国放弃马来联邦(Malaya Union)宪制,改以“马来亚联合邦”宪政取代之而引发了槟城主要华人社团的反对。在1947年3月14日由平章会馆(今日的槟州华人大会堂)、槟州中华总商会及英籍华人联合会组成“槟华宪制委员会”上书英国殖民地大臣,内中指说拟议中的“马来亚联合邦协定”的蓝皮书对华人不利,公民权条例过于苛刻,要求成立一个皇家委员会检讨。
         
当时的马来亚联合邦草案是把新加坡割出马来亚,因此槟城的峇峇社会心有不安,希望槟城不要被牵扯进去,最好像新加坡一样,继续由英国统治和管理。
         
不过,英国并不接受这样的建议,继续按蓝皮书的计划推进,只同意作一些修正。在抗议无效下,由中华总商会领导的“泛马联合行动委员会”(AMCJA)与马来国民党领导的人民力量中心(PUTERA)联合提出了“人民宪章”,试图取代“马来亚联合邦”蓝皮书。即便这个反英国的运动是由陈祯禄领导,也在1947年10月20日在全马展开大罢市,也没有使到英国改弦易辙。
         
换句话说,英国按照其既定计划与巫统及各州苏丹签署协议书,在1948年2月1日宣布“马来亚联合邦协定”生效,取代了已被废置的“马来联邦”(Malayan Union)。
         
由于槟城的上层社会感到槟城的政治地位因加入马来亚联合邦而下降,乃在1948年12月3日成立了15人的筹委会,参加的团体有平章会馆、中华总商会、海峡华人公会、西商会、印人商会等团体。在13日那天,这个筹委会在槟城平章会馆内举行大集会,有212人出席,结果有200人投票赞成槟城脱离马来亚联合邦。
        
 马来社会对此表达强烈的反对,包括当时巫统主席拿督翁也说:槟城脱离马来亚联合邦与否应由马来人决定而不是非马来人。
         
1949年初,槟州立法议会热烈辩论“脱离联合邦”的动议,由西商会会长麦卡(D. A. Markay)在议会内提出。他说,槟城加入联合邦将失去在政治上、经济上和行政上的权利,因为槟城与马来半岛的经济和行政有所不同,而联合邦协定之实施事先并未征询槟城人民的意见。
         
代表巫统的艾迪(S. M. Aidid)坚决反对槟城脱离联合邦,他说马来亚联合邦的成立是马来人斗争的成果。槟城没有依靠马来半岛,是不可能站得住脚的。
         
投票结果是15票反对脱离联合邦(英国站在巫统这一边),10票支持脱离联合邦。因此脱离联邦的动议被否决。既然立法议会已成定案,槟城脱离联邦运动也就昙花一现,从此所谓槟城脱离联邦之举不复存在,也不再有人提出。这样一来,在英国人一手策划下,已将槟城并入马来亚联合邦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个州。
         
由于槟城早前是英国的直属殖民地,它的政治命运的变化都必须通过法律和人事调动来转变。因此在英国殖民地的推动下,它也处心积虑地为槟城规划一个与联合邦不一样的政治现实,那就是接受和承认槟城是华人占多数的一州,它的未来的主导权将交给华人组织、领导和发挥。于是我们看到一颗新的政治彗星在英国人的扶持下于1951年诞生了。这个人就是在后来翻转槟城命运的峇峇精英——敦林苍祐医生。他纵横政坛40载,用一生的精力塑造一个与众不同的槟城而成为世界第三大的电子城。

刊登于2012年6月4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